昨天,大盘指数上蹿下跳,上证指数小幅收绿,深成指、创业板指数和科创50收红,其中科创50已经是三连阳。
上周,我预设了
后市转好的两个条件,一个是量,一个是主线:
从昨天走势看,预设的这两点,终于还是来了。
首先是量。
昨天成交量放大1200亿,重回8000亿以上。成交量就是市场的温度计,是汽车的燃料,现在成交量已经略有恢复,是好现象。
这里放量(后市如果能继续放量更好),不排除大盘是波段低点(波谷)附近,换句话说,不排除大盘形成一波上升段(注意,用波段思维理解,不要用直上直下的思维理解,我没说后市一定会走强,只是说这里成为一个上升波段起点的概率在加大,如下图):
其次是主线。
从上周开始,大基建三期出炉后,
科技线明显走强
,昨天延续了这一态势,半导体、算力、CPO、光模块、PCB等明显逆势大涨,甚至有多只个股创出历史新高(新易盛、沪电等)。
量和主线,是相辅相成的,也是未来市场能不能走强的核心要素。现在看,都在积极转好。当然,现在成交量还不是很足,虽然恢复到8000亿之上,但以现在的市场体量,想走出持续性,至少要万亿附近,我们希望后市能继续看到放量。
所以,我们后面要继续观察量和主线这两点,从而决定策略——
量不够,就在强逻辑方向做反向操作,买跌卖涨;量能恢复,就可以适度持股做大波段。
不要太死板,就是八个字:“
以量为锚,灵活应对
”。
另外,市场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变化,我详细给大家讲一下。
从去年到今年,很多方向都有结构性行情,区别是有的很长,有的很短。
我就拿科技方向里面的细分板块来举例。比如数据要素、AI应用等,都有过很强的短期行情,但是之后全部跌回去了,而有的方向涨起来之后,即便是有调整,也没有跌回去太多,比如
服务器、光模块、PCB
等,不少昨天还创了历史新高。
为何有的涨起来之后会跌回原地,有的不会呢?
核心区别有两个。
第一个区别是区别业绩
。没有业绩的上涨就是短期炒作,基本上哪里来回哪里去,有业绩的涨起来之后,下跌过程会有一个“锚”,就是业绩和估值,估值到合理的位置,就跌不动了,就有资金入场。
另外一个区别就是抱团。
比如煤炭等高股息,煤炭是典型的机构抱团,因为市场没有太好的去处。当然,抱团终究有一天会瓦解,我们也经历了不是一次了,记得瓦解之前离场就行了。
所以,
如果从相对较长的视角去观察市场,两个核心因素影响长期走势,一个是业绩,一个是抱团。要么你就专注于业绩股,要么你就去参与抱团。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之所以抱团,其实还是因为业绩好,机构不会去垃圾股抱团的,而是选择相对业绩较好的方向去抱团,也就是说,
抱团和业绩对于走势来讲,是互相强化的。
当一个方向,既有产业趋势,又能出业绩的时候,很容易出牛股,也很容易有持续性行情(其实过去几年的新能源就是如此),调整也不会太深,甚至调整就是机会,但是,只有产业趋势无法出业绩的时候,就很容易被打回原形(尤其是市场偏弱的时候)。
上面这段句话请切记!
从选股和操作的角度,给我们启示是,
在你参与一个方向(或概念)的时候,就问自己一个问题,它最终会不会出业绩?如果最终能兑现业绩,那就有可能走的较长,可能会被反复炒作,如果未来三年你看不到兑现业绩的希望,那就是短线炒作的概率偏大。
短期的走势,由情绪和资金决定的,而长期的走势,一定是由基本面决定。
理解了这一层,然后再结合当前市场的一些问题(出清阶段),我周日调整了下选股思路,就是专注于强逻辑方向的业绩龙头。昨天
这个股池,平均涨幅接近1.5%,大幅跑赢指数,里面并不全是科技,还有好多其它非科技的强逻辑方向,它们的共同点是,均为业绩龙头。
我认为,在我周末文中提到的三个背景下,这个阶段,在市场出清之前,专注于“业绩龙头”可能会更好,更能规避风险,业绩龙头会获得更好的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