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十点读书会
十点读书会,遇见一群爱读书的人,做一些有趣的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十点读书  ·  真正厉害的人,都懂得装怂 ·  2 天前  
单向街书店  ·  【单向历】2 月 21 日,宜静止 ·  2 天前  
凤凰网读书  ·  戒掉爱情之后,我发现也没那么糟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十点读书会

自控力极差的人如何自救?

十点读书会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6-23 21:44

正文


| 多罗

来源 | 朗播网(ID:langlib)

十点君说:

很多人都知道自控的重要性,但依然无法做到自控。十点君也是个自控力很弱的人,特此找到一篇方法论实用文,希望能帮我们战胜自控力,做掌控自己生活的主人!




很多人觉得自己计划完不成,拖延,生活中养成的种种恶习的根源在于自制力不强 ,以为增强了自制力,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这个想法是错的, 自制力并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那什么才是呢?诸位稍安勿燥,这个后面自然会讲到,但在此之前,且听我讲一个哈佛学霸的故事。


75%真实的故事


故事主人公叫 Tal ,是哈佛大学心理系大三的学生,同时也是学校壁球队的主力。


他每天很早起床去跑步,然后去学校 ,一天的课程结束后,他会去球场和教练进行常规训练、打比赛,在此之后,他会去健身房健身,然后回家,做作业,看书学习,睡觉。日复一日,从不间断。


于是大家纷纷认为 Tal 童鞋是一个高度自律的学霸 。Tal 童鞋也是这么看待自己的,直到寒假到来。


作为学霸,寒假当然不会满足于过过圣诞节,看看之前很火的天朝剧《琅琊榜》,Tal 打算预学两门下学期的课,完成一个调查报告,并且平均每天保持1小时以上的锻炼。


嗯,结局喜闻乐见:Tal 童鞋跪了,他唯一的成就是如愿看完了胡歌主演的这部大作,哦对,还胖了四斤。



啥,你问学习研究和锻炼呢?Tal 只在头两天看了10页书,加起来锻炼了一个小时而已。


看到这里我知道有人要跳出来说:“不!这不是真的! 学霸辣么自律,寒假计划怎么会失败?! 一定是你瞎编的!”


对,如你所见,我瞎编了25%的部分,但那仅仅是具体的失败细节,事实仍然没有变化——Tal童鞋的计划的的确确泡汤了。不信你看,下面是他的原话,还有视频截图为证。


“我等不及没有壁球的自由,以专注于我的学习,追上阅读、写作的进度。寒假来了,我不用再进行(壁球)训练了,但与高效学习相反,我反而效率变低很多。”



有些读者已经认出 Tal 了,没错, 他现在是哈佛的 Tal 教授。


学霸们的困扰


Tal 教授用亲身经历证明了, 在寒假计划这种事上,学霸和普通人其实有着同样的困扰


有人会说Tal 是个例,但不是的,我的很多朋友都是学霸,即使是在 MIT 念 Phd 的哥们,也会 面临在家睡到中午起不来,学习计划迟迟无法落实的问题


当然,还是有人会举手,说不对啊,我就认识那种寒假计划很充实,还全都落实了的学霸!对,没错,我们姑且把这样的人称之为“成熟体学霸",把前面那些计划泡汤了的称为“ 幼年体学霸 ”。


在你们见到的那些学霸里,相当一部分仍处于“幼年体”,仍会和普通人一样,受到自控力和拖延症的困扰。


那么问题来了,“幼年体学霸”是如何成长为“成熟体学霸“的呢?


虽然计划泡汤了,学霸毕竟是学霸,很快展现出了他与普通人的区别:


普通人是这样的 ,计划失败 -> 沮丧 -> 骂自己一顿 -> 制订新计划 -> 继续失败


学霸是这样的 ,计划失败 -> 沮丧 -> 骂自己一顿 -> 深度思考计划为啥失败 -> 改善问题 -> 制订新计划


当然新计划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失败之后,学霸会重复上述流程。久而久之,新计划中失败的越来越少,成功的越来越多,学霸也实现了幼年期到成熟期的进化。



那么为啥计划会失败呢?明明学霸们平时是拥有高度自控力的,难道到了寒假自控力会失效?


这就要说到自控力的假象了。


自控力的假相与真相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


高考前是自己学习力和自控力的巅峰 ,那时候每天都要做好多题,学到很晚,但第二天还是精神抖擞,继续奋战;


上了大学之后,时间宽裕了,反而变得懒散了 ,没有之前学习的劲头和毅力了,到了假期更是懒得一发不可收拾,熬夜看剧、晚睡晚起、暴饮暴食那都是家常便饭。


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时间越宽裕,自控力就越薄弱?这显然不科学。那就是因为时间越宽裕,我们越容易懈怠和堕落?但这是结果,并不是原因。


我们以为自己的自控力曾经很强,上大学后变弱了,放假后则因为懈怠愈发 孱弱——这其实这个假象。那真相是什么?


Tal老师为我们揭示了两个真相:


1、保证我们高效运转的其实是习惯,而不是自控力


想想在高考之前的那种紧张的学习氛围里,我们被动的养成了很多习惯——每天规律的上课、自习、吃饭和睡觉,我们目标明确。


每个月、每个星期乃至每天复习什么,老师们都替我们安排好了。这些我们习以为常,就像你每天早上起床都会自动去刷牙一样自然(说不刷牙的你走开!)


你想想想你起床后刷牙的过程:穿衣服,拿起杯子和牙刷,走到卫生间,接水,挤牙膏,开始刷。


即使你可能还睡眼惺忪,但这一套流程你仍然能精确无比、毫不费力的执行下来。这个过程需要一丢丢的自控力吗?基本不需要对不对?



所以高中的那些学习,其实并不需要太多自控力。而当你进了大学,课程安排变得自由了,你丧失了那些被动习惯,开始自己规划学习和生活时,才是需要自控力的时候。而此时,很多人不得不面对第二个真相:


2、人的自控力是有限的


很多人不知道,自控力和肌肉力量一样是有限的。


这个结论被大量的心理学实验证明,大家上网搜索一下就能看到,我这里不做赘述,我只打个比方,相信能帮你更好的理解这个结论:


想象下,当你搬宿舍、或是换教室时,你把一摞又一摞沉重的书本,吃力的从这个屋子搬到那个屋子之后,你双臂酸软,腰酸背疼,严重者可能连一杯水都举不起来——因为你的肌肉力量耗尽了。


自控力也一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


桌上昨天新买的一大堆零食,双十一淘宝主页玲琅满目的商品,男神胡歌的新剧又开播了…… 我们要反复抵抗这些诱惑才能专注于那些重要的目标 ,比如学习和减肥。


每拒绝一次诱惑,你的自制力就消耗一分,如果面临的诱惑太多,总会有一个时刻,我们会累到无力抵抗 ,任由暴饮暴食、刷爆淘宝、熬夜看剧这些行为支配我们的生活。


当然现实没有那么可怕,肌肉酸痛过两天会恢复,自制力嘛,你睡个好觉也能回归正常。


有意思的是,不同人天生力气不一样,自制力强弱也不一样 ,自制力超群或是弱到掉渣的,在人群中都占很小的比例,大多数人都处在中间那个状态——不好也不坏。


所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学霸就是那群天生自制力超群的人?如果是这样,那我写这篇文章也太没意思了。


有机智的童鞋马上反应过来了: 哦!既然我们可以锻炼肌肉,自制力也是可 以锻炼的,对吧!我们只要把自制力锻炼到很强就可以了!



这话没错, 然而肌肉力量有极限,自制力也是有极限的


生活中,我们面临的诱惑如此之多,靠后天锻炼出来的自制力依然会不够用。


另一方面,就像上面讲到的第一点:无论是校园里的“成熟期学霸”,还是社会里的精英人士, 其高效的学习和生活,并不像我们往常以为的那样,依赖于强大的自制力,而是得益于后天构建起来的习惯体系


如何利用我们有限的自制力,去构建这样一套体系,才是我最想说的东西。


当年的Tal童鞋,也是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才开始了他的翻盘之旅,成功进化为成熟体学霸,最后成为哈佛教授,走上人生巅峰的。


但是构建习惯体系,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原因有两个:

1、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有一个看不见的敌人在阻挠我们的行动;

2、很多人不知道,习惯背后的原理。


看不见的敌人


很多人都想要减肥,想要健身,但大多数人的状况是:决定要减肥或健身后,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买了一堆装备,办了几千块的健身卡,却在去了不到三次后,将这些东西都束之高阁。


为什么建立一个锻炼的习惯这么难呢?


因为太多人不了解习惯背后的原理,更重要的原因是,太多人太急了,太想在短期内看到显著的改变。


是的, 我们都希望一夜暴富,一朝成名 ,都喜欢看“穷小子白手起家创业成功,一年变身亿万富翁”、“胖女孩半年瘦身八十斤俘获男神芳心”的故事。


但这些不是我们的错,我们之所以天生短视,喜欢即时的反馈和满足感,是因为大脑里,住着一个看不见的敌人在捣乱。 首先你得意识到它的存在,然后才能战胜它


在几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还茹毛饮血的时候,资源稀缺,吃了上顿没下顿,大脑需要持续的分泌化学物质,它们促使人们去寻找并摄入食物,热量越高越好,把自身的脂肪储存的越多越好;如果不是这种机制,人类很可能存活不到今天。



可我们不是原始人,我们进化出了更高级的控制单元,所以我们学会了计划,学会了为达成长期目标放弃短期利益。


但原始的那部分大脑并没有消亡,它依然在时刻争夺着身体的控制权,促使我们孜孜不倦的寻求即时的满足感。


所以你明白了吗:为什么在认真学习时,忽然会冒出“学这么久了,看一集美剧吧!”的念头;为什么晚饭吃了不少,睡前还是管不住自己伸向零食的手;为什么你打开手机想要背单词,却鬼使神差的戳开了微博……


这些的本质都是原始大脑在作怪。


好了,看到这里,你意识到敌人的存在了,即大脑的原始部分;你也意识到它惯用的伎俩——即时满足感。但这还不够,要打败它,你得掌握科学的武器,也就是习惯的原理。


习惯的原理


习惯的养成,依赖于四个部分:触机(cue)、惯性行为(routine)、奖励(reward)和信念(belief)。


1、触机:即触发习惯的原因。


你可以想象成手枪的扳机,按下扳机,子弹就打出去了。习惯的触机有很多,可能是时间、地点或场景。


你早上刷牙的触机是起床这个动作;去吃午饭是因为时间到了(额,好吧,还有肚子饿了);有人习惯睡前刷微博,那么触机可能是你躺下来盖上被子。


触机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决定习惯好坏的,是它引发的惯性行为。


2、惯性行为:之所以叫惯性,是因为它是无意识的。


比如一打开电脑就先上网看看娱乐新闻;比如睡前一定要刷一下朋友圈。


在建立新习惯的过程中,我们的自制力,就用于修正那些引起拖延的旧行为,将其替换为新的惯性。



在更正坏习惯时,你需要格外留意引发它的触机,同时关注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醒自己不要重蹈覆辙。


这一步是最消耗时间和精力的过程,可能要与旧习惯反复拉锯。


因为良好惯性行为的建立不仅需要有自制力去克服旧的行为,还需要在行为结束时获得正向的反馈,也就是下面要说的“奖励”。


3、奖励:这是习惯养成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往往被人们忽略。


为什么坏习惯容易养成且难以改变?


因为它们的奖励往往即时而明显:打游戏、刷网页、吃零食这些哪个不是这样?


好习惯难以形成,也恰恰因为短期的奖励不够明显。


背单词、健身、练书法这些行为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效果, 有些人天生能从过程中获得精神激励,但很多人不行,那我们需要人为的赋予自己奖励 :比如记录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时不时发个微博鼓励下自己、达成一些小目标时吃顿好的庆祝下等等(啊喂也不要暴饮暴食啊!)


关于奖励,稍稍多说几句。诸如学习、健身这种事本身是有点反人性的,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快速建立正向奖励机制呢?这个展开能写两本书……知乎上有很多学习、健身相关的优质答案了,我这里不赘述。


我想提供一种思维:积极的、开放性的、成长性的思维。


多去看看那些享受学习、享受健身的人是怎么做到这些事情的,尝试去学习他们的方法,把目光放在积极面上,而不是怀疑自己能力不行,觉得自己做不好


此外,强化你的“信念”有助于你获得精神上的正反馈。


4、信念: 这是支撑你建立习惯的内在动力。


你想要每天背单词,是为了干掉英语考试;你想要学会弹吉他,是为了能在各种晚会上一显身手;你想要规律饮食、早睡早起,是为了身体健康;你想要健身减肥,可能是想俘获女神/男神的芳心。


总之,你是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信念能让你你在养成好的习惯时获得精神上的正向反馈,同时,你的信念越强烈,就越能忍受改变过程中的痛苦与反复。


明白了这些,可以更好的帮你建立习惯,而关于如何建立习惯,有太多的技巧,诸如远离诱惑、分解目标、建立记录和反馈机制……多的能写出一本书。


三点心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