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维施特劳斯这番话,是导演侯孝贤(愈来愈是个电影老工匠)喜欢并记住的:“我对艺术技艺情有独钟,这是人类在几千年时间里创造出来无可替代的最伟大成就之一,它形成的基础是人对自身在宇宙之中地位的一种认定。艺术提出的问题,像其他许多问题一样,绝对不是单一层面的。”
这是列维施特劳斯一贯的看世界方式,他的这些批评话语始终环绕着此一核心及其深深忧郁:技艺,“失去的技艺”。
列维施特劳斯喜欢日本也因为这样。博尔赫斯喜欢其人的文雅沉静,以及仿佛把诗的美、诗的幸福之思遍在地呈现于人的一饮一啄每天日常言行和什物之中,列维施特劳斯则跑各地一一去看在地的职人工匠并啧啧称奇,这极可能是日本最好的部分,也是日本为全世界保留下来的最为动人东西(“你在那里感觉到高度发达的文学艺术和技术文化直接通向上古时代。而那恰恰是人类学者所熟知的时代。”)。列维施特劳斯因此很感慨法国大革命的如此沉重代价,那就是当时世界的一次夷平重来,人好不容易摸索建构起来的这最深刻深奥经验部分,只能玉与石头般随同该纠正的传统部分一并被截断,甚或一并视之为恶丢弃掉,你怎么可能只要这边不要另外那边呢?日本则鬼使神差接连两次躲过这样砍伐的现代革命大斧头,幕末维新那回,历史过错暨其责任概由德川幕府承担,明治天皇以干干净净的样子重返统治位置,这在近代世界历史上是少见的,也许完全没有;二次战后,盟国和麦克阿瑟将军最终保留下来万世一系的天皇制,用一部分的历史正义换得,你若问列维施特劳斯,他一定会说值得。当然,眼前还有第三次,以财富为其核心的全球化浪潮,这回抵不抵得住呢?历史不可多得的好运气还没用完吗?
列维施特劳斯这番话,我(责任自负)试着把它简化为“人在世界为自己找到的位置”,聚焦于“位置”,真正要隔离要保卫的极可能就是这个——列维施特劳斯正确地指出这经历着千年时光,我想多强调的则是单一个人在这里所投注所耗用的,几十年,相对短了些,但却是每个人仅有的。人仿佛钉牢在同一块土地上,日复一日的工作并与之相处,这和不断移动的人不同,他看着的世界于是不再是第一眼、不是概略的印象,而是第二次、三次、四次、N次,他于是逐渐能看到细致的部分,隐藏的部分,以及不同上次所见有所改变的部分;也不再只是单纯的一个视觉印象,人不知不觉把心里不断堆叠加厚的视觉印象串接起来,便形成“看法”,包含种种理解、以及记忆和预言。所以列维施特劳斯说这绝不会是单一层面,不会只停在这里,而是人由此和世界发展出特殊但复杂而稠密的联系。
我马上想到的是福克纳,最像老工匠老农户的小说家,他曾说自己只是持续在“一方邮票大的土地上”书写,双重的隔离:小说这门行当的隔离再加上人现实空间的隔离。但从这里,他非始料所及的一步步创造出他日后命名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界,包含了他自己,他一路上溯的家族记忆,他恩怨情仇一言难尽的美国南方,以及更久远仿佛天地之初就开始的善恶纠缠不休的人类世界。他原来只是想写他倾慕的祖父,传说中的一个战斗英雄、一名好汉;最终,他不得不跟自己说并据实写下,这其实是一个专横、残忍、顽固、幽黯的老人,而且既不传奇也不独特,甚至半点不英勇,那是粗暴和冲动,以及习惯不把人当人对待而已,也就是,那种最典型的美国南方庄园奴隶主而已。
今天,这种人仍时时处处可见,比方在美国茶党的疯狂反智时刻——技艺就有如此的预见预言能力,或正确的说,所谓的预言其实就只是这样,是人由此逐渐掌握了一个个隐晦但恒定的通则,其中愈接近生物本能的行为愈透明愈一再重复只是“又来了”而已。
我们接着来说技艺的穿透力和其完整性。
【选读完,全文刊载于2017年第4期《收获》,7月7日已经出版】
2017年第4期《收获》目录,微店有售
长篇连载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 /黄永玉
中篇小说
松林夜宴图 /孙频
不可逆 /孙颙
团圆巷野史/肖克凡
朵小姐/萧耳
短篇小说
了不起的夏天/周嘉宁
宽吻/双雪涛
花事了/王方晨
报警/牛余和
他们走向战场
埋伏/严平
三朵雨云
还能不能制造一根完美手杖/唐诺
夜短梦长
二货/毛尖
明亮的星
叛逆的芒克/陈东东
西部地理
青铜岁月/熊育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