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箭头上面的蓝色字体“古典音樂”,再点关 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更好的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辛德勒名单》
小提琴家帕尔曼与《辛德勒名单》
图片从暗红色的衣袖里中伸出一只柔弱的小手,上方有一只显然是男性的大手,正在坚定、有力地挽起这只小手、浮现在这寓意深刻的背景之上的,是老式打字机透过一条仿佛染过鲜血的色带打出的名单……
当你凝神欣赏激光唱片上这张堪称摄影佳作的封面时,那首听过一次再也无法忘怀的旋律就会重新在耳畔响起。如果说那起伏跌宕,沁人心脾而又如此质朴的曲调传达了一种忧郁,那么这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忧郁:如果说它表现了一种哀伤,那么这也决不是我们作为个人能够体会到的哀伤。
因为——这是影片《辛德勒名单》(《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的主题音乐,在《辛德勒名单》原声唱片的封底上,刊印着导演斯皮尔伯格的一段肺腑之言:
“约翰·威廉姆斯在为这部影片配乐时,选择了简练柔和的旋律。与此相反,在我们过去合作的所有影片中,大多需要一种与画面密切配合的戏剧性效果,比如《印地安纳·琼斯》、《大白鲨》、《第三类接触》等等。而在《辛德勒名单》中,我们必须找到新的起点,摆脱固有的一些艺术风格。毫无疑问,只有用一束深邃的目光和一颗不平静的心,才能找到配乐的精髓所在。与约翰·威廉姆斯合作的是举世闻名的小提琴家伊扎克·帕尔曼,他也是犹太人,······这次两位巨人的共同奉献在电影史上又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辛德勒名单》可以说是我电影生涯中最深刻的一部作品。我感谢他们为这部影片付出的巨大努力。”
正如斯皮尔伯格说,威廉姆斯在这部影片中使用了过去那种力求音画同步的写实主义截然不同的创作手法,音乐所注重的不再是“景”而是“情”。它所着重表现的不再仅仅是画面本身,更多的是人物的(对于这部影片来说,同时还是一个民族的)复杂、沉重的内心世界。从风格上看,作曲家采用是相当于浪漫派的比较传统的写法。不言而喻,在全片总长约60分钟的14段配乐中,占有突出地位的是广大电影音乐爱好者耳熟能详的那段主题音乐。
影片以一种记录片的黑白色的形式展示了二战那段真实的历史,引发我们对人性的反思:留在记忆中那些画面的震撼再次冲击着我,高高的焚尸场烟筒冒出的漫天尸体的灰烬,飘飘洒洒犹如那漫天的雪花,导演以冷淡的长镜头处理,使人感到那好象是正常的,用不着用近景来渲染,在那种特殊的战争的背景下,在纳粹的高压政策下,人们的生命竟然可以随便的杀戮,人们的良知竟然可以扭曲到那种不可想象的程度,虽然他内心也经历着这种扭曲的折磨,有人说“存在是合理的”那么,这算不算是合理的?
那些在生死边缘游移,随时可以死亡的那些犹太人,他们很恐惧,恐惧着他们的生命什么时候会结束,恐惧着自己的亲人的安危。难道那些纳粹的士兵的内心就不恐惧吗?在这种违背人性的战争背后,他们的良心不受着深深的自责吗?当看着活生生的生命倒在他的枪口,我想他的内心肯定有种颤动,哪怕是一点点,即使是略微刺痛一下他们麻木的神经?
辛德勒也在恐惧着,他只能用着自己的略带江湖骗子的技术和那些上层的统治者中间斡旋着。他也在怕,怕那翻脸无情的纳粹军官突然食言。如果那军官食言的话,作为一个投机商人的辛德勒来说,他是完全没有反抗的可能。他所过的生活也只是象一只在钢丝上的羊,随时都有掉下的可能。而即使是他再花太多的钱,去再多拯救一些犹太人,那又能算的了什么呢?他能拯救那整个奥斯维新集中营的那些生灵吗?不过他做的其实很多了,“拯救一个生命,拯救一个世界”,他又救了多少世界呢 ?让我们再回到《辛德勒名单》的配乐上来。
在短短的忧伤的引子之后,小提琴如泣如诉的奏出了主题乐段,这贯穿在全片中的哀婉动人的旋律,几乎是完全游离于画面之处的,从宏观的角度刻划了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的心路历程,听众可以想象演奏者此刻灌注在弓弦上的激情——小提琴家帕尔曼所属的整个犹太民族的那种饱含苦难的难以言喻的激情······
在整部片子里,音乐已经高度概括化了。如果说全片配乐仍带有创作特征的话,那么表现最明显的就是辛德勒与他的犹太人分手那一场景了,这时音乐尽管仍然保持着写意功能,但在段落上却恰如其分地画面保持了同步,伴随着情节的发展准确的烘托着画面,达到了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当会计郑重、尊敬地向他们的守护神辛特勒献上那枚凝结着一个民族的感恩之情的戒指时,随着辛特勒接过戒指的动作,响起了全片音乐的主题,特写镜头中两只手紧紧相握的瞬间,充满深情的温暖的主题变奏也准确地再现,将画面中感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其后,辛德勒离去时,移动摄影机透过画窗拍摄的他的侧面特写镜头中,玻璃上叠映出了依依惜别的人群在画面以形象精练的电影语言表现内涵的同时,音乐也用从主题发展出的悠长、绵延的旋律线表现了辛德勒与他倾尽全力救出一千多个生命之间难舍的亲情……
《辛德勒的名单》经典片段,那个穿红衣服的女孩
影片结尾处出现了一个全景镜头:阳光明媚的草原上,存活下来的犹太人排成一列从地平线上走来。他们代表着自已那苦难深重的古老民族,一改过去屈辱的形象,正在在踏步地走向充满希望与光明的末来,与此同时,残暴无比的集中营司令官,党卫军少校阿蒙。格特被处绞刑。人类历史上那人性极度扭曲的、最为恐怖血腥的一页翻过去了,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在这组镜头中,音乐也第一次表现出了轻松与欣慰之情。在独奏吉他的小调和弦上,口哨吹出了前奏,令人感到一种适度的愉快与活泼,引出了民歌合唱曲“金城耶路撒冷”:
山林的气息美酒般清爽
钟声和松柏的芳香
在风尘中弥荡
沉睡的树丛和石垣
还有那横亘的城墙
把这孤独的城池
送入睡乡
黄金之城 青铜之城
耶路撒冷到处充满光芒
我用我的琴声
永远为你歌唱
在这里,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创作了《辛德勒名单》出类拨萃的全部音乐。而导演斯皮尔伯格也倾其旷世的才华和全部的心血为我们捧出了这部令人深思和感动的深度巨作。
帕尔曼演奏《辛德勒名单》主题曲
伊沙克·帕尔曼(Itzhak Perlman)是当今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小提琴家,1945年8月31日生于以色列特拉维夫,5岁开始学琴,1958年,13岁的帕尔曼被选送到美国电视台演出,随后即移居美国。由于帕尔曼在4岁时患小儿麻痹症,成为终身残疾,因而无法站立演奏,但他却以超常的毅力,克服困难,最终成为世界级小提琴大师。
帕尔曼的演奏准确灵巧,轻松自如,善于以变幻无穷的音色表现各个不同时代作曲家的特点和心理。他很注意音乐处理的逻辑性,控制得当,把浪漫主义的热情和古典主义的匀称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帕尔曼擅长演奏帕格尼尼、维尼亚夫斯基、巴赫等人的作品,尽管他那炉火纯青的演奏技巧,面对那些炫技性的段落完全驾轻就熟,但他对乐曲合乎逻辑的处理,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才是他演奏成功的基石。
作为无可争辩的顶级小提琴演奏家,对于古典音乐家而言,帕尔曼享有着,绝无仅有的“超级明星”的殊荣。
人们不仅热爱他的音乐天才,更热爱他的人格魅力,全世界的观众对帕尔曼的肯定,也不仅仅在于他无懈可击的演奏技巧,更多的是因为通过音乐的沟通,帕尔曼带给人们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