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_Tom
编辑_逍逍
警察闯入房门,发现了一具几近干枯的妇人尸体。
她穿一袭黑色长裙安详地躺在床上,头发周围被洒满雏菊。
这是影片《爱》的开头。
这样一个略显哥特风的故事开场,不禁让人联想起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没落的南方贵族小姐艾米丽为了守住唯一的爱人,无奈地选择极端的方式——用砒霜毒死他,把他留到自己身边。
同样是倒叙,同样是关于爱慕,导演哈内克却以自然主义的手法向我们奉上了一部「爱比死更冷」的影片。
《爱》
Amour,2012
导演: 迈克尔·哈内克
法国作家左拉曾在《自然主义小说家》一文中写道:
这里不要夸张,也不要强调,只要事实,值得称赞或值得贬黜的事实。作者不是一位道德家,而是一位解剖家,他只是说出他在人类的尸体里面发现了什么就够了。
这段话极好地概括了哈内克这部电影的创作风格与基调,甚至可以说是他长久以来始终践行的「作者电影」的特点。
导演哈内克与电影《爱》的两位主演
哈内克的电影风格以冷峻、残酷而闻名。他的片子总是想去打破人性,告诉观众「人」是多么可怕,用电影打击人的高傲自大。
而《爱》这部电影片如其名,是哈内克对「爱」的诠释。
主人公乔治和妻子安妮是日子过得从容优雅的退休钢琴教师,虽双鬓斑白但生活依旧恬静美好,直到安妮被检出动脉栓塞,手术失败,这以后乔治成了安妮的「护工」。
即使妻子的求生意志越来越飘渺,病情恶化到令人心痛,乔治仍尽力照顾她
整部电影一直处于安静的状态,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没有刻意的情绪渲染,影片至始至终都以科学的方法对生活做着符合实际的描写。
比如电影开场的音乐会。观众就坐,静静聆听音乐,无形的表达在音乐结束那一刻才得以汇聚成完整的情绪,成为每个观众独有的看法与心情,而又无从言说,因为哈内克不需要观众变成道德家。
这大概是导演将自然主义的体验与感受化为一场具体事件进行暗示的最精妙一笔。
照顾妻子已经占据了他所有的心力
为了达到意图,哈内克还在电影语言上做了大量减法:固定机位的长镜头,极简主义的叙事风格,都使得电影犹如一部自然主义小说。
在一个个长镜头中,客观的事实呈现显得冷峻又不沉闷枯燥。
日常生活的点滴被截取出来,化为夫妻间的尊重与尊严,而这份来自中产阶级特有的尊严唯独只能通过爱来降低,直至达到最底线。
一辈子热爱古典乐的安妮,后来连听音乐都感到痛苦了
人物的行为则是在单一静态的镜头中完成,紧凑而不繁琐,最大程度地降低了蒙太奇带来的非自然性与不真实感。
同样热衷于这种镜头语法的还有台湾导演侯孝贤。他则把镜头对准典型且具有戏剧性的一面,可以说是现实主义的。
原本温暖的家,已经变成他们的「囚牢」
如果你够敏锐,你会发现影片除去开头的倒叙,一直是平铺直叙的。
开头与结尾都是非主要人物进入房间,用调度来展现空间结构,这是最主要的目的,因为故事正是发生在这个屋子里的,私人化的意味很强。
乔治搀扶着试图练习行走的安妮
电影叙事上的极简体现在大量留白上,但这并不妨碍观众去理解事情的原由,以致理所应当的发生。
当丈夫回家发现妻子瘫坐在打开的窗子下时,我们不难发现她有轻生的念头,因为自尊,拒绝成为累赘。当女儿突然来访,丈夫把妻子反锁于房间。
女儿艾娃再怎么关心,也无法代替乔治打点安妮的生活,更无法替母亲分担痛苦
看似莫名其妙的行径却能够激发理解, 妻子的糟糕状态没有谁能帮上忙,即便是看护,医生,女儿都无济于事。
这种拒绝是直截了当的,他不需要谁来给予无谓的同情与担忧。
乔治拒绝女儿的探望
在做出必要的减法后,剩余的影像一步步指向最终的死亡。
丈夫讲述着儿时的故事来安抚妻子,一切终于平静下来,他拿起枕头捂住妻子的头让她窒息而死。
这场谋杀发生的相当自然,甚至是在意料之中。至此,自尊在爱的维护下彻底达到极限,爱已比死更冷。
努力直到不知所措的时候,乔治明白终究只能放手
道德在这里已显得不再重要,我们需要知道的仅仅是事实与充满画面的情愫。
人性的自然状态得到呈现,看似不同寻常的典型案例实质上是中产阶级老夫妇之间以至爱慕下的终极问题。
正如妻子形容她的丈夫「你像个怪物,但又很温柔。」
相守很难,但放手让心爱的人离去也未必简单
「去穿件外套。我快好了,等下一起出去吧。」
这是影片的最后一句对白。乔治看到妻子的幻象,他们终于能一起离开这个厮守终身的家。
这里的留白看似开放,却暗示丈夫在密封房间写好遗书后追随妻子离开了人世。
这具有浪漫色彩的一笔使得整部影片没有完全因自然主义而显得沉重压抑,流露着慢慢的温柔与爱慕。
在乔治的幻想中,他们彷彿又回到了,那遥不可及的「日常」
而最具自然主义特点的是《爱》对声音的处理。走路声,水流声,呼吸声等细索的声音清晰可辨,在安静封闭的房间里更是又被放大之感。
哈内克没有舍弃看似多余的环境音,而以科学的方法将实际让我们听到。
电影画面的主色调却大多偏暖,温柔而残酷
影片中的环境音不仅没有次于对白,甚至超越生活中我们理性给予的注意力,它不同于塔蒂喜剧性地将声音放大带来失真的效果,是在科学观察的基础上稍作处理。
在空荡荡的房间里,每一个细微的声响都充满不安与残暴,如同死神游荡在屋内,随时要带走人的生命,而这足以让深陷疾病折磨的人精神崩溃。
乔治隔著软布温柔抚摸,然后放手让鸽子离开,那是属于他的爱
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曾写过一部独幕剧《闯入者》,他用充满神秘、悲观色彩的象征主义手法写下了一屋人等待死神来临的过程。
死亡的气息与不可避免在两部作品中都得以表现,哈内克成功的用自然主义完成了梅特林克用象征主义做到的事情。
有一样东西我们无力对抗,那就是生命的结束
电影是令人忧伤的艺术,它制造幻象又在光亮中破灭。
当我们走进影院观看一部《极盗车神》似的电影,一踏出影院,幻影的破灭就致使我们倍感失落。
有些作品则会在一段时间的沉淀后才显现其强大的后坐力,《爱》即是这样的电影。
尽管影像在脑海中褪去,那些声音与情愫始终萦绕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