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旅游地产观察
提供第三方最专业、最权威的旅游地产信息、知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宁德广播电视台  ·  哪吒的粉丝们:福利来了,免票/半票! ·  2 天前  
宁德广播电视台  ·  哪吒的粉丝们:福利来了,免票/半票! ·  2 天前  
看看新闻Knews  ·  22岁小伙从上海出发登黄山失联多天!家属发声 ... ·  2 天前  
看看新闻Knews  ·  22岁小伙从上海出发登黄山失联多天!家属发声 ... ·  2 天前  
南京日报  ·  报!南京的樱花,开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旅游地产观察

长城脚下的艺术集合体,你还能“文艺”多久?

旅游地产观察  · 公众号  · 旅游  · 2018-11-13 21:00

正文


十二位巨人肩膀上出生的

“艺术奇迹”


长城脚下的公社,由12名亚洲杰出建筑师设计建造的私人收藏的当代建筑艺术作品,是中国第一个被威尼斯双年展邀请参展并荣获“建筑艺术推动大奖”的建筑作品,同时,用木材和硬纸板制作的参展模型也被法国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这是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的第一件来自中国的永久性收藏艺术作品。2005年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中国10大新建筑奇迹”之一。


“长城脚下的公社”是SOHO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张欣和董事会主席潘石屹投资,约请亚洲地区12位著名建筑师设计和建造的世界前卫建筑工程项目。

长城脚下的公社坐落在长城脚下的8平方公里的美丽山谷,距北京首都国际机场1小时15分钟车程,距青龙桥火车站20公里,距离北京市中心1小时15分钟车程。公社直通八达岭高速路,方便快捷。距离八达岭机场(可提供私人飞机的升降)仅为15分钟的车程。

长城脚下的公社—凯宾斯基管理共有42栋别墅,190间套房,11间总统套房,4个餐厅,1个Anantara Spa,1个儿童俱乐部及1个户外泳池。

以上这些事来自于“长城脚下的公社”酒店官方网站上的介绍。我们可知,参与创作设计这家酒店的艺术家来自亚洲数个国家和地区,都在业界拥有良好的声誉。这里,简直可以称得上是“ 收藏当代建筑艺术的私人博物馆 ”。



从携程等旅游平台上,我们可以看到这里的订房价格在1,933-8,688元不等。在网上查完大概基础的资料之后,小编的脑中已经出现了这样几个定义的标签:“艺术”、“私家长城”、“北京附近”、“朋友圈拍照地”、“电影拍摄地”、“家庭出行”。直逼五星的价格让人对其服务也非常期待,儿童公社让许多“带娃”人士也有了去这里的动力。

可以说,这里建设之初,对于各个年龄层次,各种需求把握还是很准确的。无论是单身的旅行者,孤独的艺术家,因为春娇与明志来这里的年轻人,有儿有女的一家人,充满了“品味”的公司都是这里的目标客户。

我曾以为这里会做的更好。


尴尬的硬件基石

配不上充满荣光的王座


2002年开业之后,经历了十多年的光阴,每栋建筑的保养状态都不是非常理想,这跟最初建造时所使用的材料,工艺做法,工期,对每种材料的维护保养是否到位都有着很大的关系。



所以如果你是专门想要去拍出Iwan Baan效果的大片出来,ok,你得Photoshop水平要非常好,要懂得如吃了炫迈口香糖一样的不停加特效。

建筑师是否竭尽全力地设计他们的作品我们无从得知,即使是最棒的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作品也非完美无暇。我们姑且相信这里的“无暇”吧,但在宽容我们也不能无视这里建筑物的墙体、道路斑驳老迈的现实。

开发商的诚意是什么,无非不过是盖合格的楼给人居住,但这里给人的失望感是这里的艺术无法弥补的。



这里的竹屋约有30%以上的竹子已经开裂,显然,在设计之初,这里就没有经过完善的防水处理。作为艺术品,可以原谅,但是作为建筑,客观来说,不尽人意。

长城脚下的公社有很多名不副实的地方,因为大家之前满怀着热情希望瞻仰建筑师们的杰出作品,最后失望而归。但是这个项目的建成,其实还是有一些非常积极的意义的。虽然SOHO中国以玩票的心态开发了一系列建筑师产品,但是对传统地产开发指明了不同的方向。

我们欢迎不同的声音和不完美的作品,不完美是常态,但完美应当是目标。


合作结束之后

SOHO管理疏忽?


在凯宾斯基管理的时代,这里的口碑就在逐步下滑了。一向以“礼宾”为服务理念的“凯宾斯基”在这里的表现,却也不让人省心。

众多的差评围绕着停车、私人长城与酒店道路、餐厅差、服务冷淡、酒店卫生等等“致命”的问题展开。或许,这正是凯宾斯基不追求“100%”入住率的诀窍吧。

在与凯宾斯基结束合作之后,这里的评价与口碑并没有质的提升,为了迎合市场中的“互动性”,这里的服务态度有了很大提升,从很多评论中看,这里的服务开始变得“热情”起来。但是硬件方面,依旧是一种“四星商务酒店”的尴尬局面。



最令人诟病的一点,就是这里最“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本身的酒店,也变成了商业牺牲品。复制粘贴的后果,就是目及之处,都是“大师”的作品。设计者没有变,只是重复建造而已。

在版权上没有办法去指责这一点,但是作为一个吃瓜路人,我对这种行为本身,好感度就已经降低了。 打着探索的招牌,走着复制的路子扩大经营?

SOHO中国一直走的是文化营销的路子。自建外SOHO向中国引入了SOHO的概念并攫取了第一桶金开始,他们的一系列动作都比较类似。或是引入非常新颖的文化概念,或是邀请非常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这种营销理念无可厚非,但是以质量上的缺憾来作为“探索”的代价是否有些过于巨大?


未来还能走多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