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学画报
普及科学知识,提高民众科学素养。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科学画报

亲子科学时光|美食中的植物学因子

科学画报  · 公众号  · 科学  · 2024-09-21 20:00

正文

美食中的植物学因子

亲子科学时光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粮食瓜果在田间地头成熟,经过烹调变成我们餐桌上的美食。本周“亲子科学时光”中,植物学家上官法智将带我们开启一场美味的植物学之旅。




菜的格物致知

植物的分类等级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我们可以借用植物学分类规律,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来研究植物和食材,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从更多维度认识美食的方式。

板栗是一种大家熟悉又喜欢的干果,属于壳斗科(又称山毛榉科)栗属。整个壳斗科都以大型乔木为主,它们的果实很有特点——动画片《冰河世纪》中小松鼠斯克莱特追着跑的那个小坚果,就是壳斗科植物果实的代表。板栗很美味,于是我们有理由推测:同属栗属的其他物种也应该很美味吧?事实也的确如此。栗属植物在中国原产有3种,除了板栗外,另外2种分别叫作茅栗和锥栗,它们的味道较之板栗其实更加香甜可口,只是个头太小难以推广,因而真正吃过的人很少。




板栗、锥栗、茅栗(从左至右)

那么,壳斗科植物是不是都像板栗那样可食呢?

要知道,虽然壳斗科栗属在地球上有超过900种“成员”,但很可惜,大自然的进化让它们可能更适合松鼠的口味,而不适合人类的口味。这些栗子看起来很诱人,但多数单宁含量很高,吃起来苦涩,难以入口。不过,在壳斗科的栲属,也有像刺栲、短刺栲这样的物种,它们的果实与板栗一样能直接食用,是一些地区的山野美味。还有像栎和苦楮等的果子虽然没法直接吃,但当地的人们发明了先将其淀粉提取出来淘洗,去掉苦涩的单宁后再做成豆腐的方法,江浙一带的苦楮豆腐就是由壳斗科植物制作而成的美味。

这番认识壳斗科美食的过程就利用了植物学的分类思维,这种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轻松整理各种食材。例如,我们熟悉的白菜、萝卜、芥菜、甘蓝等都是十字花科植物,这个家族的植物还有生长快、基本对人无毒等特点,是新鲜蔬菜的大科。唇形科则是著名的香草大科,我们熟悉的薰衣草、藿香、紫苏、迷迭香、薄荷等都是唇形科的植物,这一类别中除了许多我们已经熟知的香料外,还包含不少野生的、尚待人们开发利用的香料。

利用专业的植物知识还能帮助我们真正吃得明白。我们都知道一种名叫豆蔻的香料,但豆蔻细分起来,名下有白豆蔻、草豆蔻、红豆蔻、肉豆蔻、香豆蔻、绿豆蔻等令人头绪纷乱的众多物种。利用植物分类学、植物地理学和民族植物学知识,我们能够推断出,“豆蔻年华”中的豆蔻最有可能是指山姜属的草豆蔻或红豆蔻。因为白豆蔻和肉豆蔻在这一典故出现时尚未“移民”到中国,所以被排除在外。值得一提的是,这4种豆蔻都是火锅和卤味的“好帮手”。而绿豆蔻和香豆蔻直到今天也还没有在国内种植,它们产自南亚,是印式奶茶的核心材料。

肉豆蔻(上)红豆蔻(下)

有时,植物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辨别食材,正确的食材才是味道“对路”的关键。例如,制作莫吉托需要用到薄荷,而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那种被叫作薄荷的香草,其真实身份是皱叶留兰香,并不是莫吉托的“官配”。真正以“薄荷”为学名的那种薄荷通常很难买到,它清凉感十足,但是缺乏香味,也不是莫吉托所用的薄荷。植物学知识可以告诉你:制作正宗的莫吉托应该选择清香怡人的留兰香薄荷——可见“此薄荷非彼薄荷”,这几种“薄荷”都是薄荷属植物,却有着不同的功能与用法。

如果一个人在逛菜市场的时候会有如数家珍的感觉,那他可能是大厨,也可能是植物分类学家!这个是茄子,这个是辣椒,这个是土豆——瞧,它们都是茄科植物!筹齐了正好可以做一盘地三鲜。这个是小香葱,这个是火葱——它们虽然外表相似,但是小香葱的香气比火葱更浓郁,做葱花鸡蛋汤就得选它!至于火葱,它其实是洋葱的栽培变种,嫩叶的香味虽比香葱稍弱,但其鳞茎的风味完美继承了洋葱的特征,是华南地区制作葱油的极佳材料。认清食材本质对我们的烹饪水平大有裨益。


旅游中的美食

食材中的植物学

旅游的时候,懂点植物学知识可以给我们的旅游体验大大加分。去到东北不能错过榛蘑,去华东地区要吃莼菜和芡实,去内蒙古一定要品尝沙葱……熟悉各种香料和食材有助于我们找到当地的地道美食,了解食材背后有趣的自然文化。特别是越往南走,走到贵州、云南,甚至东南亚地区等地,生物多样性资源就愈加丰富,各种食材也愈加层出不穷。

如果大家到云南西双版纳旅游,有一种小吃千万不能错过,它就是泼水粑粑,当地傣语叫作“好啰嗦”,在各大旅游景点、菜市场、赶摆场都很容易见到。它看起来毫不起眼,不过就是芭蕉叶包裹着一片片的粑粑。很多人第一次见到它,都以为那只是普通芭蕉叶包裹的红糖糯米粑,没什么稀奇的,其实它内有乾坤。

泼水粑粑

这乾坤就在于,泼水粑粑中加入了一种叫作云南石梓的植物花瓣。泼水粑粑本来是傣族新年的一道小吃,在每年5月泼水节前后,云南石梓开始开花,人们会将掉在地上的花瓣收集起来,晒干后磨成粉,然后加入红糖和糯米粉来制作特色小吃泼水粑粑。云南石梓是云南南部的特有植物,花不仅漂亮,还兼具染色和增香的作用,会给粑粑增添一种很特别的风味。

云南石梓

我们再往南一些,去到东南亚,会发现当地的美食中有着更多叫不出名字的蔬菜、水果和香料。例如,马来西亚的娘惹美食融合了当地香料和中式烹饪技法,而娘惹菜系中有一种叫作斑斓叶(香兰叶)的香料,这是露兜树科的原生热带植物,不仅颜色好看,还有一种淡雅的甜香味,在当地的海南鸡饭、椰浆饭和许多甜品中都会用到。香兰叶从一种平平无奇的当地香料,到被有着发达烹饪技巧的中华饮食文化所利用开发,成为具有代表性的美食符号,这正是极具碰撞融合精神的娘惹文化的缩影。


香兰叶


香兰叶芒果饭


户外的美食

当然,植物学知识不仅可以提升旅游体验,还能在户外探险的时候帮上大忙。植物科考圈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一群搞地质探险的人在大森林中绝对不会迷路,他们总归能通过地质走向找到出去的道路,但有可能还没走出去就饿死了,原因是不认识可食用的植物;而植物学家如果在野外迷路,生存概率就会高出很多,他们虽然有可能在森林里多转悠好几天才能出去,但至少不会因为错过可以吃的植物而饿死。或许这只是植物学家自吹自擂的有趣段子,不过在户外探险中,拥有足够丰富的植物学知识确实会让整个旅程大不一样。

在户外探险和科考中,新鲜的蔬菜、瓜果等食材都是“奢侈品”,大多数人的背包中都得塞满各种罐头或压缩食品,不可能再装什么新鲜食材了。因此,如果旅途中能充分利用植物知识,就可以采集各种当地新鲜的香料、瓜果和野菜,让整个旅程锦上添花。想想看,到了晚上,大家围炉煮上一锅白天采集的蔬菜,吃着野果,再煮上一壶清香提神的香草茶,整个旅途的质量顿时不一样了!

如有不幸,果真遇到野外迷路等情况,植物学知识也能助你荒野求生。一些十字花科、鸭跖草科、荨麻科和芭蕉科植物的嫩叶或者茎通常是安全无毒的,口味可能不好,但至少能有口吃的让我们不至于饿死。如果想获得更多的能量,那还得寻找淀粉或油脂含量更高的果实和块根、块茎。这时候,你可以留意蔷薇科、杜英科、杨梅科、藤黄科、梧桐科、山榄科、芸香科、橄榄科的植物果实,它们基本都是无毒且可以食用的(如果有轻微的毒性,则会以难以下咽的味道让你吃不下去)。大戟科、漆树科、马钱科、夹竹桃科、豆科、马桑科等植物的果实,时常会以很诱人的面目出现,其中虽然不乏.果、木奶果、余甘子这样的美味水果,但更有巴豆、海.果、马钱子、马桑等看似诱人但致敏性很高,甚至带有剧毒的水果。在野外,避开这些有毒的植物类群就是生存和保命的关键。



END


欢迎订阅


更多精彩内容见

《科学画报》2024年第9期👇🏻

👇🏻点击“阅读原文”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