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
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是全国首批九家旅游规划设计甲级资质单位之一;主要服务对象有政府部门、旅游风景区、旅游企业、房地产企业、文化团体、投资集团、度假区、公园、酒店等,以“创建国内一流的旅游规划设计单位”为目标的科技创新型旅游智力全程服务机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普中国  ·  这一领域,有新突破! ·  昨天  
果壳  ·  好吃到发癫!难怪四川人爱它们如命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

清明,中国人的感恩节

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  · 公众号  ·  · 2018-04-04 21:20

正文


清明节, 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谁知道,它其实是由寒食节经过千年发展演变而来。

寻根 溯源



“清明一词最早见于《淮南子·天文训》:明庶风至四十五日,清明风至。”明庶风就是指春分时的东风,意思是清明风在明庶风四十五天后来到。这里的“清明”还是作为节气。



节日意义上的清明起源于古代的寒食节。关于寒食节的来源说法不一,有周代禁火说、古代改火说、介子推说等。


介子推的故事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宠姬麵姬生下儿子夷齐。为了使自己的儿子登上王位,砸姬对太子申生加以迫害。申生被逼自尽, 公子重耳也被迫出逃。


因为重耳德才兼备,很多贤士都追随他,介子推就是其中一个。


在逃亡途中,介子推割下大腿上的肉进献给久未吃到肉的重耳。重耳很感动,表示登上王位后要重赏他。后来重耳成为晋文公, 但他却忘了介子推。此时, 介子推和母亲隐居在故乡绵山。有一天, 晋文公在别人提醒下记起了介子推, 并请他出山。但心寒至极的介子推不答应出山受封。


为了逼迫介子推出山,晋文公下令“焚山”,不料想,介子推和母亲竟被焚而死。文公后悔不已。为了悼念介子推,文公下令将绵山改为介山,并在此往后三日禁止生火做饭,只能吃寒食。于是,禁火和吃寒食成为寒食节的重要习俗。


此外, 插柳也是寒食节的习俗之一。寒食节期间,人们折下初春刚吐新芽的柳枝插在门上檐下应景过节, 谓之“ 寒食插柳”。


到了唐中期以后,清明寒食才合二为一,且以清明为重。扫墓、寒食、请新火成了唐朝清明节的主题。

由于清明扫墓、寒食的凄凉,人们往往在扫墓寒食后组织一些更具娱乐性的活动,如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等。


清明习俗



我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地方特色浓厚,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清明节习俗。

广西大部分地区,要在祖先的坟墓燃放鞭炮,修整、清扫祖坟,摆放祭品,燃香烧纸祷告,有的则是全家人坟前叩拜。


祭扫完毕后,要在坟头压上纸钱或元宝串(俗称“挂纸”)最后再一次燃放鞭炮,告知祖先,子孙们要回去了。


把祭品收拾起来,全家聚餐时再拿出来分享,意为“祖先享用祭品后的赐福”,子孙吃后可以得到祖先的保佑和祝福。


祭扫的时间在广西也颇有讲究,有所谓“新丧头年不过社(春社日),二年不过清,三年在正清(选正清明日)”之说,第四年以后就不论了。


横州乡民清明节取柳叶及田螺浸水洗眼睛,据说可使眼睛明亮。兴仁县扫完墓后,以白纸作长幡挂在墓头,称为“标坟”,又叫“挂青”。


扫墓时,由值年主祭备酒食以祭。祭毕,亲友就近饮宴,称为“野餐”。



有一些地方的风俗是不准女子上山的,山上的祭祀形式只能是男丁才有资格完成,女子做好杂事就行,如,做纸钱、元宝、蒸糕点等等。


只等男丁们把烧猪肉带回家后立刻炒了供一家子吃,这样,女子才算沾了点祖宗的福。

如山西省清明节的习俗是“上坟”,以表达对先人的哀思。



“上坟”各地区又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比如山西南部多数地方“上坟”时男女都要到场,不燃香焚纸,而是将冥钱悬挂在坟头;而山西北部“上坟”则多是男子,且要给先人烧冥钱等物,这样才能转给“阴间”的他们。



南京人过清明节则是继承了秦淮河的放灯习俗,每一盏灯都有一个愿望,寓意放飞希望、祈福未来。深圳本土居民在清明节要举行“拜山”活动。



上海、西安等地清明节要逛庙会。西安的庙会可谓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有杂技、社火、秦腔表演、各类美食等,吸引了很多游客参与。


湖北人清明重祭祀。武汉清明节有“挂纸”习俗。



挂纸时,先要将生长在祖先坟墓上的野草,用锄头或镰刀整理清除,在用小石头或砖块将墓纸压在坟上,以示标记此坟有后嗣,以避免被破坏。


在沔阳,即仙桃,至今还有“三月三 地米菜煮鸡蛋”的民间风俗。



每到这一天,人们就从田野里采来一把地米菜,洗净后放入锅内,加适量水,配上桂皮、八角茴、五香粉、酱油等佐料,同鸡蛋一起煎煮,将鸡蛋煮熟后捞起食之,这既是美味食品,又可以健身治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