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赵晓光:手机横向扩张的机会在军民融合与汽车;
2.OLED处于产业爆发前夕 四股或受益腾飞;
3.行业向好 OLED概念周涨0.62%;
4.国内首条柔性AMOLED生产线投产 京东方A打破海外垄断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
阅读原文
”或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赵晓光:手机横向扩张的机会在军民融合与汽车;
未来几年不会出现新的巨头。如果五大巨头都在干同一件事情,那这件事情绝对是非常有前景的。现在,它们的目标锁定在了人工智能、硬件、5G。
作为过去十年A股涨幅第一的板块,电子产业为资本市场留下一个又一个牛股,带来一场又一场投资狂欢。2017年,电子板块还将走出怎样的行情?未来又可能带来怎样的惊喜呢?
天风证券研究所所长、七度蝉联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电子行业第一名的赵晓光,可以说是见证、引领甚至改变了A股电子行业的研究、投资与产业发展的人物。2017年5月12日,他在新财富与远东宏信联合举办的TMT上市公司峰会论坛上,以“全球崛起和硬件深化之2.0”为题做了主题演讲,从制造业的纵向、横向扩张角度,深度分析了电子行业未来投资机会,可谓干货满满,且随新财富投研圈一起细品。
剖开产业链 挨个分析投资机会
我们首先要搞明白产业轮动的规律,在这个背景下去寻找未来有机会的产业。电子行业是全球制造业的代表,从制造业的角度来看,制造业的发展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呢?
从2009年开始到今年,整个电子制造行业都是围绕智能手机展开的。而智能手机,则主要是围绕模组展开,即如何把5到10个零部件通过精密制造的方式组装在一起。到现在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打开一个苹果的手机,里面绝大多数模组的供应商已经变成中国企业,而且都是排名第一第二的企业。声学、电池、面板、触摸、马达、连接器、天线、玻璃等,排名靠前的都是中国企业。摄像头这一块还不是中国企业占据龙头,但是舜宇光学的市值增长了很多。
已经发展的这些领域,市值都很高。在这个领域看投资机会,绝对不仅仅是看产量,而是要看供给、竞争,要找竞争格局最好的行业。怎么判断竞争格局的好坏?就看它在和谁竞争。如果是中国人互相厮杀,基本上就会不断有降价的情况。如果还在跟日本人竞争,你就可以继续干它,干到它最后倒闭为止。其实这些企业当年起来就是不断地干日本人和台湾人竞争过来的。当时有一个统计,2013年日本电子企业的董事长的年龄是67岁,台湾是58岁,中国是45岁,中国企业老板更年轻,而对方的精力、进取心、学习能力都跟不上。
我们总结下来发现信维通信是非常好的。经过这一波上涨,这些公司的估值水平大概在25倍左右,到明年上半年还有一个估值切换。如果还有上升的空间的话,就看苹果怎么收购汽车,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样的迹象。所以我不太担心。如果再加上竞争格局较好的逻辑,更可以放心地持有。
很多人说今年的投资越来越难,其实也越来越简单,就买各个行业的龙头,它既然能干到500亿市值,也就证明了它的能力。我们看到每个企业都在通过人才的引进、技术的引进、渠道的复制等拓展新的业务,所以基本上不用太担心。
从股价涨幅的角度来看,欧菲光过去的股价涨得并不太多,但是它投入摄像头这个行业,长期来看有比较大的增长。
在没有完全攻陷的领域,滤波这个行业需要大家站在一个战略的高度重视,这一块有很明确的机会。
模组产业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通过中国企业家大力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不需要证明它能力的阶段,每个企业在每个领域都做成了全球的龙头,处于强者恒强的阶段,这些企业可以说百米赛跑已经跑到70米。另外还有一些处在刚开始起跑阶段的企业,或百米赛刚跑到20米、30米的阶段的企业,按照产业发展的规律来看,它是一个下游往上游的递推。
没有当年的代工产业的辉煌,就没有今天的模组产业的辉煌,模组产业都是中国人做了,它的上游的设备、材料、芯片一定是用中国人的。这些企业家都很牛,英语水平都很差,他不可能跟老外沟通,他们跟中国人沟通的成本才是最低的。所以材料、设备跟芯片在未来的5年,完全会出现新一批可以复制模组产业的公司。
设备在未来几年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一大波代工厂正在进行的事情是,用设备替代工人,设备存量市场正在翻倍增长。设备领域真正能成功的企业,就是具备平台型的,具备复制产品能力的企业。设备是很绝密的,它涉及到每个企业生产的诀窍和生产的秘密,不是说谁都可以干设备。要能有复制产品的能力,必须要掌握客户,从这个角度上,我们一直看好一家公司,就是大族激光。它以前只卖激光设备,但是基本上所有优秀的制造业企业都是它的客户。一方面它通过做苹果的供应商,一年赚十几个亿的利润;另一方面,激光的加工是每个企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环,大族激光通过给企业提供服务,就了解了哪些企业有哪些问题,生产有什么诀窍,并给它们提供解决方案。这种企业了解客户、掌握客户的企业,很容易成为平台型企业。
商业模式最核心的精髓就在于控制渠道,有再牛的技术,没有渠道都是瞎扯。大族激光这个企业是被低估的,因为它控制了渠道,它只需要不断地整合技术就可以。当前IPO速度加快,很多企业不愿意卖出,因为它可以自己选择上市。而如果考虑被上市公司收购,一定是看上市公司能否带来它没有的东西。
另外一个领域是材料行业,这个行业分得很细。中国的面板行业先起来了,在面板行业就出现了一些几百亿市值的公司。另外半导体行业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在目前的情况下,这个行业已经进入确定性的景气阶段。
手机横向扩张的机会在军民融合与汽车
垂直扩张之外是横向扩张,即从手机领域往别的领域扩张。这里面最大的机会,第一是军民融合,第二是汽车。
军民融合的核心,本质上是军工的技术转化为民用,而不是让民营企业干军工的业务。世界大国的核心工业生产技术都来自于军工,中国目前在大电子领域,有三个方面是最牛的,第一是通讯设备,有华为、中兴;第二是安全设备,有海康、大华;第三是声学设备。这都是有渊源的,中国当年要把东方红卫星发到天上去,要传播信息、图象、声音,这就需要用到通讯技术、安防技术和声学技术,所以这都是军工转民用的一些技术。
对于汽车行业,把这个领域看得再高都不为过。当年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最大的区别是触摸屏,所以当年先炒的是触摸屏,接着是手机的各个环节。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最大的特点是多了一个锂电池,所以这两年比较热的是锂电池。未来在汽车行业,外观创新是一个最大的机会。现在我没有看到哪个人说这个事情,但这一定是最重要的事情。外观创新带来的就是激光加工、3D打印的机会。
全球五大巨头都在做的事情 一定非常有前景
刚才讲的是制造业的纵向和横向的扩张,下面讲讲未来的机会。
简单来讲,就看全球五大科技巨头谷歌、亚马逊、Facebook、苹果、微软都在干什么。未来几年不会出现新的巨头。如果五大巨头都在干同一件事情,那这件事情绝对是非常有前景的。
现在五大巨头都在做人工智能,它是以数据为核心,而不是以算法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来源于数据,数据来自物联网。另外,人工智能只是一个工具,未来的机会在各行各业。人工智能未来会成为一个普世的技术,它是跟各个传统行业结合的,替代HR、研发、工程师、采购等,5年后很多人会失业。
其次,巨头在做硬件。做硬件的角度,有两个东西是它们重合度最高的。第一是视频产业。视频的本质是重新定义互联网。人和人的连接方式,从文字到语音到视频。眼睛看到的比耳朵听到的要有效得多。全球五大巨头,有四个在做视频,包括视频服务、视频硬件。第二是做声学,平均没人每天有两个小时在听音乐,这是一个时间的入口。
5G是未来很多行业的基础,包括视频、物联网。最近我从产业角度跟踪下来发现,有几个产业要进入一个临界点,第一个是3D打印,第二是物联网,第三是AR。这三个行业在明年将会成为真正爆发的行业。
智能手机有很多的创新,有深远意义的创新实际上是就是两个,第一个是无线充电,第二是3D识别。 新财富杂志
2.OLED处于产业爆发前夕 四股或受益腾飞;
OLED龙头股暴涨 产业正处爆发前夕
受益于业绩爆发式增长,美股OLED龙头UDC公司股价强势反弹,股价突破一百美元大关,5月8日最高上探至116.85美元。受其带动,A股中的OLED概念股表现同样强势。机构人士指出,UDC公司的爆发式增长可能意味着整个OLED产业正处在产业爆发前夕。目前OLED产线的建设除了三星之外,其他的基本处于刚开始投入阶段,尤其是国内厂商,一般各家的第一条生产线建设都会经过一个相对比较长的工艺摸索过程,之后将会更快速地导入第二三四条生产线,这意味着接下来将迎来OLED产线的投建高峰期,对设备商而言将是巨大的机会。
OLED龙头股大涨
5月5日,美股OLED材料公司UDC公司(UNIVERSAL DISPLAY COR PA,股票代码 OLED)股价大涨23.87%,突破一百美元大关。5月8日UDC股价继续反弹,最高上探至116.85美元。业绩大幅增长是其股价爆发的主要原因。公司2017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大增87%,达到5560万美元,其中来自于材料的营收达到4660万美元,大幅增长92%,同时上调2017年营收预测至2.6-2.8亿美元,同比增速为30%-40%。UDC公司为三星OLED材料供应商,其已经授权和在审批的专利高达4200项,该公司也通过OLED材料专利授权获益,公司业绩变化也反映了OLED整个行业的情况,第一季度业绩大幅增长反映OLED行业开始加速增长。
分析人士指出,OLED早在2010年就已经开始在手机领域应用了,但由于良率和成本的问题推广并不理想。随后VR和智能手环等更多应用场景的出现,加上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成本下降显著,大规模应用逐渐打开。UDC公司的爆发式增长可能意味着整个OLED产业正处在产业爆发前夕。
OLED产业将迎爆发期
2016年全球AMOLED手机面板出货量达到3.7亿片,相比2015年大幅增长41.2%,除了三星之外,中国前十大品牌的OPPO、Vivo、华为、金立、魅族、联想等贡献了26%的份额。加之苹果今年新产品将采用OLED屏,或促发OLED在手机领域应用的爆发。
随着规模化效应和工艺技术的不断成熟,刚性AMOLED屏良率已经能达到80%以上,成本已经低于LTPS-LCD。柔性屏目前良率还在60%左右,故成本略偏高,未来随着良率上升成本也会下降。当前OLED应用市场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可穿戴设备是突破口,手机将是爆发点,渗透将逐渐上升。未来的趋势将是LCD逐渐下滑,OLED硬屏相对稳定,OLED软屏高速增长。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李佳指出,据IHS统计,三星2015年OLED占比90%,2016年一季度出货量8735万片,占比达到96.2%,此后出货量持续攀升,二季度出货量达到了9800万片,三季度出货量9970万片。今年苹果十周年将推出OLED屏手机,已向三星订购1亿多片OLED 屏,导致三星产能供应更显紧张,难以满足其他终端商的需求。旺盛的需求和不足的产能矛盾突出,对面板商来说是巨大的机遇。全球各大面板商纷纷转向OLED产线,尤其是国内面板商对OLED的投资力度更大。目前OLED产线的建设除了三星之外,其他的基本处于刚开始投入阶段,尤其是国内厂商,一般各家的第一条生产线建设都会经过一个相对比较长的工艺摸索过程,之后将会更快速地导入第二三四条生产线。这意味着接下来将迎来OLED产线的投建高峰期,对设备商而言将是显著机会。 中国证券报
3.行业向好 OLED概念周涨0.62%;
上周,A股市场中概念板块涨少跌多,156个概念板块中仅有5个行业累计上涨。其中,OLED板块5日累计上涨0.62%,位居涨幅榜前列。
正常交易的27只OLED概念股中,共有13只个股上周累计上涨。其中,濮阳惠成、强力新材、彩虹股份的5日累计涨幅居前三位,分别上涨25.57%、11.60%和10.35%。相对而言,板块内部分化也较为明显,隆华节能、丹邦科技的5日跌幅分别为18.45%和11.47%。
上周OLED板块的表现受到美股带动。5月5日,美股OLED材料公司UNIVERSAL DISPLAY CORP PA(股票代码:OLED)股价暴涨24%。随后在上周五个交易日,该公司股价进一步爬升2.61%。据悉,公司2017一季度营收暴增87%,达到5560万美元,其中来自于材料的营收达到4660万美元,大幅增长92%;同时上调2017年营收预测至2.6-2.8亿美元,同比增速30%-40%。
此外,4月底举行的2017国际新型显示技术展上,现场专业人士表态,今年OLED市场仍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中信建投证券指出,UDC公司为三星OLED材料供应商,其已经授权和在审批的专利高达4200项,该公司也通过OLED材料专利授权获益,公司业绩变化也反映了OLED整个行业的情况,第一季度业绩大幅增长反映OLED行业开始加速增长。我国OLED面板企业仅位于三星和LG之后,未来崛起的可能性较大,将会带动国内材料企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证券报
4.国内首条柔性AMOLED生产线投产 京东方A打破海外垄断
已在OLED显示领域潜心研发布局许久的京东方A(3.80 +0.26%,买入)日前再传捷报:5月11日,随着第一片柔性AMOLED高分辨率触控显示屏的点亮,国内首条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京东方A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正式投入生产。对业内而言,其更为关注的是该生产线投产传递出的积极信号,即在打破韩国厂商对这一细分领域垄断格局的同时,京东方A未来有望在柔性AMOLED广阔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据披露,京东方A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应用了全球最先进的蒸镀工艺,这是国内首条采用该工艺的AMOLED生产线。同时,该生产线采用低温多晶硅(LTPS)塑胶基板代替传统的非晶硅(a-Si)玻璃基板,电子迁移率高100倍以上,具有相当好的信号驱动与系统集成能力。此外,该生产线还采用了柔性封装技术,实现了显示屏幕弯曲和折叠,可广泛应用于智能穿戴、手机、平板电脑、车载显示等高端手机显示及新兴移动显示产品。
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总投资465亿元,于2015年5月开工建设,2016年7月主体厂房封顶,设计产能为每月4.8万片玻璃基板,定位于高端手机显示及新兴移动显示等产品。此外,京东方A还于去年12月在四川绵阳投建了一条6代柔性OLED生产线,计划产能为每月4.8万片玻璃基板(玻璃基板尺寸为1850mm×1500mm),预计2019年实现量产。
相较于生产线投产本身,外界更为关注的是该事件背后的积极意义乃至对AMOLED领域市场格局改变的预期。作为新型显示发展方向之一,AMOLED在高端智能手机及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市场的应用前景广阔。东吴证券(11.28 +0.53%,买入)最新研报指出,2016年全球AMOLED的出货比上一年同比增长40%,智能手机则是最主要的驱动力。而随着面板厂商陆续投资新生产线,预计2020年左右AMOLED面板的渗透率有望超过LCD,届时,柔性AMOLED在整个AMOLED产能中占比有望达到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