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产情报站
前京华时报老司机创办,新榜认证,垂直排名TOP10,地产自媒联盟成员。地产情报站,小白上车第一站。站长提供买房咨询,教你看盘,选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二少爷小地盘  ·  求求你,打不过就加入吧 ·  昨天  
星星佬看楼市  ·  快讯,广州终于取消非普住宅! ·  昨天  
财宝宝  ·  日用品外贸,一般是走海运,便宜。 ... ·  2 天前  
财宝宝  ·  蠢人眼里都是困难。 ... ·  2 天前  
拆神  ·  番禺广场,贴脸开大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产情报站

中国式相亲鄙视链,连房都没有,也敢来相亲?

地产情报站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17-07-16 22:04

正文

   商业风云榜

探索聪明人的取财之道

关注


中国式相亲价目表这个话题又一次上了热搜。


外地人不行,属羊的不行,京籍大于京户,体制内大于体制外,内环的优于外环的……这一系列细致入微的价目表成为北京各大公园相亲角的大爷大妈们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其权威性无可撼动。




相亲价码


公园里鲜少有来择偶的年轻人,大爷大妈把子女的条件写在A4纸上,沿着街边一字排开。


两性关系是永远的话题热点,这么赤裸裸地将婚姻的“价码”标出来并公诸于世、公开叫卖,难怪网上一下子炸了锅,嘲讽排山倒海地涌过来:


婚姻的硬条件以最直接的形式铺陈在公园的地砖上。


门当户对是相亲角的第一铁律。“京籍、未婚、有房、经济条件好”是相亲市场的标配。这里有不少随子女“北漂”的父母,带着一条小板凳来到北京,想要在公园深处为子女占得一席之地。


但是,这一幕一点也不奇怪。有资格进入相亲角的,大多出身中产家庭,而阶层下滑则始终是横亘在中产心头的一个痛点。


婚姻是人一生最重大的变数之一,也是影响一个家庭的大事,“高攀”的婚姻可以让一个家庭轻松进入上升渠道,“低就”的婚姻则很可能将一个家庭拉入阶层下滑的不归路。所以在这个关键节点上,当事人(家庭)怎能不打起十二分精神、严阵以待呢?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去年年初轰动一时的“上海女孩逃饭”事件,一个上海中产家庭出身的女孩,跟着江西男友回老家,看到男友老家摆出的一桌简陋的饭后,整个人都“崩溃了”,向网友求助“我该怎么办”。


虽然这个故事后来被查明是营销炒作,但网友的反应却是真实的。网上前所未有地一致鼓励女孩赶紧逃,赶紧跟男友分手,因为“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更有夸张的媒体称“这不是逃饭,是逃命”!


可见在很多人眼中,贫穷之于婚姻是多么恶劣的事情。



相亲是为了爸妈满意,而不是自己中意



“给孩子相亲就像上班一样。”受访家长这样说。代儿择偶这件事,在很多家长眼里,是一项艰辛又光荣的使命。


但与其说家长在替孩子选伴侣,不如说是给自己选一个称心如意的媳妇或女婿。


一个人择偶的路上,总有许多“过来人”给出相似的指南。考据派会把“门当户对”奉为第一指南,直白的会告诉你“买猪看圈”,文艺的人会说“婚姻的本质是两个家庭价值观的结合”。不同的表达,都指向同样的逻辑:恋爱双方的原生家庭,在他们婚恋中的地位相当重要。


根据凤凰周刊的采访,相亲角的征婚简历是没有照片的,家长们对自己孩子的描述,都是“肤白貌美气质佳”,对适宜相亲对象的外表也没有过多要求,但本地户籍的年限、住房位置、大小、价值等等要求,则是极尽所能地详细描述。


只要是自己家孩子没有的,就想着通过儿媳或女婿找补回来。


户口这件事上,北京人找北京人也已经算客气了。据说帝都人找对象基于位置的鄙视链是精确到地铁站的,望京西和天通苑隔了三个地铁站,祖辈阶级得跨越三千年。


北京相亲价目表。图片源自凤凰WEEKLY


婚恋关系市场化,如果是忙碌的北京青年给感情生活找的出口,其实无可厚非。毕竟有无数的例子曾证明,势均力敌的爱情最好过。


而公园的招聘式相亲不过是婚恋关系中的一个环节,只是它放在了恋爱之前——毕竟到了年纪,谁也不想再把宝贵的岁月,浪费在美好的试错上。


比起这些,让我惊骇的是“唯户口论”择偶观下,父母对子女价值观的影响。


婚姻虽然不可能不受到金钱、社会地位等的影响,但毕竟现在已经不再是赤贫年代了,何必拿自己的一生幸福做代价,去换一个所谓的阶层锚定?——更何况也未必能锚定。



面对阶级下滑的恐慌心理


在嘲笑“婚姻价目表”的同时,别忘了这些参与讨论的网友,并不是那些相亲角的老年人,而是婚姻市场上年轻的当事人,是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在社交生活中从来不会说什么“价目表”,在择偶的过程中也绝不会说“我的条件是年收入xx万以上”,但在他们的心里却有。


他们在用类似但姿态略微好看一点的方式对抗着阶层下滑,想方设法地锚定自己的社会地位。


可是,这种紧张甚至恐慌的心理又来自哪里?不是说中产是社会的稳定因素吗?


这可能要从“中产”本身说起。按照国际通行的算法,实际收入在社会中间收入的75%到125%区间的人,算是中产。而世界银行出过一份研究报告,报告调查了发展中国家超过七百个家庭的收入,发现新增的中产阶层,其实主要是处于中产阶层中的低收入人群,也就是社会中间收入的75%的那部分人。


经过了多年的贫穷和忍耐以后,这部分人好不容易爬到了稍微舒适一点的“中产”位置,也会倍加珍惜。


可是,面对转型的社会,很多人既缺乏办法保证自己的收入不断增长,也没有很好的方式来保持既有财产不断增值。这部分位于“中产”底部的人如此之多,以至于他们随时可能掉到底层;而底层的人也随时可能上升甚至挤走他们的位置。


所以,在婚姻这件可以自己控制的人生大事上,很多人的选择功利到了极点,恨不得“万无一失”,保证自己绝不会在这一步摔倒而万劫不复。房子、户口、年收入……就是这种保证的物质支撑。


但越是想要“万无一失”,越是说明内心的恐慌。相亲价目表,就是以一场提前打响的阶层保卫战,用一桩货真价实的婚姻巩固阶层地位的堡垒。


更何况,没有任何人能保证任何事情万无一失,而感情恰恰是人类生活中变数最多、最无法推理计算的事。


要不然,为什么那些跨阶层相爱的故事,一直被我们当成佳话代代相传?即使是“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笑”的女孩,到了真的坐在宝马车里哭的时候,恐怕也会后悔莫及。


一般来说,社会越发达、个人越解放,就越能遵从自己的感情来选择婚姻;社会越落后,个人的束缚越多,婚姻也就受到越多的限制。如今靠婚姻来铆钉阶层,不知是社会的进步还是悲哀。


最重要的是,只要永远别让功利的算计淹没了自己爱的能力,就可以不用害怕任何“婚姻价目表”。




网友的亲身经历


作为曾经的北京大龄剩男,我娘亲也去过中山公园相亲角(捂脸)。就去过一次,就带回来一个姑娘的资料,我就跟那姑娘见过一次,但印象可谓刻骨铭心,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光看账面数据谈恋爱是危险的……


我妈当时带回来的姑娘基本面数据是这样的:北京人,身份证110开头,国家公务员,工作极其稳定(想下岗都难那种)。身高176,长得很标致,本科学历,家里有车有房。按照最近疯传的那个《中国式相亲价目表》,这姑娘简直完美的“顶配”。


加上当天下午也没啥事,所以中午我妈带着资料回来,我直接给姑娘发了短信(那会儿还没微信,暴露年龄……),约了下午见面。


约会地点在很洋气的西单,姑娘定了个咖啡馆,比预定时间到的早,我没到呢她就到了,这让我印象不错。而且短信来往看,谈吐也不错。到这,这段约会都朝着非常良好的方向发展,直到我到了咖啡馆……


见到姑娘本人,确实如资料介绍那样,176的身高,标志的长相,但请注意,资料里没说体重胖瘦!于是,这姑娘的外貌真真的吓了我一跳。咱倒不是鄙视胖胖的女生,只是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有点意外,大体描述一下姑娘吧:一个有着梁咏琪身高的韩红。你不能说韩红不标志吧?眉眼鼻唇,五官都挺标志的。



见面寒暄握手,我感到我完全被她挡住了,看不到她身后的阳光。大体介绍下我的外貌,185身高,180体重,到哪儿也算高大健(虚)壮(胖),但姑娘踩着一双粗跟高跟鞋,跟我差不多高,然后比我宽一圈,瞬间就把我挡的严严实实,如果你站在她后边,她跟我握手时,你是看不见我的。

坐下后正常聊天。姑娘倒是挺健谈的,我也没太在意外形的问题,正常聊天。但聊着聊着就发现,两边总对不上茬。


比如问起工作来。之前只知道是公务员,细问一下,原来是在检察院工作。当时没看过《人民的名义》,不知道检察院跟法院和公安局有啥区别,就傻乎乎问具体做的是啥。


人姑娘人确实不错,细致讲解了她工作的各个环节,其中说到一个:枪决犯人的时候,她会去现场做记录。一般都是男生去,她比较魁梧,性格也刚毅,再加上年轻,有时就被分配去干这活儿。


我一听终于有个我听过的事了,枪毙犯人在电视剧里还是见过一些的,各种网络故事也看过一些,于是假装专家说了句:“哎刑场是不是有医院的,准备枪毙完了上去切器官带走啊”。


时至今日,我也不知当时怎么问了这么个二逼问题。姑娘立刻脸色就变了,厉声对我说道:“不可能的,根据我国刑法第xx条第xx款规定(天地良心她真的把具体的条款数字背出来了),犯人遗体也是要尊重的,如果本人不同意,不能用于医疗……”


可能是这个话题扯得不好,也可能是我体制外的闲散人员跟她体制内的公务员格格不入,总之之后的对谈,各种尴尬不断。例如:


我:“哎你们这么忙,需要老加班吧?”

姑娘:“我们从来不加班,五点铃响准时走,领导不许加班”

我:“啊?这么爽!我们即使不在公司加班,也要拿U盘把没干完的活儿拷回家干去”

姑娘:“我们不允许使用U盘,工作涉及机密,我们的电脑都是没有USB口的”

我:“哦哦,那确实各行业不同。(急着转换话题)北京这交通实在没辙,我上班一个多小时,你上班也得费不少功夫吧?”

姑娘:“我上班走路五分钟,单位有宿舍”

我:“哦哦,真羡慕你,我这到家还得自己点外卖,你有充裕的时间做饭吧?”

姑娘:“我们食堂管三顿饭”

我:“哎那不错啊,我们也可以在食堂吃早餐,我们几个人用一张饭卡,轮流充值去”

姑娘:“我们食堂免费。”

我:“哦哦。(急转话题中)那什么,你有啥爱好啊?”

姑娘:“哦我爱看看电影、电视剧什么的”

我:好啊,最近哈利波特上映,去看吧



姑娘:“外国的啊?看字幕太麻烦,我喜欢看国产和台湾的,说中国话,不累。中国人看什么外国的啊”


于是聊天就在这种我扯一个话头,她瞬间给我灭掉中,尴尬地继续着。没聊太久,我们就发现彼此实在没有共同语言,于是就友好告别了。严格来说,姑娘不是主动刁难我,但我们就是纯纯的两个世界的人,这位人民检察官,说话间藏不住的有一股凛然正气,而我是个懒散甚至吊儿郎当的人,完全压不住她强大的气场。



她单看条件是不错,但所思所想跟我完全不搭,所处环境已经把我们俩打造成了两类人,怎么找话题都发现,两边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境况中,仿佛平行世界一般。


我当时不到27、8,在我们公司算岁数最大的,我领导都比我小;而她同样27、8,在单位里不光是最小的,而且岁数排第二的就是一位40多岁的大姐,她跟人家差着辈呢。


经历过这次相亲后,我对中山公园的父母式相亲产生了极大的疑惑:用纸面信息,真的能概括一个人吗?两个人相处,最重要的一件事:聊得来,这是完全无法用直面信息、数据来匹配的。



那天之后,我就求我妈,千万别再去中山公园了,浪费时间,您也累。再后来我也顺利娶妻生子了。但据说,这种中国式的父母相亲还在延续着,规模还壮大了。也没准有人真用这招找到真爱了?



文章来源:经营指数专刊(rentouclub)综合:槽值(caozhi163),新京报,大树李,凤凰WEEKLY(phoenix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