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认为像微软这种上世纪的庞然大物,已经被苹果谷歌甩的太远,跟不上这个时代了。
但是近几年,微软却在悄悄地改变。到了去年,它的市值已经超过7000亿美金。
这就不得不提微软的现任也是第三任CEO——萨提亚·纳德拉。比起盖茨和鲍尔默,相信很多人还不知道他的名字。
这位低调的、近乎无我境界的印度裔CEO,是借助什么独门心法,在短短的几年里,把微软的市值从2000多亿带向7000多亿的呢?今天就由我来跟大家解密他的独门心法。
萨提亚从小在印度出生和长大,在上世纪90年代,萨提亚以软件技术专长的身份来到了美国。
1992年,萨提亚进入微软,是微软名副其实的“老人”。20多年来,他与盖茨和鲍尔默紧密合作,多次得到两位前CEO的肯定和支持。
盖茨是这样评价萨提亚的:
“他是一个谦逊、有远见和务实的人,他既能针对策略提出有见地的问题,也能与核心工程师融洽相处。”
萨提亚的这种谦逊和温和,与他的家庭有很大关系。他的第一个孩子自出生就是重度脑瘫,需要父母更多的关爱和耐心。
这让萨提亚非常能理解那些个性不同却有能力的人,让他拥有了越来越强的同理心,而他的同理心,让他成功改变了微软。
在盖茨时代,微软的使命是“让每个家庭、每张办公桌上都有一台电脑。”这句话定义了微软最初的核心战略和文化,也让微软像罗马军团一样,所到之处皆横扫对手。
但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崛起,让微软经历了“从瞧不上,到看不懂,再到追不上”的一个阶段。
而萨提亚上任后,他提出了“移动为先,云为先”的新战略。微软希望定义人类经验的移动性,并通过云技术让这种移动性成为可能。
今天,微软云平台Azure成为微软新的创收利器,每个季度都保持着90%以上的营收增长率;过去按件计费销售的软件,都成了基于云的免费服务,比如 Windows10等。
萨提亚还提出“一个公司、一个微软”。他认为,创新和竞争并不遵循组织的边界,必须学会打破这些壁垒。所以,微软相继开放了很多产品和技术,比如NET开源、Xamarin开源等。
这些契合时代发展的新战略,让微软变得新潮、时髦、焕发生机。
在盖茨时代,微软的策略一直是:紧盯领跑的强劲对手,通过迅速学习和快速模仿强大自己,来超越或者干掉对手。
所以,
以前的微软在业界更像一个追随者,而不是一个开拓者。
而萨提亚是怎么做的呢?这里有个有趣的故事:
一次会上,他掏出了自己的苹果手机。当时,在场的人都特别吃惊,但他说:这虽然是苹果的手机,但是上面有很多的应用软件,都是微软开发的!
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在萨提亚时代,微软是可以甘当配角的,但却是不可或缺的配角。脚踏实地把配角做到极致,一样可以大放异彩。
在萨提亚接任CEO后,
除了进行战略转型,最重要的,就是“刷新”了微软的文化。
在他上任之前,微软内部企业内斗和各自为战的文化非常严重,但萨提亚改变了这一切。
他相信人类天生就有同理心,不仅是为了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同时也是为了制造能够引起共鸣的产品。
而萨提亚的共情和同理心,体现在很多个维度上:
第一,微软的产品。
要制造能引起共鸣的产品,需要保持好奇心,用不断革新的技术去满足客户潜藏的需求。如果对客户的需求缺乏同理心,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
第二,微软的组织和团队。
萨提亚特别强调每个人尤其是团队的领导者要有共情和同理心。鲍尔默造就了微软强有力的执行文化作风,但这种执行力有时是带有暴力性的。
第三,微软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萨提亚看来,未来的科技产业趋势是需要有共情和同理心的,比如说: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