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雨流芳
南无阿弥陀佛!感恩关注“法雨流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株洲  ·  中车电动启动春季校招 ·  19 小时前  
湖南日报  ·  价格大跳水,还要继续降! ·  昨天  
株洲交通频道广播电台  ·  涉嫌危险驾驶罪!9座车挤17人,超员88.9%! ·  3 天前  
湖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满弓发力 全力以“复”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雨流芳

《观念法门》:以“观察正行”导入“称名正定业”

法雨流芳  · 公众号  ·  · 2020-12-11 03:15

正文


主讲|净宗法师





对比五种正行,《观经疏》主要在说称名正定业,《法事赞》属于读诵正行, 《观念法门》属于观察正行 ,《往生礼赞》属于礼拜正行,《般舟赞》属于赞叹供养正行。


壹 . 解释题号


《观念法门》,全称《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意为阿弥陀佛相好功德广大如海,无有限量,或观或念,皆有无限功德,简称《观念法门》。


”字代表观佛三昧,“ ”字代表念佛三昧,《观念法门》其实是说了观佛三昧、念佛三昧这两种。这是解释题目的意思。


“简称《观念法门》”,有时候也叫《观念门》。


贰 . 本书目的


本书目的,在引导好乐定心观佛、念佛的行者,契入本愿称名;内容为别时行法,五种正行中别明观察正行,助入称名正定业。


这些话都很简短,不过这个地方是个结论性的。希望大家在读这本书的时候通过这个结论来看,也可以提出疑问。


“本书目的,在引导好乐定心观佛、念佛的行者”,众生根机各个不同,有人堪修,有人不堪修,有人好乐,有人不好乐。本书目的, 是引导定心观佛和定心念佛这两种行者,契入本愿称名


怎么能证明这本书是在引导定心观佛、念佛的行者契入本愿称名?有什么道理呢?怎么来说明它是“观察正行”来助入“称名正定业”呢?这都要去看《观念法门》这本书,找到其中的理由。


有两方面的理由:


第一,依据善导大师一贯的思想,是有五种正行,其中以称名为正定之业。


《观经疏》最后结尾说:


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意,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毫无疑问, “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是善导大师立教的根本之处 。这四部著作又是具疏,它们的地位显然是附属、辅助于本疏的。《观念法门》属于观察正行,一看就很明了,从书的名称到它的内容都很清楚。从这个道理来讲,它必须服务于、辅助于《观经疏》的称名正定之业。



了解了这个方向之后,我们再来看,就会站在一个高点上,这个时候才会打通气脉。不然看《观念法门》会看不清楚,会理解为“这不是教我们怎样定心修行吗?”


因为《观念法门》本来就是要摄受定心观佛、定心念佛的众生 ,一定会就他们的根机讲到这方面的行法,不然怎么摄受呢?


如果不从高点来看,就像前面讲的,不是登到山顶上看,而是在山脚下看,在山脚下往山上爬的时候,一根树枝、一片树叶都会挡住眼睛,就会认为“这不是教我们观吗?这不是教我们怎么定心吗?”不是的,这是不会看。


所以,要有这个高点,要先清楚地掌握脉络,才抓得住根本的核心。这样再回过头来看,就能看出, 原来这是要引导定心观佛、定心念佛的众生进入本愿称名


站在这个角度、立场上,把握住这条主线,再来看,就能贯通;不然就会“死于句下”,或者“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是讲一个大体的原则。


如果要详细来看,看到哪一点是导入本愿称名的,就会看得很法喜。我们读书也要以此为基调。看一本书,假设是《观念法门》这本书,如果你从头到尾看得很清楚,但居然看不出它是以“观察正行”导入“本愿称名”的,那么很明显,这本书就是教人观佛的——当然事实不是这样的。


如果它没有“ 称名正定业 ”这种观念,也没有助业导入正定业这条主线、这种根本的原则,那么它和善导大师的思想根本就不是一回事,那很显然,这本书很可能不是大师的著作,因为古代可能有人假托大师的名义。这样来看书才能有底气。


当然,我们讲的是假设,事实上,这本著作本来就是善导大师引导定心观佛、念佛的众生进入“ 本愿称名 ”的。



叁 . 内容结构


下面讲本书的内容结构。


本书大分为三:先于“三昧行相分”说明定心观佛三昧及念佛三昧之实修仪则;次于“五缘功德分”说明念佛具有灭罪、护念、见佛、摄生、证生五种增上缘功德利益;最后总结劝导专称佛名。


“本书大分为三:先于‘三昧行相分’说明定心观佛三昧及念佛三昧之实修仪则”,实际修持的时候要怎样做,书里讲得很清晰。


下面是《观念法门》的组织图表。



这张表把《观念法门》分成三个部分:“三昧行相分”示三昧行法;“五缘功德分”示念佛利益;“结劝修行分”示信谤损益,有信顺阿弥陀佛救度的,还有诽谤的,信顺就有利益,诽谤就有损失,“最后总结劝导专称佛名”,这就是“结劝修行分”的内容。


肆 . 本书要点


这是讲《观念法门》的内容、结构、组成。接下来说明它的要点。


其中,“五缘功德分”内题“依经明《五种增上缘义一卷》”,尤其“摄生增上缘”的部分,在教理上最重要。


有“灭罪”“护念得长命”“见佛”“摄生”“证生”五种增上缘。


灭罪增上缘,念佛可以灭罪,包含称名、观佛和见佛;还有护念增上缘:这些是现生的利益。


摄生增上缘和见佛增上缘通现生和临终 。证生增上缘是证明我们能往生。


其中对我们最重要的,当然是阿弥陀佛怎样摄受众生去往生,所以摄生增上缘这一部分在教理上最为重要。


另外,本书说到临终助念方法,以及说明念佛现世利益之灭罪、得护念、延年转寿、不遭横难等,对净业行人有很大的影响。


临终助念是谁发明的?就是善导大师。


说在哪里?在《观念法门》这本书里。


现在也强调念佛消灾灭罪,念佛得护念、得种种好处,对这些在哪里有系统的说明?就在“五种增上缘”里,念佛延年增寿、不遭横难,这里讲得很清楚。


(☞ 点击图片 ☞  长按☞  保存高清壁纸)

摘自:《净土宗概论》讲记






编辑|法雨流芳

制图|法雨流芳

图片素材源于网络

版权归属原作者



精彩 回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