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文学出版社
古今中外,提高为主。推送最精彩的阅读内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恶魔奶爸  ·  大S的病逝,汪小菲难辞其咎! ·  2 天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新学期起,新疆中小学生每天要上这节课→ ·  昨天  
新疆949交通广播  ·  乌鲁木齐,上榜前三! ·  2 天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新疆大哥骑着“白龙马”入江,刷屏全网! ·  2 天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感冒出现这些症状,千万别拖→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文学出版社

茶楼是人情味最浓的地方 |《粤菜记》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公众号  ·  · 2024-02-16 10:00

正文

图源网络,侵权删


茶楼是人情味最浓的地方 |《粤菜记》
文\盛 慧

我的朋友波叔是一位点心大佬,从业已有二十多年,手艺高超,他跳槽到哪家店,客人就跟去哪里,即使开一小时车也心甘情愿。
波叔告诉我,一年之中最忙碌的时间是春节,茶楼里好像赶集似的,客人一拨接着一拨,准备再多的材料都不够卖。除夕之夜,是举家团圆的美好时刻,他却要通宵达旦地工作,准备大年初一的茶点,大年初一那天,他忙得跟陀螺一样,连饭都顾不上吃。晚上十一点回到家,早已身心俱疲,想喝一杯啤酒解解乏,可还没喝几口,就已经呼呼大睡了。三个小时以后,闹钟骤然响起,他用冷水洗了把脸,再次回到茶楼,开始新一天的工作……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工作虽然万分辛苦,但只要看到客人们的笑脸,他心里就甜丝丝的。
“宁可百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每天早上,茶楼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生意最好的茶楼,一上午要换三拨客人、翻三次台。来得最早的是老街坊,晨光初熹,天色方明,他们就已守候在茶楼门口,大门一开,便像短跑运动员一样朝自己心仪的位置狂奔而去,完全不像六七十岁的老人。年轻人睡得晚,起得自然也要晚一些,等他们不紧不慢地晃到茶楼,老人们早已经像潮水一样退去了。还有一拨人,临近中午才来,点上几笼点心,叫上几样炒菜,把午餐一并解决了。
如今上茶楼喝茶,每张桌子上,都会有一张点心纸,上一道点心,服务员就会盖上一个蓝色的圆印,作为买单的凭证。以前可不是这样,而是采取的是数笼仔、数碟仔的方式,服务员推着装满茶点的车仔在茶楼里慢慢转悠,客人喜欢什么,伸手便取,好像在自己家里一样随意。这种方式虽然方便,却很容易让一些爱占小便宜的人钻空子。在香港的一些茶楼里,有人吃完茶点后,会把一些笼仔悄悄藏到桌子底下,而佛山人的逃单方式更加有趣,听我的同事说,以前在佛山中山公园里有一间很有名的茶楼,叫“群英阁”,窗外有一面湖,名曰“秀丽湖”,有些人故意坐在窗边的位置,趁服务员不注意,就把碟仔当成飞碟扔出去。有一年冬天,湖中抽水清淤,发现了数量可观的碟仔。
据考证,广式早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咸丰年间,当时,有一些店铺在门口挂了“茶话”的木牌,供应茶水糕点,设施十分简陋,供路人歇脚聊天,称为“一厘馆”、“二厘馆”,价钱便宜,吃得也简单,一壶茶,两件点心,故称“一盅两件”。徐珂在《清稗类钞》中曾这样描述:“粤人有于杂物肆中兼售茶者,不设座,过客立而饮之。”“最多为王大吉凉茶,次之曰正气茅根水,曰罗浮山云雾茶,曰八宝清润凉茶”。后来,“一厘馆”、“二厘馆”升级为茶居,再后来,头脑灵活的佛山七里堡乡人携资到广州经营茶楼,创立金华、利南、其昌、祥珍四大茶楼,楼高望远,水沸茶靓,深受追捧。
广东民间有句戏言,叫“生仔榕树头,生女上茶楼。”这句话的意思是,生了儿子只能在村口的大榕树下吹水,生了女儿,就可以经常上茶楼聊天,这句话不仅说出了生儿子和生女儿的天壤之别的境遇,更说明在过去的年月里,上茶楼的确是一种礼遇,一种享受,一种令人向往的悠闲生活。
茶楼是人情味最浓的地方,这里不仅是老友们吹水的天堂,也是相亲的胜地,有很多美好的姻缘都是在茶楼里定下来的。为了方便相亲,广州老字号茶楼陶陶居最早推出了卡座,营造相对私密的空间,青年男女由各自的父母带到茶楼,进入卡座,一边喝茶一边聊天。过去的人一般比较含蓄,不会直接拒绝人,如果女生没吃什么东西就说自己已经饱了,那这门亲事基本上就黄了,如果不断地加点心,彼此好像有说不完的话,那这门亲事就有戏了。
早茶早茶,醉翁之意并不在“茶”,而在茶点,广式早茶的茶点品类繁多,几乎像一场美食博览会。我的老家虽是富庶的鱼米之乡,早餐却十分简单,最常见的就是烧饼油条豆腐花,一年暮春,老家报社的记者不远千里来粤采访,我请他们到茶楼喝早茶,看到满满一桌的精美茶点,他们大为震惊,一脸疑惑地问我:“这是早餐,还是午餐?”当我告诉他们这是早餐时,他们惊叹不已,摇了摇头说:“唉!回去以后,这早餐该怎么吃呢?!”
其实,茶点的品类起初并没有那么丰富,历史的转折出现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陆羽居点心师郭兴为吸引茶客,率先推出了“星期美点”,他顺应时令,每周更换一次点心品种。新开发的品种,必须经受茶客们的检验,如果点的人多,就保留下来,如果不受欢迎,就果断淘汰。一时间,陆羽居生意爆棚,客似云来,其他茶楼也不甘示弱,纷纷仿效,广式点心的发展迎来了最美好的时光,如今的许多经典之作,就是那时候研发出来的。
不仅在城市,在乡间,早茶同样十分盛行,不过,品类要简省得多,仅是一碗猪杂粥、一碗鱼片粥,或者一碟肠粉。老人们喜欢就着热气腾腾的粥粉喝酒,他们不紧不慢,气定神闲,每抿一口,都要细细回味一番。虽然好酒,却从不喝醉,喝到微醺,便在酒瓶上写下自己的大名,寄存于收银台,第二天早上接着喝。所喝的大多是本地出产的白酒,度数不高,比如,用肥膘肉浸制的石湾玉冰烧,又或者是红荔牌红米酒和九江双蒸酒。
香港、澳门的早茶与广式早茶一脉相承,只不过,西式点心更多一些,他们习惯把传统的点心称为“羊城美点”。香港的陆羽茶室、澳门的龙华茶楼都是最传统的粤式茶楼,一桌一椅、一盅一碟之间,皆能遇见深情款款的旧日时光。香港的陆羽茶室如今延续了“星期美点”的传统,除虾饺、烧卖、牛肉、粉果、叉烧包等“台柱”外,会定期更换新款,给客人带来新的味觉体验。

推荐阅读

盛慧:因为贪吃,我干过不少傻事 | 《粤菜记》


顾建平:左手江南,右手岭南


品罢功夫茶几盏,欣看珠玉满琼楼 | 粤菜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