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香港凤凰周刊
《凤凰周刊》凭借正直媒体人的良知与敏感,忠实记录转型阶段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民主和法制发展进程;以海外视角,详解大陆及两岸三地重要事件,在全球华人圈内广受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网  ·  四川舰,来了! ·  昨天  
中国新闻网  ·  尤海涛、李鹏程等8人被罢免全国人大代表职务 ·  2 天前  
南方日报  ·  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日期来了 ·  3 天前  
江南晚报  ·  【江南早报】小米su7遭油车追尾,车主发声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香港凤凰周刊

要重视“死亡税率”背后的隐忧

香港凤凰周刊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1-16 17:02

正文


不久前,内地媒体围绕“死亡税率”引发了一场争论。天津财经大学财政学科首席教授李炜光,发布了由他领衔的“中国民营企业税负问题研究”课题成果。他指出,民营企业的实际税费负担率接近40%,这对企业意味着死亡。他认为“死亡税率”才是“当前经济持续低迷的真实原因”。“死亡税率”的说法,由此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


与此同时,内地两位很有影响力的企业家,也公开指出了中国民营企业高税负问题。一是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中国制造业的税负比美国高35%” ,“除了人力,中国什么都比美国贵”;一是娃哈哈掌门人宗庆后在一次公开演讲中称:“实体经济税费比较高”,“导致生存不下去”,“‘营改增’说降低税收,我看一点都没有”。


这些言论,再次触发了全社会对民营企业高税负的讨论。


为此,有关部门相继发表了系列反对“死亡税率”这一提法的文章,如国家税务总局官网就转载了财政部和税务局所属学者多篇文章,为税负辩护,认为“‘死亡税率’说法不靠谱,更多属于情绪表达”,“表述有片面、不严谨之处”,“‘死亡税率’之说,严重误导了社会公众”,提出要“理性看待宏观税负水平”。


实际上,内地税费之高已是社会定论,否则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没有必要三令五申地要求“清费减税”,只是对是否已成为让企业濒临绝境的“死亡税率”,各方见解可能不同。


李炜光调研发现的许多问题都不容忽视:一是企业所得税比较重,影响到了企业的投资创业和技术创新;二是劳务税高(所谓劳务税就是职工的“五险一金”),2016年最新数据显示,大陆劳务税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三是所有与房地产相关的税费都很高;四是“营改增”之后,由于只有采购原材料的成本可流转出去,但工资、设备折旧、管理费、运输费、融资成本等都不能抵扣,反而增加了一部分企业的税负。即使企业严重亏损,该交的税一样都躲不掉。


在对民营企业的调研中,有87%的企业家认为税负很重和较重,认为税负可以接受的仅占8%,而认为较轻和很轻的仅占1%。这至少说明大陆总体的税负水平已拖累了企业经营,令实业界一身伤痛。


前些日子,世界银行和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也发布了全球企业税负情况报告,该报告统计了190个国家和地区企业税费负担指标的总税率。这里的“总税率”指的是企业税收和各种强制性缴费占商业利润的比例。其中中国内地总税率为68%,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位列世界第12位。世界平均总税率是40.6%,香港为22.9%、新加坡为19.1%、台湾为34.5%。近四年来,世行公布的企业总税率,中国内地一直在此高位徘徊,没有丝毫降低。


应当说,无论是李炜光的调研,还是曹德旺、宗庆后的呼吁,或是世界银行的税负报告,都提醒我们要重视中国民营企业的税负问题。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1月至11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仅3.1%,与5年前同期的25.2%,已呈“断崖式下跌”。这多少标明民间投资正渐趋“寒冬期”,与此同时,制造业企业也在步入“跑路潮”——好的企业搬往欧美,中小企业转战越南、柬埔寨等国。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下行期,越来越多的企业会更加强烈地体验“税痛感”。因为大量企业遭遇到劳动力成本和用地成本提高、产能过剩、利润锐减等困难,承受税负的能力本身就在下降。虽然政府一直在清理行政收费,但有些附加费未减反增,如残疾人就业保障、城建、教育、土地管理等附加费、工会费等,有些地方前减后增或边减边增,使得企业整体负担加重。2015年全国公共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8.4%,但其中非税收入增长28.9%,可见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并未真正减少。


中央决策层是了解税费过高现状的,所以近年来一直提出清费、降价、减税等财税改革目标。近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2017年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同时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以及用能成本、物流成本。这些措施均剑指企业成本太高的痛点。但其中,减税降费的难度或最大,因地方政府财政随着经济下行的压力,实际上收入缺口越来越大,有数据显示,有的省、地区负债率已达100%,100多个市级、400多个县级的债务率甚至超过了100%。对这些事实上已经“破产”的地方政府来说,要它们实施减税降费,无异于虎口拔牙。


但无论如何,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之根本,不可重创重伤,决策高层必须要对来自于民营企业的喊痛声、叫苦声予以重视——不能把自己家辛苦养大的“金鸡”都赶到别人家去“下蛋”,更不能允许杀鸡取卵式的发展方式,而是要给企业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以孵育更多的“金鸡”、产出更多的“金蛋”为根本——真正为企业减少税费负担。这肯定需要长远眼光和有效措施,或减少增值税的比重,或像欧美等国一样只对企业利润征所得税,等等,方式方法可不一,但宗旨必须明确,因为企业只有真正减负了,实体经济才可能重整旗鼓,中国经济的空心化问题才能得以有效缓解,经济发展才能重新积聚活力。


文/周兼明

本文刊载于《凤凰周刊》2016年第2期,总第603期。

 

《中国小老板窥见美国大秘密》

《美国新任总统的中国官司》

《渔人的葬礼:十五年前的灾难记忆》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凤凰周刊》快速订阅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