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冬天穿雪地靴的注意事项,包括鞋底厚度的建议、不适合穿雪地靴的场合和人群,以及雪天防止摔倒的方法和应急处理措施。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雪地靴的隐患
长期穿雪地靴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尤其是鞋底过厚可能会改变下肢力学结构,影响行走稳定性,增加受伤风险。医生建议鞋底厚度不超过3.5厘米。
关键观点2: 不适合穿雪地靴的场合
雪地靴不适合开车,因为容易卡在油门和离合之间,控制不灵敏可能导致追尾事故和刹车不灵。
关键观点3: 不适合穿雪地靴的人群
部分雪地靴不适合儿童穿,因为初买时绒毛较长,穿一段时间后内部空间增大,鞋子内部变滑,孩子行走时容易摔跤。此外,鞋底过硬或过厚也可能影响足弓和骨骼发育。
关键观点4: 雪天防止摔倒的方法
雪天出行应时刻保持警惕,注意路面情况。推荐“企鹅步”行走,身体重心前倾,双脚打开与肩同宽,轻度屈膝,走小碎步。此外,穿保暖衣物和防滑鞋,放慢走路速度,避免黑暗中行走也可以减少滑倒的可能性。
关键观点5: 摔倒后的应急处理
如果摔倒不可避免,在着地的瞬间应顺势滑或翻滚,减轻摔伤程度。摔倒后不要贸然爬起,应检查四肢情况。如果身体某个部位非常疼痛,切忌强行支撑,应等待专业的医护人员救助。
正文
厚底鞋延长了阻力臂,对踝关节肌肉和韧带要求变高,且减弱了对地面的感知,影响行走稳定性。
此外,厚底雪地靴会改变步行时整个下肢的力学结构,影响踝膝髋的运动节律,
增加受伤风险。
雪地靴极易卡在油门和离合之间,
对油门和刹车的控制也不够灵敏,很容易造成追尾事故和刹车不灵。
初买时绒毛较长,
穿一段时间后内部空间增大,鞋子内部变滑,孩子行走时容易摔跤。
有些雪地靴
鞋底又厚又硬,弯曲度不够
,无法缓冲地面对下肢的冲击力,儿童在行走时需要更用力抬足跟,足部肌肉持续紧绷,
影响足弓和骨骼发育。
下雪天路面湿滑,应时刻保持警惕。尤其是那些
看似没有积雪,实则覆盖了一层薄冰的路面
,往往更容易被忽视,也更易导致滑倒。
下雪天掌握一个不容易滑倒的走路技巧非常重要,骨科医生推荐
“企鹅步”:身体重心前倾,双脚打开与肩同宽,轻度屈膝,两脚保持轻度外八字的状态,走小碎步。
雪天出行时,
应戴手套并穿着保暖的衣物。
路面湿滑,记得换上有
凹凸深纹的防滑鞋。
此外,高跟鞋接地面积小、硬平底鞋摩擦系数小,两者都不是好选择。
时刻注意路面情况,寻找安全路径,
避开冰面、雪堆等易滑的地方,小步慢走别奔跑。
下雪天光线不足增加了滑倒的可能性,因此,
应尽量避免在黑夜出行,必要时可以携带手电筒。
如果摔倒不可避免,在着地的瞬间应尽量
顺势滑或翻滚。
缩团滚:
双手护住头面部缩团,顺着力量向前或向后、向左、向右滚。用身体整个侧面着地,增加受力面积,减轻摔伤程度。
切记沉着冷静,检查四肢情况。
若手脚并无大碍,可以先侧身,转向任意感觉方便和舒服的方向,屈腿翻转身体,呈俯卧位,使膝盖和双肘着地,借力将身体撑起来。
如果发现身体某个部位非常疼痛,
切忌强行支撑,应逐渐活动,观察症状是否加重,
排除骨折、开放伤等紧急情况,寻找援助,就近就诊。
切忌随意移动,以防骨折移位加重。
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围巾等对骨折处进行简单固定。
若胸腰背部疼痛、无法坐起或站立行走
,应拨打120,等待专业的医护人员救助。
如果摔倒后存在流血创口,或观察到骨骼直接暴露于开放伤口外,勿惊慌,先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临时包扎创口,原地呼叫救援,尽早到医院就诊。
来源:
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ID:CCTV-channel1)综合《生活圈》、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白雨晨 张逸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