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激情耗尽,却仍然看不到成功的希望。这时候,我就会抱着满足的心情,毅然撤退。首先,前提是全力奋战,但不可能所有事情都如意遂愿。到了这个时候,就必须下决断毅然撤退。——稻盛和夫
某项事业没有获得足够的收益,到底应该在哪里喊停,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凡事稍做尝试就立即抽手的话,那么,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但有时涉事过深,又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我的基本原则是:要像猎人追踪猎物一样,不成功不罢手。但是,也有不得已在中途撤退的情况。
为什么要作撤退的决断呢?因为已处于“弹尽粮绝”的精神状态。
物质的要素姑且不论,如果激情没有了,新的事业以及开发研究就不可能成功。
如果激情耗尽,却仍然看不到成功的希望。这时候,我就会抱着满足的心情,毅然撤退。
首先,前提是全力奋战,但不可能所有事情都如意遂愿。到了这个时候,就必须下决断毅然撤退。
以我为例,一旦决定新的研发项目,就一定会做到开发完成为止。迄今为止,选定了开发课题而没有成功的一共只有两三个。
一般来说,在众多研发项目中,有几个成功就不错了,但我不同。因为我自己是技术员,有研发的经验,我采用的是和狩猎民族猎取动物一样的方法。
在发现猎物的足迹后,只带一支标枪,连续几日不停追赶。就是说,一直追到猎物睡觉的地方,这样的话就一定能抓住猎物。
这期间,甚至一周时间不吃不喝、不休不止。就是说,持续彻底地研究开发,直到成功,我们就采用这种方法。
研发需要花费巨大的投资。因为是中小企业,在实力很差的状况下,不能一遇到困难就终止研发。
所以,我们采用的“主义”是,干到成功为止。
当然,中途放弃的项目也有两三个。放弃的决断是最困难的。有人说,能够正确判断撤退时机的武将才是真正强大而优秀的,我觉得正是这样。
这时候,最重要的是,是否已经真正殚精竭虑了,已经感觉不行了依然继续努力。
努力到实在不行,再也无能为力了,这时候才放弃。
我自己是古代老派的精神结构,拼上性命,彻底坚持,一直到弹尽粮绝为止。
不是因为财务问题而终止项目。在财务方面,保持充足的储备和充分的余裕是最低条件。
所谓弹尽粮绝,说的是研发人员的热情,即精神力量的问题。在项目上穷尽了一切精神力量仍然无济于事,这个时候就要下决心放弃了。
*
摘自《企业成长战略》周征文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进攻的命令谁都能下,但失败了要下撤退的决断,这事只有最高领导人才能做
我自己是这么想的:新事业也好,现有的事业也好,子公司也好,本来就不应该做不好。
之所以没做好,是因为让事情没做好的那些头头有问题。特别是对于那些软弱的、逃避责任的头头,
我会这么说:
“你害怕敌人打来的枪弹,所以企图向后逃跑。但你逃逃试试看,我这里正端着机关枪,要从后面打你。反正后退也是死路一条,你就抱着必死的勇气向前冲锋吧!”
丢给部下的是如此残酷无情的命令。但是,如果不在工作中将自己逼入绝境,就不可能打开困难的局面,也不可能让自己破茧重生,进一步成长。
只有被逼入后无退路的悬崖绝壁,人才可能发挥出真正的价值。
当然,也有这样的情况:努力、努力、再努力,不管如何努力都无法进展,当事人已经束手无策。
这时候最高领导人就要拿出勇气,做出撤退的决断。虽说要将人逼入穷途末路,但最后让部下牺牲,全部玉碎也不行。
进攻的命令,谁都能下。但失败了要下撤退的决断,这事只有最高领导人才能做。
事情到了最后的最后,领导人要有背负一切责任,承受一切责难的决心和勇气。
只有领导人具备这样的境界,才能让幼稚的、不成熟的部下经历严酷的考验,才能培养他们成为优秀的人才。
这样给部下机会,让他们在严酷的战场上经受考验,锻炼成长。把他们培养成能够从正面迎击任何困难的、具备真正勇气的、杰出的经营干部。
*
摘自《培育人才》——2016 年盛和塾 24 届世界大会塾长讲话
“不行的时候才是经营的开始”,这句话如果用在通过努力奋斗、能够打开道路的场合是可以的,但也有道路越走越窄、最后无法往前走的时候。
在这时,就不是“不行的时候才是工作的开始”,在这样的形势下,经营者要有预见性,也就是要有先见之明,这非常重要。
诸位经营者行业不同,可是,在各自的行业中,应该有和你相同的苦恼。自己从事的事业是否有前景——也就是,诸位都被逼着拿出自己的前瞻性。
仔细想来,有时,人们想着“不管多努力,这条路也行不通”,中途放弃,但之后却后悔莫及,“早知道当时再坚持一下就好了”。
另一方面,也有些时候,人们一直坚持再坚持,结果无路可走,最后觉得早知道当时放弃就好了。
诸位应该都在想“自己到底属于哪种情形”。这就是命运吧,这取决于一个人所做的判断。
何况,越是自己倾注心血、费尽心思打算重建的事业,自己对它越有感情。
因为有感情,所以不能轻易放弃。就算没有未来,凭着感情也要坚持。因为有这种危险性,所以做这个决策非常难。
已经被卷进太过封闭、竞争太过激烈、各种行业胡乱介入的市场。在其中靠着微薄的利润苟延残喘。
这对拼命努力的员工而言,也是十分成问题的。
“放弃”说起来简单,其实十分困难。所以,具体的方法是,跟其他董事也研究一下。
“我不是打退堂鼓,而是现在根据了解,是这种情况,所以我有这样的想法”,应该这样跟他们商量。
*
摘自《创造高收益与商业拓展》叶瑜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不仅是今天所说的制造业,还有买进卖出的流通行业,竞争都非常激烈,通常只有5%~6%的毛利。
另外,如果持续亏本,想要降低费用却已无处可削减,作为事业已难以为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经营的话,只会持续亏损,于是必须考虑转行。
也就是说,
根据损益计算表上的数字,有时候要做决断,决定事业是否持续。
例如饮食行业,损益计算表中先看材料费。同样是饮食行业,大众餐厅和高级餐馆是完全不一样的。
高级餐馆,优秀的大厨制作精美的菜肴,为了能让顾客满意,材料费比例很大,就做不出利润。
在这种情况下,材料费相对于销售额占比多少为合适,这样的常识非常重要。
并不是因为制作的是高档菜肴,就在使用高级食材时不考虑费用。
同时,不仅是花工夫制作菜肴,餐馆还有传菜员、招待服务生等其他费用发生。因此,必须思考材料费的上限占销售额的百分之几,要有一个基准。
一般的餐厅,包括调味料在内的材料费,占销售额的比例达到30%就是上限了。
也就是说,菜肴的卖价如果没达到材料费的3倍,那么就有可能出现亏损。高档餐馆的话,如果将材料费控制在25%的话,利润率就会上升。
如果为了降低材料费而购入品质低下的食材,那么菜肴的口味就会变差。要想购买到物美价廉的新鲜食材,社长必须亲自采购。
让不懂经营的大厨去购买,就可能会购入高价食材,餐馆的利润率就会下降。
之前,有一家参加盛和塾的寿司企业,受到东京盛和塾的关照。
这家企业以银座为中心展开寿司连锁经营,作为盛和塾塾生的这位社长,亲自早上3~4点起床,去筑地的鱼市场采购大量的食材。
像他那样还亲自去筑地鱼市场进货的寿司经营者已经很少了。因为他对价格行情非常了解,就能从批发商那里以非常便宜的价格购入食材。
像这样的寿司店,因为能够采购到物美价廉的食材,并且口味好,价格又不贵,因此生意兴隆。
为了能够低价购入好食材,经营者必须率先垂范,付出努力。
经营企业与驾驶飞机一样,作为经营者,大家都是飞机驾驶员,坐在驾驶舱内,手握操纵杆,操纵着企业这架飞机。
也就是说,经营者必须注意仪表盘上的每一个数据,现在的飞行高度、速度和飞行方向等,根据这些数字来调整手中的操纵杆。
经营企业就需要看着损益计算表上的各项指标数字做出判断。
*摘自《如何实践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稻盛和夫先生于2004年5月18日在日本盛和塾中部东海地区联合塾长例会上的讲话
【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