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说,《深夜食堂》其实是国内荧屏上一个特殊的存在。
该剧自播出以来,面临众多吐槽,堪称年度第一争议大剧。尤其是演技尴尬、广告生硬等槽点备受大家诟病。但为什么说它特殊,并不是因为这些槽点,而是因为在这些铺天盖地的负面评价背后,这个题材真正的本质被掩盖了。
如果你能看懂,你会发现它的每个故事都富有禅意,这种禅意极富价值,它温暖而现实,就像《深夜食堂》一直说的那样,治愈。它所呈现的人生哲理,甚至可以用佛教中的人生八苦理论来一一对应。
佛家谓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其中生老病死属于第一类,它指的是人在自然生长过程中所遭遇的苦。另外四苦,则指的是人精神层面难得满足之苦。
在《深夜食堂》已播出的几个故事里,生老病死之苦已经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徐娇主演的“鱼松饭”单元,奇奇患了癌症未告诉任何人,而是选择在死前像艾儿本星那样绚烂而短暂的活。“明天”单元里,萧敬腾和胡冰卿饰演的两个角色,各自身患绝症仍旧相爱,在生命的最后一程结伴同行,西西始终坚信活就要开心的、肆意的活,那样才能不惧死。
导演把“死”这个中国人一向避讳的话题巧妙地搬上了荧幕,怎样生、怎样死、怎样告别,剧中都做了详细而艺术的交代,胡冰卿饰演的西西做了自己一生最想做的所有事,坐云霄飞车、飙车、打排球、谈恋爱、结婚,并一一向朋友正式告别。
导演借西西的口说出了超前的生死观“我的葬礼不叫葬礼,叫告别宴会。要布满鲜花,大家一起吃吃喝喝,每个人说一段和我在一起开心的回忆。”
和奇奇的那首《生如夏花》一样,生老病死这些人生自然之苦,被西西看透也说透。她们能够直面生死之苦,要好好来好好走,这种关于生死的教育,是中国人一直缺失的。
爱别离苦,则着重体现在赵又廷的“马克的女儿”单元,这个故事引起了该剧在口碑上的逆转,除了赵又廷和小女孩逆天的演技,还有故事内核的哲理性。聋哑人马克捡到小女孩乐乐,与之相依为命,后来乐乐生母要带走乐乐,马克拼命挣扎争取,却仍旧和女儿别离。
剧中一句台词切中要害“生命中的一次放手,换来了一个获得。最期待的事永远不在期待中发生”。爱别离的苦是每个人生命中必将遭遇之苦,我们从马克身上看到了切肤之痛,然而只有学会这种失去,才可能再次得到,就像马克最终得到了一张飞去看女儿的机票。
剧中很多人物都诠释了求不得之苦。萧敬腾饰演的里昂因为绝症游戏人生,看似无所畏惧实则对命运充满愤懑,他拼命的装出放荡不羁、无情、不需要爱的模样,其实都是求不得之苦的表现。他对生求而不得,便痛苦地折磨自己,直到遇见不强求的西西,才最终从这种苦中解脱出来。
开篇被大家吐槽的泡面三姐妹,虽然演技和剧情尴尬,但可以看出导演的主旨也是为了表现另一种求不得苦,三姐妹每日祈求爱情,怨恨命运不给自己安排爱情线的不公,直至遇见一个帅哥就三人全乱阵脚,典型的是因为求不得而带来的结果。
剧中还有一个故事特别有味道,它所呈现的便是“怨憎会苦”。就是恬妞主演的“酒蒸蛤蜊”,和儿子相依为命的妈妈离不开儿子,酗酒闹事成瘾,讨厌儿子的女朋友,最后两个女人的主心骨——儿子车祸住院,她们却成了好朋友,妈妈也终于离开儿子独自旅行。这恰恰是怨憎会苦的例子,妈妈厌憎自己和儿子的苦命运,厌憎儿子有另一个女人,儿子厌憎妈妈终日酗酒闹事,女朋友厌憎妈妈不独立,厌憎男友不作为,然而人生难免这样,令互有厌恶的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生命中所有的厌憎必将会萦绕周围,而你只能面对这些痛苦,和它们相处慢慢化解,才能终至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