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东生态环境
环境工作交流新平台,环境政务服务新窗口,环境文化传播新渠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广东生态环境

可让6人在深海住30天!这一大国重器在广州南沙启动建设

广东生态环境  · 公众号  ·  · 2025-03-03 14:0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2月28日,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项目(下称“冷泉装置”)建设启动会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沙园区)举行,标志着南沙大科学装置实现从0到1的突破。





冷泉装置是中国在深海科学与能源开发领域的重要战略项目,旨在推动海洋科研与资源利用技术的突破,是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南沙科学城)的核心项目之一,被列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四五”中长期规划。


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三个分总体布局。资料图片


冷泉装置的建设和使用,将为可燃冰开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实时长期观测、模拟验证和预警技术支持,为人类安全、环保、经济、科学地利用可燃冰资源提供基础保障,为形成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和场景创新共同驱动的产业集群、实现碳中和目标奠定基础。同时,冷泉装置将为人类探索生命起源和认知冷泉生态系统发育过程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和研究平台,引领深海生态科学研究的发展。


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配套科研综合楼效果图。资料图片


据悉,冷泉装置将采用“样地实验+陆地模拟,海陆协同、时空互换”的设计思路,建成国际首个坐底式深海载人驻留实验室和国际最大尺度的深海化能生态系统与深海甲烷物态演化模拟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装置共包括三个分总体。三个分总体相互支持,有机融合,共同构建成国际首套面向冷泉生态系统的大科学装置——


海底实验室分总体为深海载人驻留实验室,可由水面保障母船航渡到研究海区进行布放,最多可支持6人(3名操控人员、3名科学家)在2000米的深海底进行连续30天的原位观测探测、海底原位及压力梯度实验等研究,为深海冷泉生态、生物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装备与平台支撑。


海底冷泉。资料图片


保真模拟分总体为陆基保真模拟设施,将从海洋采集到的相关数据和原位样本,模拟还原到保真模拟设施上来,开展重复性实验。该分总体由“冷泉-可燃冰耦合演化模拟”“控制与保障”“科学实验研究”3个系统组成,在海底原位观测数据与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冷泉生态系统发育演化过程、甲烷渗漏对海底生态环境影响和可燃冰开采全流程工程技术等进行保真模拟研究。


保障支撑分总体分为水面保障母船和研发与智慧管理中心。水面保障母船不仅可满足冷泉装置海底实验室的海上作业专业及综合保障需求,还能在水面构建船载常压实验室,作为海底实验室和岸基保真模拟装备的桥梁。研发与智慧管理中心负责冷泉装置的日常运维管理、科学数据与样品服务、海底实验室出海作业时的远程指挥、调度与监控等工作。


项目于2021年启动可行性研究及环评审批,2025年正式获批建设,建设周期五年,预计2030年前后投入使用。


新闻知多D





冷泉是富含甲烷的流体在海底逸出或喷出形成的流体系统。冷泉生态系统是以冷泉区甲烷为生源要素,通过微生物化能合成作用而繁衍的独特生统,被誉为“深海沙漠中的绿洲”,与甲烷物态和生态演化过程休戚相关。


冷泉生态系统管状蠕虫群落。图片来源: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冷泉生态系统是深海生物固碳的关键系统。甲烷滋养的冷泉生态系统,其食物网和代谢模式是揭示深海极端生命前沿科学的重要突破口,聚焦着深海底高压、黑暗、富甲烷极端环境的化能合成-生物固碳过程。


南海可燃冰储量达800亿吨油当量,冷泉装置将助力解决开采中的生态保护难题,推动商业化进程。


原标题:大湾区大科学装置+1!冷泉装置在广州南沙启动建设


源/南方+
整理/广东生态环境微信编辑小组

点击 在看 ,一起助力生态环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