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微信号
:
tyzzz01
天有际,思无涯。
《天涯》2017年全年征订,108元六期,包六次快递。
点击左侧购买。
本文来源:作者新浪博客。
作者介绍:杨东平,男,1949年9月生,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导,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自然之友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现代化理论、教育公平、教育公共政策等,曾任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总策划。关注中国教育改革、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传统文化继承和改造、教育公平等问题并参与实际行动。
关于中小学生沉重的学业负担,大家其实都清楚真正的问题所在。学生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是激烈的择校竞争。教育培训热、奥数热是由市场需求所催生的,没有择校热就没有培训热,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加剧择校竞争的是一些“关键少数”,在北京主要是一些公办的初中名校,在上海主要是一些民办名校。问题的关键仍然是政府治理,要按照义务教育法维护公平秩序,而不是维护名校的既得利益。
全社会的应试教育取向,同时是现行考试评价制度的后果。改善教育品质,从应试教育突围,需要将教育价值观的改变作为重要任务,真正建立儿童优先、以儿童为中心、以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终身幸福为本的价值。可以做很多实质性的、具体的改变。
1、实行善待儿童的教育。
应试教育的最大危害,主要还不是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而是对青少年人格养成、身心健康、国民素质的损害。这就是说,基础教育的真正价值,首先不是选拔和培养拔尖人才,而是培养身心健康、思维活跃、训练有素的合格公民。
就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而言,也需要从保护小学生的休息、娱乐、睡眠开始,做到“每天多玩一小时,每天多睡一小时”,而不是过早地磨灭他们的身心健康、好奇心和想象力。需要将实行善待儿童的教育、使儿童免于恐惧的教育、使儿童能够保障睡眠的教育写入政策文本、政府报告!
2、非认知能力的重要作用。
传统的认知心理学主要关注智力过程,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现代的学习科学、多元智能理论已经颠覆了仅仅将数学和语言两种能力视为智力的评价。此外,传统的人力资本理论将认知能力简约为学业成绩,如同经济生活中对GDP的重视那样,产生很大的误导。
晚近的一系列研究已经揭示,非认知能力(或者说人格特征,如情绪稳定性、开放性、外向性、尽责性等)对未来成功生活的重要性远远大于认知能力。“以考试成绩作为单一的评价指标,容易导致割裂学校教育和个人未来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
鲍尔斯等对24项研究和65个估计的综合分析发现,考试成绩只能解释教育年限对收入影响的18%,并且考试成绩和个人收入之间的关系在近几十年来也没有增强的趋势。”
(周金燕:15岁学生如何看待学校教育的适应性——来自中国上海PISA的证据及运行因素分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年第3期)
这一研究给我们提示了改善教育的方向。
3、改变重理轻文、独尊数学的倾向。
中国的重点学校对数学的偏好、独尊数学的倾向,“全民奥数”等问题,都需要重新辨析和纠正。据对上海PISA的解读,“绝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认为PISA数学难度在小学水平内,”“对于参加PISA测试的上海中学生来说,试题是小学水平的”。
(丁道勇 周金燕《PISA数学有多难:对上海PISA数学成绩的第三种解读》,中小学管理,2015年第10期。)
这雄辩地说明上海15岁学生数学的难度明显高于OECD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