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精彩书摘、文摘,好书推荐,心得分享。用指间的碎片时间,品读政治学、国际关系,中国最大的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社区,与您一同进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  ·  在新疆巴州,看金蛇狂舞 ·  15 小时前  
云南警方  ·  气温零下!有҈雨҈雪҈冰冻! ·  昨天  
中国国家地理  ·  云南,隐藏的吃辣大省 ·  昨天  
中国国家地理  ·  西湖的夜,浪漫而深邃 ·  2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国7处最美园林,都去过的有福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卧兔儿”背后,明朝关外的那些事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公众号  ·  · 2025-02-07 17:00

正文

点击上方可订阅关注我们哦!

“卧兔儿”背后,明朝关外的那些事

来源:道中华

服饰变迁话“三交 之⑬



















一间古雅的房间内,一群明代妇人聚在一起,只见其中一位“身穿大红缎子袄,青素绫披袄, 沙绿绸裙”,头上“戴着鬏髻(dí jì)、貂鼠卧兔儿”,更显雍容华贵,引得其他妇人向她和她头上的“卧 儿”投来艳羡的目光。


这是明代小说中,描写贵妇人的标配。


明代女子头饰佩戴有着严格规定,头戴的 “卧兔儿”,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身份尊贵的体现。


那么,“卧 儿”究竟为何物?其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电视剧《红楼梦》中,头戴“卧兔儿”的王熙凤。(图片来源:华服志微信公众号)




















01 贸易之变,从朝贡走向马市


“卧兔儿”因 形状酷似一只卧在头上的小兔子 而得名,亦称 “昭君套” ,相传为昭君出塞时所戴。


“卧兔儿” 常以 貂皮、水獭皮 等珍贵材质制成,防风保暖且兼具束发功能。


与🔍 抹额 这种形质多样、人人皆可佩戴的头饰相比, “卧兔儿”更侧重于冬季的御寒性能和材质的奢华感,在凸显女性美貌之时又成为身份尊贵的象征。


清初小说《醒世姻缘传》中写道,一个“昭君卧兔儿”需36两银子,而雍正三年正九品官员一年的俸禄才33两1.14钱。可见, 当时的“卧兔儿”可是名副其实的“奢侈品”。


▲《雍正十二美人图》中,头戴“卧兔儿”烘炉观雪的美人。(图片来源:书格网)


然而,这样一个充满女性柔美气息的贵重物品,却 和有着强悍粗犷之风的塞外息息相关


明朝中后期奢靡之风盛行,“卧兔儿”也随之流行起来,明朝对貂皮需求甚巨。


同时,为稳定地方,明政府也急需补充 优良战马及其他采捕物资 。而以渔猎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女真族,也需要中原地区的生产生活资料来满足自身需求。


▲明朝时期的女真部。(图片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在这种互需的状态下,明朝与女真展开了一段悠久的 朝贡贸易 历程。


据《明实录》记载,明永乐元年(1403年)至宣德十年(1435年)间,女真各部和朵颜三部来京朝贡的次数达345次。


明朝初期,朝贡次数并无明确规定。然而,东北地区距离京城路途遥远,沿途耗费甚巨。 为减轻朝贡带来的巨额耗费,明朝后期开始逐渐减少朝贡频率。


但与此同时,两地的贸易需求却有增无减。因此,明朝在满足自身对女真马匹、采捕物产需求的同时,也兼顾了女真各部对朝贡贸易回赐物资的渴望与依赖,将 贸易重心逐渐转移到了辽东马市 ,朝贡贸易依然得以保留。


自此, 辽东马市 成为了明朝与女真各部的主要交易场所。


▲辽东马市形象图。(图片来源:今日辽宁微信公众号)


02 民市崛起,催热“卧兔儿”


辽东地处边疆,地理位置优越。明永乐三年(1405年),明廷在辽宁设立 开原、广宁、镇北关与广顺马市 ,与女真、蒙古进行贸易。


至万历年间,不但抚顺、宽甸、清河、辽阳等地相继开设了马市,仅开原一地就设 “三关三市” ,互市贸易异常活跃。


马市布局通常分为 官市 民市 ,官市由政府官员管理监督,交易时间和地点相对固定;民市则更加自由灵活,交易时间和地点不固定,由民间自发组织。


▲辽东马市泥塑复原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明前期的辽东马市主要以官市为主, 从明朝正统年间起,辽东马市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其主要特点是 民市贸易规模的扩大


女真的人参、貂皮、鹿茸等货物,中原地区的铁锅、缸、罐等生产生活用具,粮谷、食盐、茶叶、针线等生活必需品都成为了马市的畅销品。


进入嘉靖年间,民市取代官市成为马市的主要交易重心 。貂皮贸易数量也随之直线上升。


▲貂皮与水獭皮。(图片来源:华服志微信公众号)


让我们看两个数据: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 辽东清册显示,在此前数月中,开原马市交易的貂皮数量为2073张;万历十二年(1584年)三月,辽东档案记录此前数月貂皮交易数量达4944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