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 | 作者
2024年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要求,“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奋力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2025年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再次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
过去一年,各地公安均进行了新质公安战斗力实践探索,以提高公安的实战能力。本文以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为例,从全面提高新质战斗力认识,认真研究现代道路交通管理特点,开展新质战斗力培训、实战演练和优化考核激励机制几个方面,探索公安交警队伍的新质战斗力的生成路径,加快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质公安交警战斗力。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
当前公安交警的日常事务相对繁杂,各级领导忙于应付上级要求的“规定动作”已经是精疲力尽了,很多时候满足现状、安于现实,对运用新科技、新技术助力公安交警实战认知不全面,很少主动学习新知识、新业务,对“专业+机制+大数据”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学习思考不深,没有真正感悟路面交管“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核心要点、对公安改革指引公安工作实践认识不足。
二是可复制成功经验较少。
截止目前,无论是各公安院校还是全国交警网校,针对如何快速形成新质战斗力公安交警,均无新质战斗力培训系统的培训教程和公安交警系统的新质战斗力培训教学方案,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可供借鉴较少。而一线民辅警又习惯于传统警务运行模式,更是无尝试新鲜事物动力,队伍战斗力提升缓慢。
三是创新容错机制不健全。
基于公务员管理体制、激励机制和创新容错机制,各级未形成统一创新容错纠错模式,各级公安交警领导、教官虽然深知培养新质战斗力的重要性,少于尝试开展新质战斗力培训的教学开发和教学尝试,教官开展创新教学和培训积极性不高,未充分发挥出广大民辅警的创新干事激情,未释放出广大基层干部的改革活力。
一是全面提高思想认识。
在交通强国背景下,交通事故预防和道路拥堵治理已成为各地公安交警的首要问题。
2024年初,宿州市公安交警大会提出,交警支队各级领导要全面提高思想认识,主动作为、敢于改革创新、勇于承担责任、积极研究创新警务机制,加快构建适应公安交警工作现代化的现代警务体系,深刻认识交警支队就是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各民辅警要深刻领悟“政治建警、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从严治警”的时代职责使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2024年夏季,针对市主城区路段斑马线连续发生伤亡事故这样突发情况,支队主要领导认真研究道路交通事故特点,集思广益,勇于创新,采取了增设行车方向斑马线反光道钉等超常规工作措施,有效遏制了城区路段斑马线事故多发势头,实现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工作方式,实践了现代化的创新工作机制,实现了警力跟着警情走。
二是认真研究现代道路交通特点。
通过对近年来宿州市的道路交通形势的研究发现,2024年初,宿州交警支队提出加快构建宿州新时代公安交警新模式的工作目标,要求各所队长不但要深知道路交通管理“管”的重要性,更要深刻“理”的内涵,要求全体民辅警要从传统的以督促处罚为重点的“管”,转变为精细服务为核心的“理”,将支队工作按岗位类别分为六个类别,分别是交通秩序管理岗、交通事故管理岗、车辆与驾驶人管理岗、交通组织规划管理岗、交通系统控制岗、交通安全宣传岗等六个类别。
要求各岗位工作人员要加快学习新知识新业务,迅速适应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岗位职责,胜任公安机关交通管理岗位的实际工作,加快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服务水平,提高警务工作效率,努力实现道路交通管理的精准化、科技化、现代化,不断适应交通管理形势发展。
三是持续推进战练结合。
新质战斗力的形成过程就是对交通强国战略目标的分解、细化、落实的过程,体现在日常执勤执法的每个环节。
针对广大民辅警对新时代道路交通管理不太熟悉和科技化运用水平不高的情况,交警支队利用岗前培训、年中培训的教培时间,先后组织多期培训班,加快“执法+服务+工程+管理+智能”业务培训。
特别是加强了“专业+机制+大数据”实战运用实战培训,让广大民辅警快速熟练运用交通专业化大数据,以更新升级传统警务运行模式,提高普通民辅警运用科技能力水平,以便其可以高效能、高质量完成道路交通管理各项工作任务目标,提高普通民辅警与新时代公安交警各管理岗的契合度,形成新质公安战斗力增长点,以公安交警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四是优化考核激励评价方式。
考核考评环节的设置不仅影响着民辅警的积极性,也影响着队伍的稳定性。
宿州交警支队采取“做精机关、做强基层”的工作方式,积极鼓励广大民辅警研究新业务,给与一线民辅警极大创新发挥空间,快速培养了一批各岗位业务骨干,加快了支队全体人员的“岗位针对性”的学习和实践。
特别针对交通组织规划管理岗,要求工作人员既要熟悉《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司法知识,又要会对公安技术、道路工程、公共管理、信息科技等多学科可以进行融会贯通,支队多次组织该岗位工作人员到外地考察学习,参加省内外交通治理论坛,以便其处置宿州本地道路交通疑难问题,可以灵活发散运用现代交通管理手段,突破性的运用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和科技装备,推动公安交警高质量发展,提高公安交警战斗力,形成创新、协同、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现代化交通管理模式,为社会经济发展营造有序、安全、文明、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公安交警新质战斗力的生成路径,全国各地虽各有不同,但也有一定的共性。宿州公安交警新质战斗力的生成路径带来是三个思路:
一是把握时代发展战略。
推动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共识,新型战斗力作为新时代发展的风向标,是公安交警战斗力新的增长点、制高点。各级所队领导要超前作为,大胆科学创新,主动适变应变、主动遵循新质作战力量生成发展规律,推进训战融合,推进情指行一体化,努力提高队伍战斗力,让新质战斗力为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二是大力科技运用创新。
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交通强国路曲折而漫长,然“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全体公安交警紧盯科技前沿,围绕道路交通管理可能遇到的各种“难点、堵点、痛点”,敢为天下先,不为定式所束,不为经验所缚,敢于打破“惯例”,敢于“另辟蹊径”,努力把科技装备转化为制胜法宝,实现科技创新、技术赋能,推动战斗力提升实现质的突破。
三是完善人才队伍培养。
新质战斗力构成要素的核心是人,各公安院校作为公安队伍培养的摇篮,学院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一线队伍的战斗力。
各公安院校教官的选拔使用要与新时代的现实需要和长远需求相协调,要聚集网罗各类人才到各公安学院,充分调动、发挥学院教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为基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质战斗力的队伍,创造性的解决交通难点问题、痛点问题,进而实现公安交管工作的提档升级、实现科技赋能、实现公安交管工作现代化。
作者简介:徐伟 安徽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二级技术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