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冷炮历史
三观尽毁莫流泪,冷吧渡你入正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互联网思维  ·  再读《明朝那些事儿》,我顿悟了 7 种强者思维 ·  3 天前  
互联网思维  ·  再读《明朝那些事儿》,我顿悟了 7 种强者思维 ·  3 天前  
历史大学堂  ·  1665年,11岁康熙迎娶12岁赫舍里氏,新 ... ·  4 天前  
鱼羊史记  ·  男人有这10个表现,大多人品不好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冷炮历史

另类历史:明清时代的男风史料数则

冷炮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21-03-05 11:51

正文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历史心发现】
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

对于古代中国人而言,男同性恋从来都不是新鲜事物,从弥子瑕的分桃,到董贤的断袖无不说明了古人也有同性之爱。同性恋情在唐宋时代一度十分盛行,在元代中衰之后,到了明清时代又盛行一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1.上行下效,上层带头

明代男风流行的主要原因,首先是随着封建社会日益进入末期,统治者的心理素质日益变态,为了追求猎奇和享乐,这些人会无不用其极。比如当时的天子就对男色有特殊的癖好:


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有“佞幸”章“十俊”条云:
“今上(皇帝)壬午癸未以后,选垂髫内臣之慧且丽者十余曹,给事御前,或承恩与上同卧起,内廷皆目之为十俊……”;“习尚成俗,如京中小唱,闽中契弟之外,则得志士人致娈童为厮奕,钟情年少……盛于江南而渐染于中原。”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清时期同性恋现象的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当然,从“致娈童为厮役”“钟情少年”“垂髫”可以看出时人对幼童的喜好,这其中既有阶级统治的印记,也有单纯从生理方面出发的原因,少年,尤其是13、4岁处于变声期的少年是雌雄莫辨的,这是的少年身体柔韧性极佳,后门也紧致动人。所以在从江南到闽南再到北京的广大范围内,在皇帝的带头下,这种男色之风越演越烈。

其次是明清两代官方法律明文禁止官吏进入花街柳巷寻欢作乐,这迫使很多士大夫和官吏寻找在妻子之外的途径发泄。

清代戏剧中扮演旦角已经成为男性的专利,而很多戏班会进入官僚家庭和士大夫的园林中表演,这就让男性戏剧演员可以接触到很多癖好特殊的达官贵人。最后到了咸丰时代随着一度取缔官妓,迫使很多男性官吏前往专门的男色场所相公堂子里寻欢作乐,这就促进了相公产业的变相繁荣。最后,明清两朝的南方城市工商业普遍较为发达,所以城市中的官僚和富商有充足的财力物力沉湎于男色之中无法自拔,这就导致了男色行业在当时的蔚然成风。
在当时,很多文人墨客都以好男色为荣为癖,比如著名的张岱就是如此,他在《自为墓志铭》曾说,自己喜好娈童:
“少为纨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
而明朝官员在喜好男色上同样不甘落后,来自袁枚的《子不语-卷21》记载道:
崇祯时,某相公常自言为蔡京后身,以仙官堕地狱,每世间诵《仁王经》,耳目为之一亮。又罚作扬州寡妇,守空房四十年。故癖好尤奇。好观美妇之臀,美男之势,以为男子之美在前,女子之美在后,世人易之,非好色者也。常使妇衣袍褶,男饰裙钗,而摸其臀势,以为得味外味。又常戏取姬妾优童数十,以被蒙其首,而露其下体,互猜为某郎某姬,以为笑乐。有内阁供事石俊者,微有姿,而私处甚佳,公甘为咂弄。有求书者,非石郎磨墨不可得也。号臀曰:“白玉绵团”,势曰:“红霞仙杵”。
这位官员很喜欢亵玩男女童仆的下体,以至于让他们互相抚摸对方的下体来辨认对方是谁;对于一个特别英俊的内侍,他也是厚爱备至,将他的臀部称为白玉棉团,将他的生殖部位称为红霞仙杵;为了表示对男性的喜爱,他甚至愿意用口去品尝之,这样的大尺度让现代人都觉得面红耳赤。
还是在袁枚写的《子不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诡异而凄惨的小故事:
乾隆甲子,江南乡试,常熟程生,年四十许,头场已入号矣,夜忽惊叫,似得疯病者。同号生怜而问之,俯首不答。日未午,即收拾考篮,投白卷求出。同号生不解其意,牵裾强问之,曰:“我有亏心事发觉矣。我年未三十时,馆某绅家,弟子四人,皆主人之子侄也。有柳生者,年十九,貌美,余心慕,欲私之,不得其间,适清明节,诸生俱归家扫墓,惟柳生与余相对,余挑以诗曰:‘绣被凭谁寝?相逢自有因。亭亭临玉树,可许凤栖身?’柳见之脸红,团而嚼之。余以为可动矣,遂强以酒,俟其醉而私焉。五更,柳醒,知已被污,大恸。余劝慰之,沉沉睡去。天明,则柳已缢死床上矣。
说的是一个江南考生曾经因为贪恋一户过宿人家的年轻公子的美貌,从而心生觊觎之情,在误以为公子接受了自己的表白之后,因为色念将对方猥亵,最后公子不堪羞辱自杀。

2.相公堂子,无所不有


到了清代,很多男色以戏子的身份粉墨登场,获得官僚大人的垂青。比如《京师偶记》云: “泣童割袖之风,盛行于今,执役无俊仆,皆以为不韵,侑酒无歌僮,便为不欢。” 而京师优童甲于天下“其色艺甚绝者名噪一时,岁入十万,王公大人至有御李之喜”。流行于当时的竹枝词中常出现他们的身影: “脂柔粉膩近仙姝,两字驰名是像姑。不信头衔臻绝贵,声声贏得相公呼。”
这样的小相公,一般是在奢华的相公堂子里为大人们提供食色音乐+性的服务。按照清人的记载,这些相公堂子能提供非常美味的食物供顾客们享用。


“或茶熟香清,或灯红酒绿。盈盈入室,脉脉含情。花气撩人,香风扇坐”,这是三五知己小酌清谈的最好场所;如欲摆酒宴客,相公堂子亦是上佳之选,“肆筵设席,珍错杂陈,贤主嘉宾,即醉且饱,而且这些相公堂往往有各种文物和美食,足以满足顾客的所有需求。
清人蘧园《负曝闲谈》二十九回中有一段让人垂涎三尺的描写:
“相公饭的酒菜,向来讲究的,虽在隆冬时候,新鲜物事,无一不全。什么鲜茄子煨鸡、鲜辣椒炒肉,这些鲜货,都是在地窑子里窑着的。众人吃着,赞不绝口。还有一样虾子,拿上来用一只磁盆扣着,及至揭开盖,那虾子还乱蹦乱跳,把它夹着,用麻油酱油蘸着,往口里送。”
相公堂子还会根据不同食客的不同口味安排不同风味的饭菜:
“干爹爱吃南边菜,请到儿家仔细尝。每味上来夸不绝,那知依旧庆云堂”。


追根溯源,明清士人喜好男风的审美原因,主要是因为打扮成美女的男子具有雌雄同体的阴柔气质,这让他们具备了十分独特的魅力。男人扮女人,不仅能呈现典型的女性美,还能比女人更美,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本是男子。男人而又体现了妩媚的女性之姿,则其美感之中便含有一般女性所有的刚健之气,形成了‘雌雄同体’的美感类型。

3.久在行伍,日久生基


除了和平时代的腐化奢靡之外,战争年代的特殊环境也会导致明清时代军人的同性恋行为.由于当时人认为携带营妓和家眷会影响军心和士气,所以在特殊环境下,一些军人的性心理会发生变态,进而发生同性之间的性行为,比如《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四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吉木萨,乌鲁木齐所属也,屯兵张鸣凤调守卡伦--军营皔望之名,与一菜园近,灌园叟年六十余,每遇风雨,辄借宿于卡伦。一夕,鸣凤醉以酒而淫之,叟醒大恚,控于营弁,磒所创尚未平,申上官,除鸣凤粮。
由于戍边生活长期十分苦闷,在百无聊赖之下,这个士兵无法接触到女性,所以将发泄口对准了同为男性的种瓜老翁,并导致自己失去了军饷.


与之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明朝末年的李自成和张献忠起义军中。由于当时的起义军大都是西北边军戍卒,这些人因为家贫而且无法找到心仪的异姓配偶,所以只能自己互相配合,以足交解决生理需求:
西北戍卒,贫无夜合之资,每于队伍中自相配合。其老而无匹者,往往以两足凹代之,孤苦无聊,计队出此。
《小腆纪年》记载了张献忠麾下一名同性爱将的相关情况:
‘献贼有美僮名二孩子,时年十八,技武绝伦。尝与黄靖南对阵,甫出战,僮飞矢中其手。黄几败,怒甚,伏兵擒之。爱其勇,欲令降,僮不应。侯笑曰:“闻贼夜卧汝腹上,本镇亦能抚汝,何不速降”?僮坚不允,绝其食死’。天下事固有不可解者,附记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