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起点财经
只传播有价值的讯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年薪百万!DeepSeek,持续刷屏! ·  昨天  
经济参考报  ·  夜读|好运,会眷顾这四种人 ·  昨天  
福州日报  ·  定了!今年首次上调! ·  3 天前  
福州日报  ·  定了!今年首次上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起点财经

TikTok的命,小红书的运?

起点财经  · 公众号  · 财经  · 2025-01-17 11:43

正文

作者:马泪泪

来源:吴晓波频道

文章已获授权


对政府的逆反报复心理+网红们的号召+小红书的容易注册+相对的易用性,激励着那些对美国政府颇有怨言的人,以‘赛博难民’的身份,去尝试小红书。



还有4天,针对TikTok的禁令就可能要生效了。


而TikTok的美国用户们决定“逃离”,纷纷涌进了社交平台小红书。本周一,小红书在苹果美国区免费应用榜单上排名第一。近些年,在美霸榜的中国APP,都取了个外语名字,但这一次,名字就三个汉字。


周二早上,不少中国网友打开小红书后,看到了不少美国人的大头视频。他们很懂礼貌地说自己不懂中文,还利用跨国社交的通用货币,发张宠物猫狗照(又称,缴纳猫、狗税),拉近太平洋两岸的距离。


中国网友们也是各种“welcome”。有人发了张搞笑图,秦兵马俑抱着美国自由女神像。有人向那些因语言障碍的美国人解释小红书的使用方法。路易斯安那州的农民与河南农民互发各自的乡村照,上演一出“中美合拍”,做题家们更是把英语试卷发到评论区,让美国人帮点儿小忙。融洽与抽象并存。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这些美国网民自称“TikTok Refugee”(TikTok难民),是因为TikTok有被禁用的风险,所以来到小红书。

去年春天,美国通过了一项针对TikTok的“不卖就禁”的法律,要求TikTok在2025年1月19日(本周日)之前,与母公司字节跳动分离,要么卖掉其在美的业务,要么面临禁令。


就在上周五,美国最高法院就TikTok提请的相关上诉进行了近3个小时的辩论。虽然最高法院还没公布裁决结果,但辩论记录显示,法官们似乎认为,TikTok与母公司的关系,将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威胁。媒体也猜测,法官们倾向于支持这项法律,判决对TikTok很不利。


1月10日,在最高法院外抗议的美国民众


TikTok焦急地等待着来自最高法院的这份可能决定其命运的裁决。


很多用户觉得使用TikTok的日子屈指可数,开始寻找新的网络家园。


TikTok上的网红,也号召粉丝去寻找“娘家”。


综合媒体的报道,迁移到小红书的部分用户,其动机是对美国法律的不满。


一位美国用户就告诉《羊城晚报》:“因为数据可能流向中国而封禁TikTok,我们就用实际行动将数据彻底给你们。”还有一位美国用户说:“如果美国政府声称封禁TikTok是因为数据安全问题,那我还不如直接去源头看看。”


这代表一种对抗、挑衅的情绪:既然以美国安全为由,不尊重我对该平台的使用意愿,那么我就要跟你对着干,我就是要去继续使用中国公司开发的平台。新闻网站Business Insider形容这群人是网络挑衅行动主义(trolltivism)。


所以在这种对抗情绪中,Meta旗下的Instagram,以及完全模仿TikTok的Threads等美国平台,目前自然不会是他们的选择。


基于此背景,他们寻找TikTok的镜像兄弟,即中国人熟悉的抖音。但不少美国人误以为它的名字叫小红书,且抖音中文版只能使用中国手机号下载,在美国区无法下载,小红书却可以。如此一来,小红书作为TikTok的替代品就如病毒般地传播开了。另外,小红书也被称为中国版的Instagram,刚好最近又做了一次改版,还给了用户一定程度的适应性。


对政府的逆反报复心理+网红们的号召+小红书的容易注册+相对的易用性,这些条件,都激励着那些对美国政府颇有怨言的人,以“赛博难民”的身份,去尝试小红书。



命运就是这么神奇,小红书迎来了一波泼天的流量。


目前我们尚不了解,这次用户迁移给小红书带来多少美国用户。不过,截止发稿,“#tiktokrefugee”(TikTok难民)这个标签的话题的浏览量已经暴涨到2.2亿,491.5万讨论,笔记23万条。晚点财经报道称,一些美国用户在网上说,注册小红书账户时,得等数十分钟甚至几小时,才能收到手机短信验证码。服务器似乎在承受压力。


“tiktokrefugee”话题浏览量


周二,国内多家小红书概念股上演涨停潮。壹网壹创、遥望科技、引力传媒等多家股票开盘即涨停。它们多在小红书平台开展业务,或者投放广告。经历过总统概念股“川大智胜”涨停的中国股民,对此也见怪不怪了。


从目前来看,社区内中美网民的关系还处在礼貌和谐的“蜜月期”。所以,在拉新上没有花一分钱、流量几乎0元购的小红书,要不要留住这份运气?


凤凰网科技从接近小红书内部人士那里了解到,小红书内部的意见还没达成一致,事发突然,“核心的争议在于全球化的挑战大于流量承接的喜悦”。


小红书此前就遇到过类似的好事儿,很凑巧的是,起因还是TikTok,发生的时间恰好是去年的1月份。


当时,有个TikTok上的女网红发视频,内容讲的是普通女孩接受小红书网友的指点与帮助后,变得更好看。她告诉粉丝,想得到中国网友的建议,就去下载使用小红书,拿着写有“听劝”字样的牌子,拍张自拍照,借助翻译,去看看中国网友的建议和评论,放下自尊,不要有玻璃心。


于是,很多国外人举着“听劝”的牌子,在小红书上接受中国网友们的建议。但流量风头过去,又归于沉寂。


举着“听劝”牌子的外国人


近些年,小红书也在主动进入海外市场,公司推出的独立APP也跟中国人出境游的热门目的地重叠,比如在日本,推出了主打时尚社区的Uniik。在东南亚市场推出了与小红书相似的Spark,在欧美市场推出了家居分享社区Catalog。但这些产品整体效果并不佳,Uniik、Catalog已经停止运营。


作为“独角兽”的小红书,其投资方包括阿里、腾讯、红杉等一众大牌。据媒体报道,在去年夏天完成新一轮融资后,它的估值约为170亿美元。近些年,它在商业化上开始提速,路透社报道称,它在2024年的利润有望翻一番,达到10亿美元以上,并可能IPO。


小红书的月活用户在2023年达到3亿。不过,大部分用户集中在中国。根据Appfigures的数据,在本次TikTok难民迁移前,小红书在美国的下载量约为320万次。这个数字,意味着它在美国市场的规模过小。在海外,它的用户群体也主要是华人、留学生群体。


小红书国际版


美国人涌入小红书后,其实社区并没有适合美国人阅读的内容,因为语言障碍而产品又没有自带翻译功能。依靠新鲜感和社区氛围营造出的和谐,只是暂时的局面。如何留存美国用户也是大难题。这些迹象似乎也表明,在此次事件之前,小红书并没有进入美国市场的计划。


面对突如其来的这份运气,小红书是放任自流,还是采取行动维护其在美国所获得的用户以及媒体们的关注度?目前并无答案。


但是,即便它因此而有了进军美国的雄心,且不谈服务器、内容审核、用户习惯、市场投放这些既定且必须要完成的动作,小红书的管理层肯定也会思考这个问题:作为一家社交媒体,我又该如何确保合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