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编剧帮
创建于2013年4月,目前超过15万编剧、导演、制片人、公司总裁为主的影视专业人士订阅,是国内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编剧及剧本资源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娱乐资本论  ·  不走2024弯路,今年春节档胜在“合家欢”+ ... ·  16 小时前  
娱乐资本论  ·  不走2024弯路,今年春节档胜在“合家欢”+ ... ·  16 小时前  
无锡博报生活  ·  22亿!哪吒爆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编剧帮

喜剧中如何使用好“巧合”(2019期)

编剧帮  · 公众号  · 电影  · 2019-09-29 21:00

正文

  文丨刘开建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就任何一个故事类型而言,没有巧合构不成故事,就喜剧而言更是如此。喜剧中很多喜剧效果是基于巧合和误会而产生的,观众允许喜剧里有适量的巧合出现,但是不能无节制的出现。巧合与误会有着怎样的关系,应用中它们都有哪些特点?下面我们就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巧合是因,误会是果

我们来看一组案例:

案例A:

1.一个小偷在偷东西的时候口渴得厉害,刚好发现这人家里有一杯水,拿起来一口喝下,没想这杯子里装的不是水而是烈性酒,小偷没多久便晕倒在地。
 
2. 小张去相亲,媒人说相亲的女孩穿碎花裙,手里拿着本《演员的自我修养》。小张到了咖啡厅,确实看见这样的一个漂亮女孩雯雯,二人攀谈起来,聊得正火热的时候,一个男人突然冒出来把小张暴打一顿,这个人是雯雯的男友,他误以为小张是那个专门打着演戏名义欺骗文艺女青年的假导演。这时,另外一个穿着碎花裙的丑女孩丽丽赶到,她看到此景把小张大骂一顿,因为她才是小张真正的相亲对象,她看到此景误以为小张假冒导演勾引别人的女朋友。

3.老王和他的几个朋友一起喝酒,酒后老王吹嘘说自己会算命,他算到他们另外一个没到场的朋友老李,五行多水,百日之内必遭水灾。两个月后,老李半夜起床喝水时不慎被呛死。自此,老王被街坊邻居认定为半仙,拜访者络绎不绝。


案例1中,这里有一个巧合,就是这里这杯酒和一杯水在外形上是巧合的,也就是这里是用水杯装了酒,而不是用酒杯装着酒,正是因为这个巧合,才造成了一个误会:小偷把酒当水。

案例2中,第一个巧合,雯雯和媒人描述的相亲对象穿着一样,于是造成了第一个误会,小张把雯雯当丽丽。第二个巧合,雯雯男友刚好听到雯雯和小张在讨论表演,于是造成了第二个误会:他认为小张是那个骗子导演。第三个巧合,丽丽在他们吵架过程中赶到,听了他们的吵架内容,于是产生了第三个误会:丽丽误以为小张假冒导演勾引别人的女友。

案例3中,有一个巧合,老王说的老李必遭水灾,刚好老李是被水呛死的,两者刚好都属于水,于是产生了误会:邻居们认为老王算的准。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但凡有误会的地方,必有巧合,因为有了巧合才产生了误会,巧合是因,误会是果。不存在一个没有巧合的误会,只要有一个误会产生,它里面必包含着巧合。

二、巧合不一定有误会  

 一个误会产生,前面必有巧合先发生,但是一个巧合发生,不一定引发误会。巧合的结果有两个:一个是误会,一个是戏剧化的转折。

案例:B

1.小偷来到一户人家,看到女房主很漂亮,想要施暴,这时候小花猫吓得乱窜,不小心碰洒了水,小偷刚好踩在水上滑倒在地,小偷气急败坏,随手拿起个棍子向小花猫砸去,不料没砸到小花猫,却砸到了吊灯,吊灯掉下来砸在了小偷的头上。

2.小学生小芸上学的时候有扶老太太过马路的习惯,班级进行综合成绩考核的时候,考虑到小芸的这个良好行为,老师给她加了2分,还发给了她奖状。小明看到此情况后,天天放学后在马路上寻找老太太,扶老太太过马路,还让同学给他拍了照片,他坚持了一个月。一个月后班级对学生考核,但是在考核前一天小明的班主任老师因为怀孕待产,提前休假了。新的班主任上任后,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管理。班级考核这一天,小明满心期待的等着新班主任老师给他加分,发他奖状,可是,发奖名单里并没有自己的名字,也没有给他加分,原来新的班主任老师取消了扶老太太过马路加分的选项。小明从书包里倒出一叠自己扶老太太过马路的照片,趴在照片上呜呜地哭了。

3.有网友把演员郭冬临的头P上了女性长发,然后在旁边又放了一个芙蓉姐姐的照片作为对比。   


案例1中,小偷因为“巧合”不仅没能施暴成功,却伤到了自己,这是一个肢体喜剧的设计思路,在这里“巧合”的设计让小偷的施暴方向突然转弯,变成了自己。这里的巧合,只是改变了施暴的方向,并没有引起误会。   

案例2,其实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小故事,在这里有一个关键的巧合,在考核前一天,原班主任住院了,新班主任不认可原班主任的那一套评分标准,给取消了。这个事件必须发生在考核前一天,这个转折才突然,故事才好笑。不是前一个月,不是前半个月,而是前一天,这样,就让小明一个月的付出都付之东流,所以他伤心的哭了。在这里,巧合,造成了一个戏剧化的转折,但并没有构成误会。 

 案例3,演员郭冬临披着长发的照片和芙蓉姐姐的照片放到一块,大家会忍俊不禁,为什么呢?因为加上长发的郭冬临太像芙蓉姐姐了,在这里,我们感到好笑的地方是“像”,而不是真当成芙蓉姐姐,所以也没有构成误会。

三、“巧合”的使用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在喜剧中的巧合有两个功能:1.因为巧合而造成了误会,由误会导致了一些喜剧性的事件;2.因为巧合,而让故事发生很戏剧化的转折(通常是反方向的),从而让这个故事好笑。    

不仅仅是喜剧,所有故事中,“巧合”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在所有故事中,“巧合”实现如下功能:1.作为开启故事使用。一个故事的发生,必然是从巧合开始:突然发生了某件事、突然出现了某个人,于是故事开始了;2.用于制造关键性的转折。故事发展过程中,一些重要的转折是通过巧合制造的:在某个时间点,某个地方,突然发生了某事,突然出现了某人,于是有了转折。用来制造关键性转折的巧合,必须有足够高的质量,如果在逻辑上不通,那么这个故事看上去就像儿戏,没有说服力。  

在所有故事中,使用巧合有两个大忌:1.不能使用一连串的廉价的巧合来制造关键性转折;2.不能用巧合来解决故事的终极矛盾。    


美剧《越狱》情节紧张刺激,编剧用高质量的巧合制造了高质量的转折,如果换成不成熟的编剧,那么这些巧合的设计就会很廉价、随意,情节看上去就很假,缺乏了可信度。《西游记》塑造了经典的人物形象,但是在单元故事里却有严重缺陷,每当师徒四人打不过妖精的时候,神仙就出现了,神仙出来帮他们解决了麻烦。      


到了喜剧这里,巧合的尺度被放大,观众容许更多的巧合,这是因为喜剧呈现出了“喜剧性”,因为观众认可了这个“喜剧性”,才容许有更多的巧合存在。但,巧合一定要在一定范围内的,而不是无节制的,无节制的巧合,即便是喜剧,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一个三十几人、武器配备齐全的日本鬼子小分队,进了某个村子,村子里只剩下四个小孩,两个老头,五个妇女,他们使用各种手段:弹弓、飞镖、地雷、陷阱、马蜂、狼狗、毒药,把日本鬼子全部歼灭。     

即便是战争喜剧的定位,也不能这么个“喜”法,这里使用的巧合和夸张,显然远远超出了喜剧的范畴。你的巧合的设计是建立在:原本强大的敌人是低能儿、原本柔弱的村民是神仙,这是一个严重脱离现实的逻辑,因此不仅作为喜剧不成立,作为一个故事就不成立。     

无巧不成书,我们也可以说无“巧”不成喜,这个“巧”巧到妙,巧到有些夸张,就是喜剧。如果说喜剧有什么核心技巧,那就是使用“巧合”的技巧,喜剧对白、喜剧情境、喜剧剧情,都是靠“巧合”来实现,巧合的使用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它要建立在理解对白结构、故事结构的基础之上进行。合格的“巧合”不是杂耍,不是儿戏,而是要遵从人物逻辑和故事逻辑。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作者简介
刘开建(新浪微博@编剧刘开建),专注于轻喜剧创作


识别二维码即可打赏

责编 | 火娃



E N D 


招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