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扬子晚报
新鲜事、有趣事、不平事、离奇事、为难事,欢迎第一时间微信我们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江南晚报  ·  减免!名单公布! ·  昨天  
新华网  ·  花20多万元,就能买到“铁饭碗”? ·  昨天  
南国都市报  ·  急寻!海口15岁女孩深夜离家,已失联4天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扬子晚报

厉害了!南京将申报世界“文学之都”!国内首个申报城市!

扬子晚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5-16 09:56

正文


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你会用哪一个词来概括对南京的印象?如今,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正在努力申报一张新的城市名片。扬子晚报记者从15日在宁举行的“文学多样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上获悉,南京将申报世界“文学之都”。


(图源网络)


●什么是文学之都?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已有20城入选


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了“创意城市网络”,在世界范围内评选“文学之都、电影之都、音乐之都、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设计之都、媒体艺术之都、美食之都”,着力促进全球创意产业发展。


截至2016年,全世界共有116座城市加入“创意城市网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2004年起先后评定世界上二十个城市为“文学之都”。评定的标准,除文学传统之外,主要着眼一个城市文学发展的整体情况,包括文学出版物的品种、数量和质量,文学作品在城市生活中发挥的作用,翻译和出版本国各民族以及外国文学作品的情况,为促进本国和外国文学艺术交流所采取的措施。


获得“文学之都”称号的,包括克拉科夫、爱丁堡、海德堡、墨尔本、爱荷华城、都柏林等。 南京则是国内首个申报“文学之都”的城市。



●南京有何“底气”?


金陵自古多文豪,文脉源远流长



本次论坛是首届“中国江苏·扬子江作家周”的重要活动之一,由中国(南京)“文学之都”促进中心、南京市作家协会共同举办。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等协作。


南京作为一座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传统精粹与时尚活力水乳交融。南京文脉源远流长。 50万年的人类史、2500余年的建城史和450多年的建都史串起了南京文化的浩瀚辉煌,形成了南京文化的独特基因。1700多年的佛教兴盛、800多年的贡院文化以及100多年的开埠辉煌,让南京成为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诗赋之都”、“佛教之都”和“天下文枢”。


(图源网络)


打造文学之都,南京可谓资源得天独厚。南京文学名家荟萃。从一代文豪谢灵运到千古诗仙李太白,从汤显祖到曹雪芹,从鲁迅到巴金,这些文学大家都与南京结下不解之缘。当代南京也涌现了苏童、毕飞宇、韩东、叶兆言等一大批文学名家。

(作家苏童 图源网络)



●南京正在做哪些努力?


促进中心挂牌,申报工作已开始


为了更好地推进南京申报“文学之都”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国(南京)“文学之都”促进中心应运而生,并在论坛当天举行了揭牌仪式。该中心将具体执行申都的各项基本工作,并负责与其他“文学之都”城市进行交流和合作。著名书法家言恭达特意为中心题词。该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南京的申报工作才刚刚开始,具体申报进程暂时不便透露。


南京市委副书记龙翔在致辞中表示, 南京文化资源丰富,南京目前拥有1处世界文化遗产、4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00多处文保遗迹、300多项非遗项目。遍布全市的15家公共图书馆、14家文化馆、100个文化站、300多家实体书店, 令城市空间的各个角落都洋溢着书香,文学和阅读已经成为南京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同时,南京文创活力无限,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图源网络)


龙翔表示,希望论坛的成功举办,能进一步推动南京成功申报“文学之都”,填补中国和东亚地区“文学之都”的空白。希望论坛能够成为展示南京文化形象的一张靓丽名片。


作家眼中的“文学之都”


鲁敏

南京城市具有一种文学腔调

人民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鲁敏说:“不管从时间还是空间维度来看,南京都特别具有文学之都的潜质,整个城市的气息具有一种文学腔调,它可以是慢的,优雅的,寂寞的,甚至可以是饱经沧桑的。而南京人既具有国际开放的视野,又可以沉下心来阅读,对作家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申报这一称号,对于南京这座城市会带来哪些变化?鲁敏说,申报世界文学之都,希望未来南京能有比较好的文学写作的中心,有文学奖的推进计划,同时增加世界各地的作家和本地作家的互动等。


黄梵

南京应该更积极地展示自己

在作家黄梵看来,南京早已经是事实上的“文学之都”,但可以通过申报这一称号,和别的“文学之都”互动,让世界了解自己。“南京是个很内秀的城市,要积极主动展示自己。同时,应该增加个体化之间的交流,包括作家和作家之间,文学机构和文学机构之间,社区与社区之间等,这样独特性越强,多样性越丰富。”


毕飞宇

应该扶持更多的实体书店

要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学之都,不光要靠作家和名著众多的家底,还要有市民广泛阅读参与,而街头巷尾的大小书店则是一个看得见的“指标”。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毕飞宇在论坛现场当起了实体书店的代言人,为它们的处境鼓与呼。他讲了一个小细节:“我家楼下有一家小书店,我经常去,有一次老板就问我是不是和领导比较熟悉,能不能帮他提提建议降低实体书店的税,要不然很多像他一样的小书店难以为继。”


毕飞宇说,“虽然现在虚拟经济很发达,但许多人看书还是喜欢泡一杯茶,煮一壶咖啡,然后在书店耗一个下午。实体书店是城市不能或缺的一处”。


叶兆言

曾写文章为南京“呼吁”

南京著名作家叶兆言在今年3月份发表过一篇文章,谈了自己对文学之都的看法。以下为文章节选:


说它(南京)是(文学之都),最好的形象代言是李白诗句,“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文学之都的首要标志,不是出什么作家,不是得这奖那奖,应该是一个城市对文学的热情。很显然,今天的南京人,仍然还延续着唐朝文学青年的热情。


说到产地,伟大的曹雪芹出生在南京,一个地方诞生这么一位小说家,已经足够。


唐宋元明清,能举的例子太多,单说一个清朝。李渔弄芥子园,袁枚玩《随园食谱》,吴敬梓写《儒林外史》,张恨水办《南京人报》,外地人跑来南京混,一不留神就传世,就经典,就入美术史,入烹调史,入文学史,入新闻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谓一方水土,不就是文学之都吗。

它们为啥是文学之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