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投行圈
投行圈是您身边垂手可得的互联网投资银行!助您创业、展业、传业;助您创富、聚富、传富!【温馨提示】本系统展示的信息并不保证投资者获得收益。投资有风险,决策须谨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心禅道  ·  投资#771 ... ·  3 天前  
波元霸  ·  友情提示:非必要勿购买 ·  6 天前  
波元霸  ·  友情提示:非必要勿购买 ·  6 天前  
简放  ·  核弹级实战干货!(20250111) ·  1 周前  
简放  ·  核弹级实战干货!(20250111)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投行圈

探寻房市因果:谁在加杠杆买房?

投行圈  · 公众号  · 投资  · 2016-10-08 19:18

正文

谁在加杠杆买房?

 

2012 年至今,百城住宅均价虽有阶段性调整,但居民购房杠杆却不断攀升。居民购房杠杆我们用(新增个人购房贷款余额+估算的购房贷款到期偿还额)/商品房住宅销售来衡量,这里还不包括场外配资以及隐性杠杆。是什么导致了居民购房杠杆一路走高呢?2012 年这个时间点非常特殊,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货币政策。2011 年还在加息周期,然而 2012 年 6 月和 7 月两次降息,利率进入下行通道,此时居民购房杠杆步入上升通道,因果关系暂且不下结论,至少具有极强的相关性。当然,购房加杠杆倒不一定会导致房价上涨,比如期间 2014年房价就出现了调整。

 

居民购房杠杆的一路走高,抛出了一个重要问题:谁在加杠杆购房?如果是富人在加杠杆,房地产市场则相对较稳固;如果类似美国的次级购房者,那这个市场则相对更脆弱。

 

导致居民购房杠杆走高的两种可能性:第一,按揭利率降低理性的富人调低购房首付比例。第二,边际购房者的占比在上升,边际购房者是指刚好支付首付的刚需人群,甚至首付也是来自贷款。

 

究竟是哪一种可能性更大呢?综合来看答案是第一种,房价上涨时期加杠杆的主流无疑是富人,但在房价低迷时期确实会存在一些边际购房者在加杠杆。

 

首付贷是难以观察到的隐性杠杆,还有信贷员的灰色操作,这些多数发生在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时期,只有此时,开发商、信贷员才有动力冒险做这些事情。2015 年以来,房价开始上涨,购房需求大幅上升,可以推断此时加杠杆的主力是富人,事实上个人购房贷款也是 2015 年开始出现放量苗头的。


假如是第二种可能边际购房者在加杠杆,我们知道贷款比例除了受到最低首付比例的限制,还会受到贷款期限不超过 30 年的约束。正常流程下,真正的次级购房者月收入很可能不足以支付月供。此时,位于灰色区域的两种操作方式可能会出现:第一,通过各种途径的首付贷提高首付比例,减少月供。第二,信贷员人为调高购房者的可承担月供,以便顺利获得银行的授信。第二种方式银行要承担更大风险,因此第一种方式显然更受按揭银行偏爱,而此时显性的购房杠杆并不会低;除非信贷员根据购房者的资产已判定为有偿还能力的富人才有可能在月收入或者流水上动脑筋,这时的显性购房杠杆才会比较高,不过这种情况的借款人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次级购房者,仍可划为富人畴。这就意味着,最危险的情形,即次级购房者首付来自贷款,同时偿还能力得以粉饰,并不是普遍时期的普遍现象,银行的风险偏好还没有理由要高到如此程度。

 

因此,2012居民购房杠杆不断攀升大概率并不是边际购房者所致,主流的购房者仍是富人。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断出,既然不是穷人在购房,首付贷这些隐性加杠杆方式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普遍。再进一步可以推断出,我们放量的按揭贷款并非美国次贷危机时的次贷,客户仍较为优质。



政策收紧会有何影响?

从今年上半年来看,房价上涨一定程度上了代表交易活跃,而活跃的房地产市场一定程度又带来了社会融资的活跃。我们将上海、北京、武汉列为房价高涨幅组,同时对照组是房价基本没变化的新疆、宁夏、海南。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北京、上海、湖北这些省市的社融规模占全国比重在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提升:北京地区社融今年上半年占全国社融规模比例 23%,去年同期仅 15%;上海今年上半年 18%,去年同期 11%

湖北今年上半年 13%,去年同期 6%对照组与去年同期比没有显著变化甚至有恶化

因此,一系列房地产收紧政策大概率会影响到社融规模数据以及信贷数据。但是,房价

上涨减缓或者不再上涨,并不代表没有交易,客观看待对数据的影响。

上半年居民中长期新增贷款(占总贷款新增的 35%)是去年同期的一倍,假如回落至去

年同期水平,也就是居民中长期贷款数据可能会减少一半2016年上半年,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 2.6万亿(去年同期新增 1.3万亿,增长一倍),事实上个人购房贷款余额新 2.3万亿(去年同期增 1.1万亿,增长约一倍),估算居民中长期大概90%是按揭。


如何看银行的风险?

每一笔不良的背后,都是水深火热。1%的账面不良率,2%的账面不良率,5%的账面

不良率,这些数字的背后代表了多少企业和家庭的破产。换个角度来看,不良没有暴露出来,蕴含的或许就是家庭和企业的一线生机,为何要苛求银行有一个很高的账面不良率呢?银行暴露在房地产市场的风险敞口确实是非常大的:与此直接相关的房地产开发贷款

5.9 万亿和 15.4 万亿个人购房贷款(2016  6 月末),两者占到了商业银行总贷款的26%。事实上,从担保方式来看,信用、保证、质押、抵押四种,如果最安全可靠的抵押贷款都出问题了,那么其余三种方式的贷款势必难以独善其身。

加杠杆的主流仍为富人,这样的购房者结构将会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稳固性:首先,在房价低迷时期运用了首付贷这些隐性杠杆的人群虽然承受房价下跌能力较弱,但目前账面应是浮盈不少,承受房价下行能力变强;第二,推动本轮房价上涨的富人,无论是多样的资产组合,还是从测算的四成首付比例来看,理论上至少能承受房价下跌 40%,促使市场崩溃的大面积止赎式下跌难以出现

因此,目前还不用担心银行按揭这块的风险敞口。但是,收紧房地产市场后对经济的负面影响,需要后续观察。

此外,目前大中型企业风险是当前银行面临的棘手难题,由于每笔涉及金额较大,无论是债务重组还是清算,抵质押物充足的银行损失都将更小,看好抵质押率贷款占比高的招商和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