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二手住宅成交超10万套
同比增47.2%
2024年先后5次优化房地产政策,特别是9月29日出台优化住房限购、取消限售、取消限价等政策,推出“以旧换新”“带押过户”等便民举措,并组织开展“房交会”“好房节”等形式多样的房地产宣传推广活动,房地产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全年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网签成交超过10万套,同比增加47.2%
。其中,一手住宅成交48416套,同比增加30.3%;二手住宅成交54488套,同比增加66.3%。
2、筹建保障性住房10.5万套
供应8万套
2024年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0.5万套(间)、供应8万套(间)
。
加快构建“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住房供应结构,创新开展“深梦启航”“深梦扬帆”系列公益行动,预计可分批提供超过1万套居住房源,已累计服务应届高校毕业生6000余人次。
向地铁(公交)、环卫等为城市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一线职工配租8700多套保障性住房。保障性住房凤凰英荟城项目获得第二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加大公积金支持力度,支持318.33万职工租房提取514.72亿元
,新增发放贷款382.34亿元,支持4.49万户职工家庭购买住房。
首创“房屋交易+公积金提取”联办模式、存量房跨行“带押过户”资金免费托管、商转公“零材料”办理、公积金直付租金等便民服务,实施租房100%提取阶段性政策。
与梅州、惠州、汕尾、东莞、中山五城达成协议合作,实现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贷、缴存互认。
3、推动城中村改造方式加快转型
完成土地供应4.2公顷
完善城中村改造政策体系,印发实施《关于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12项政策文件。
加快推进首批14个拆除新建类城中村改造项目,已完成土地供应4.2公顷
;
首批45个整治提升项目全部开工,涌现山厦新村、平山村等一批优秀项目。
统筹兼顾新旧两种改造模式,1—11月城市更新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58.8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城中村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4亿元。
4、加快推动老旧小区改造
提升居住品质
统筹分类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2024年全市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02个,惠及居民约8.2万户,完成179个老旧小区改造,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加快推进华富北等16个旧住宅区拆除改造项目。加快推动旧住宅区自筹资金改造试点。
全年实施加装电梯400台,累计发放加装电梯补贴2.04亿元
。
城中村“瓶改管”攻坚全面完成,累计安装171万户,新建市政中压燃气管道110公里,新增管道天然气用户55万户,全市管道气普及率达92%。
5、345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
建立年度新建续建重点项目库,345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已完工94个。
推动51家建筑业企业助力“百千万工程”,共认领67个需求项目,其中60个项目为公益性帮扶,帮扶金额约4800余万元。
精细化打造美丽街镇,完成深汕特别合作区“五光十色”都市乡村示范带10个节点项目建设,完成典型村、街道主街范围三线整治工作。
标准化引领打造农房示范县,印发深汕特别合作区城乡风貌规划设计导则、实施农房风貌提升指引及指导图集、村民非商品住宅建设工作指引、农房改造施工管理指南等文件,完成房屋美化557栋,危房整治销号1953栋,绿色农房改造797户。
6、新增绿色建筑2300万平
建筑绿色化、工业化、智能化新突破
2024年,
全市新增绿色建筑2300万平方米
,绿色建筑总面积突破2亿平方米,建筑光伏一体化和“光储直柔”建筑试点项目31个;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54.5%,装配式建筑建设总规模超1.1亿平方米,建设规模居全国前列。
全国智能建造试点工作推进会在深圳成功举行,深圳市智能建造综合评估成绩位列全国第一,累计28条举措纳入全国发展智能建造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智能建造试点项目124个,项目数量居全国第一。
举办首届国际智能建造产业博览会。印发实施《深圳市推动现代工程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加快深圳建筑产业生态智谷总部基地一期、智能建造产业园建设
。
7、深超总累计投资约1068.8亿元
这些总部大楼已投运
2024年片区累计完成深超总总投资约1068.8亿元
。
片区开发初具规模,深圳湾睿印、神州数码国际创新中心等2个总部大楼已投入运营;
中国电子深圳湾总部基地竣工,天音大厦、TCL华星光电、中信金融中心、招商银行全球总部等4个总部大楼实现主体结构封顶;
恒力大厦、京东深圳总部、OPPO总部等8个总部大楼正加快主体结构施工。
片区市政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正在抓紧施工,滨海大道(总部基地段)交通综合改造工程已全线贯通。
启动全市22个重点片区第六立面提升,完成70万余平方米城市空间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