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贸促
\x26quot;上海贸促\x26quot;旨在促进上海市与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贸易、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增进相互了解与友谊,在国际联络、会议展览、法律仲裁、出证认证、经贸资讯、信息交流等领域为企业提供服务。欢迎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商业洞察  ·  江西新首富,踩着英伟达,狂赚700亿 ·  20 小时前  
21世纪商业评论  ·  蔡崇信,买了小脏鞋 ·  18 小时前  
21世纪商业评论  ·  东北澡堂,人间天堂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贸促

关注 | 秘中合作打开了一扇充满机遇之门

上海贸促  · 公众号  ·  · 2024-11-14 14:42

正文

在秘鲁特鲁希略市一家农场里,一名采摘工人在展示他刚摘下的蓝莓

金台资讯记者 颜欢摄


应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邀请,习近平主席即将时隔8年再次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将就双边关系、重点领域合作等深入交换意见,推动中秘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取得更多积极成果,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秘鲁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最早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拉美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同中国签署一揽子自由贸易协定的拉美国家。近年来,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秘各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一系列务实合作项目积极助力当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

加强经贸往来 共享发展机遇

距离秘鲁首都利马约500公里的特鲁希略市甘博仙公司的蓝莓农场里,一片繁忙收获景象。 甘博仙自2009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对华出口产品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蓝莓、牛油果、葡萄等产品受到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的喜爱。


2009年4月,中秘签署自由贸易协定,2010年该协定正式生效,成为双边贸易增长的推进器。今年6月,中秘两国宣布实质性完成自贸协定升级谈判。 得益于自贸协定,秘鲁的非传统产品开始走进中国的千家万户,秘鲁已成为中国蓝莓、牛油果的第一大供应国,藜麦、葡萄、玛卡、羊驼毛制品等商品在中国广受欢迎。据悉,中秘双方正就秘鲁冷冻水果等优质产品输华等问题充分协商,取得积极进展。

“秘中自贸协定为秘鲁农产品出口到中国市场提供了重要推动力。通过降低贸易壁垒、放宽市场准入,自贸协定为秘鲁生产商创造了新机遇,推动了秘鲁农业发展。”甘博仙(中国)公司总经理路易斯·巴南特说,近年来中国成为该公司增长最快、潜力巨大的市场。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华出口,该公司2017年在上海设立了办公室。目前,该公司产品销售网络已经覆盖中国绝大部分地区。

秘中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在双方共同努力下, 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秘鲁第一大贸易伙伴,秘鲁是中国在拉美第二大投资目的地。 2023年,双边贸易额达376.91亿美元。据秘方统计,过去14年,秘鲁对华出口增长325.9%,年均增长率达13.2%。

秘鲁外贸和旅游部副部长特雷莎·梅拉表示,中国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带动了秘鲁出口行业的蓬勃发展。自贸协定的签署极大提升了秘中贸易水平,自该协定生效以来,秘鲁对华非传统贸易出口增长227%,秘鲁成为拉美第二大对华水果供应国。

中秘经贸往来给越来越多的秘鲁中小企业带来新机遇。秘鲁羊驼毛制品品牌“温暖驼”连续7年亮相进博会,受到中国消费者喜爱。“温暖驼”品牌如今已入驻中国30多家商场,开拓了电商销售平台,年销量超3万件。

秘鲁出口商协会主席胡里奥·佩雷斯表示,2010年至今,中国在秘鲁非传统产品出口市场的排名从第九位升至第五位,显示出两国巨大的经贸合作潜力。该协会将推动更多秘鲁优质产品出口到中国,实现互利共赢。

建设基础设施 促进民生改善

在利马以北约80公里处,中国港湾—中交四航局联营体承建的钱凯港项目现场,排列整齐的蓝色岸桥正繁忙运作,20余辆无人驾驶运输车将到港集装箱有条不紊地运送到港区堆场。


自2021年开工建设以来,“从钱凯到上海”成为秘鲁的流行语,随着项目建设即将完工,这句流行语正从愿景变为现实。中拉之间的这条陆海新通道将显著缩短海运时间。钱凯港还将通过隧道与泛美公路相连、直达利马,极大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和区域互联互通水平。

秘鲁经济与财政部部长何塞·阿里斯塔表示, 钱凯港作为秘中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将极大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提高秘鲁产品竞争力,开拓市场机遇,推动秘鲁成为区域物流枢纽。 “秘中合作空间广阔,秘鲁政府愿继续努力促进双方在更多领域开展务实合作。”阿里斯塔说。

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一批中国工程建筑企业积极参与秘鲁道路、桥梁、机场、港口、学校、医院、水务项目,为该国基础设施建设作出突出贡献,为秘鲁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走进位于秘鲁拉利伯塔德大区的哥伦比亚共和国学校,学生在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教室专心听讲,幼童在游乐场嬉戏玩耍。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完全是另一番景象。2017年,当地遭遇严重洪水灾害,学校渗水严重,大片墙壁开裂,老旧的校舍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为解决这一问题,由秘鲁国家基础建设局出资,中国电建水电十一局承建该校重建工作。新校舍今年8月正式交付,占地约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分为幼儿园和小学两大区域,可容纳超过1000名学生。焕然一新的学校有教室、行政办公室、图书馆、电脑室、科技室等,还有篮球场以及厨房、餐厅。

“新校舍设计合理,设施完备,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安全和现代化的学习环境,学生和家长们都很喜欢。”校长于莉·阿拉尔贡十分感谢中国企业参与学校重建工作,认为这不仅造福学生,也推动了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期待秘中两国持续深化合作,给我们带来更多福祉”。

开拓合作领域 推进绿色转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