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其属性要求它必须既要履行经济责任,也要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2020年,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步伐的深入推进,水电六局积极适应国家战略及新时代发展机遇与挑战,坚持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通过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构建现代公司治理体系,逐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坚持战新产业和传统产业两端发力、形神兼备深化市场化机制改革,持续锻造发展新质生产力。
▲
水电六局第一次股东会议,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构建现代化公司治理体系
水电六局坚持问题导向找准改革切口,相继开展了两级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职业发展双通道、竞争上岗、星级项目经理评定、中长期激励等改革创新举措,员工面貌焕然一新,人才活水充分涌流,企业发展活力动力更加强劲。2023年5月,公司成功入围国务院国资委“双百企业”,并在国务院国资委组织的中央企业“双百行动”2023年度专项考核中,荣膺最高荣誉——标杆企业。
自全面启动改革以来,企业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显著提升,主要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基于良好的业绩表现和发展潜力,战略投资者在首轮增资10亿元的基础上,实施了B轮增资4亿元。公司开展科技型企业股权激励,员工增资入股2.2亿元,成为股份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首家工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释放。
聚焦干部人才发力。干部人才问题,一直是制约六局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六局不断强化干部人才活力,积极打造适应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的干部人才团队。全面推行两级经理层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完善基于岗位分工、以价值贡献为导向的量化考核,建立目标“摸高”机制,刚性考核、刚性兑现;总部中层管理人员开展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明确任期管理、业绩考核、薪酬激励、退出管理等内容,发挥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作用;持续拓宽人才发展晋升通道,推行星级项目经理评级管理,推广全员绩效管理,实施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形成“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关键岗位竞聘上岗、轮岗交流,公开选聘、竞争上岗比例大幅提升;深化市场化选人用人,健全市场化选聘制度,市场化选聘各类核心骨干人才模式基本成熟;健全收入分配机制,实施超额利润分享、骨干员工持股、项目全周期考核等中长期激励政策,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明显提高,极大增强了获取资源、抢抓订单、提质增效及处理风险的动力。
▲
东北地区最大抽水蓄能电站清原抽水蓄能电站
聚焦管理提效发力。项目管理问题一直是事关高质量发展大局的突出问题,项目管理不好,高质量发展就无从谈起。六局聚焦管理增效,以全周期管理为主线,深入开展管理提效赋能年活动,精细规范管好项目、管住风险、管出效益、打造品牌,推动经营发展质量持续提升。探索和创新项目策划管理,项目策划执行落地得到保障;加强分包源头控制,巩固战略合作分包管理成果;开展重大经营风险管控处置工作,多维度加强项目履约监管;严格督导检查,公司巡察实现基层项目全覆盖,项目管控取得实效,多个重大工程实现重要节点目标,履约持续向好。丘北小黑蚂21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首批并网发电,东北地区最大抽水蓄能电站清原抽蓄首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等43个项目高质量如期履约,得到高度评价。仅2023年就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2项,詹天佑奖2项,大禹奖2项,中国安装之星3项。
▲
南水北调荣获大禹奖
聚焦数字强企发力。六局将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作为“十四五”时期四大工程之一,建立科技人才破格任用或提拔晋升机制,推动“数”业务持续赋能生产经营。成功揭榜集团2023年核心技术攻关8项榜单中的3项。依托洛宁抽水蓄能电站开展的斜井TBM研发与应用,提升了国内TBM设备研发制造水平。智慧工地建设具备了自主规划、自主实施能力。数字大坝平台建成,实现开挖、运输、碾压等全过程数字化管理。成功实施自卸车无人驾驶技术,开辟了水电建设先河,被国家电网列为重点项目在业内进行推广。邹城项目获得“优路杯”全国BIM技术大赛银奖,青岛地铁项目荣获“优路杯”优秀奖。
自深化改革以来,水电六局逐步从传统单一的施工业务走出来,由低附加值业务向高附加值业务转型,向“水能城”领域及“投建营”一体化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有效激活员工的发展动能,为企业完美履约创造了良好条件,核心竞争优势明显,正向激励引领公司品牌效应持续放大,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