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实验万事屋
文献总是乏味,科研一向无聊,“实验万事屋”旨在拯救医界同仁于寂寞无聊,每天坚持抖落科研内幕,分享实验心得,搜集科研资讯,激发您的科研兴趣,传授实用的科研方法和思路。做不做科研,从医之路大不同,在这条布满荆棘的科研道路上,我们与您一路同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研圈  ·  Science一周论文导读|2025年2月14日 ·  昨天  
社会学理论大缸  ·  如何系统学习理论、搭建理论地图?|宇凡问答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实验万事屋

我博士生师弟问,没钱做单细胞,能不能换代谢组学赛道?看了这中国科大17.6分的Treg细胞代谢的大子刊,我劝他想开点……

实验万事屋  · 公众号  · 科研  · 2025-02-23 08:20

正文

代谢组学研究究竟能挖掘出怎样的生物学机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医学院发表在影响因子高达 17.6 分的 Science 子刊 Sci Immunol 上的这篇文章,给出了饶有趣味的答案( 其实代谢组学,作为一种组学,也就是同归纳法来进行数据的分析,通过米勒五法的求同求异法,找出不同分组内的差别,以此来提出假设,不清楚归纳法和米勒五法,以及科研推理的假设的话,可以去看看《科研的推理和逻辑:从实验台到咖啡桌》、《列文虎克读文献》和《信号通路是什么鬼?》系列 )。这是夏老师在 PubMed上冲浪时偶然发现的文章,该研究聚焦于微环境中 Treg 细胞受鞘氨醇合成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抗肿瘤免疫抑制现象。

研究伊始,科研团队着手分析肿瘤微环境(TME)中的代谢组学变化,旨在精准识别 TME 中含量增加的物质。( 下面这个热图大家应该都能看懂了,也就是通过组学分析的结果,在图中显示各个分组中不同物质的量的多少,这个在《夏老师带你读文献》里也都介绍过,可以去看看 )结果显示,TME 中大量与鞘脂合成相关的底物显著富集。

既然 TME 里鞘脂合成的底物明显增多,那么在这样的微环境下,会对 TME 中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 Treg 细胞产生何种影响呢?( 这一研究思路极富创意,恰似原材料供应增加必然会对其消费市场造成影响,其实这样的假设,也是基于已有结果而提出的,提出假设,则是一篇文章,或者一个课题得以推进的关键 研究人员首先将目光投向 Treg 细胞中的 SPTLC2—— 一种鞘脂合酶。他们发现,相较于脾脏中的 Treg 细胞,肿瘤微环境中的 Treg 细胞 SPTLC2 表达水平更高。

随后,研究人员进一步探究 SPTLC2 的表达是否受细胞因子刺激。为此,他们运用多种细胞因子开展分析,结果发现抗CD3抗体(可诱导激活 Treg细胞)能够有效激活 SPTLC2 的表达。抗CD3抗体通过激活 SPTLC2 的表达,进而激活了肿瘤微环境中 Treg 细胞内的鞘脂合成过程。

鉴于 TME 中的 Treg 细胞与 SPTLC2 的表达呈现高度同步性,研究团队大胆提出假设:SPTLC2 或许是 Treg 细胞发挥关键作用的基因。为验证这一假设,他们借助 Cre - LoxP 系统特异性敲除 Treg 细胞中的 SPTLC2( 此处采用 Cre 与 FOXP3 启动子结合的方式,也就是利用重组酶Cre和LoxP位点,对基因进行敲除或者敲入,在这里他们利用Cre-LoxP系统,实现了 Treg 细胞中 SPTLC2 的特异性敲除。若你对 Cre - LoxP 系统不甚了解,可阅读《列文虎克读文献》进行深入学习 ):

实验结果表明,特异性敲除 Treg 细胞中的 SPTLC2( 此过程实则遵循柯霍氏法则,通过移除某个关键因子,来展示其对于功能的影响,在这里他们敲除SPTLC2 来分析其在 Treg 细胞中的功能和影响。若你对柯霍氏法则不熟悉,可以看下《科研的推理和逻辑:从实验台到咖啡桌》和《列文虎克读文献》 ),能够有效抑制 Treg 细胞的分化,同时显著增加 TME 中抗肿瘤相关的 CD8⁺ T 细胞数量,增强 TME 中的抗肿瘤反应。 回顾最初对 TME 中鞘脂合成底物丝氨酸含量的分析,为明确 SPTLC2 对 Treg 细胞的功能影响是否依赖于丝氨酸,而非 其他功能,研究人员深入分析了丝氨酸对 Treg 细胞的影响, 以及敲除 SPTLC2 后丝氨酸的作用变化。 结果显示,丝氨酸能够促进 TME 中 Treg 细胞的积累,且这种促进作用依赖于 SPTLC2。

既然 SPTLC2 可能通过促进鞘脂合成影响 Treg 细胞,那么其产物是否为影响 Treg 细胞分化的关键因素呢?这一假设别出心裁。通过对 SPTLC2 下游产物的细致分析,研究人员发现 SA(鞘氨醇)对 Treg 细胞的分化具有显著影响,可促进 FOXP3 的表达,同时抑制 T 细胞中炎性相关因子的表达。 那么,SA 究竟是如何影响这些基因表达的呢?( 在这里其实就是为了之后的假设迭出代的提出,预设了自己的想法,如果SA能影响基因的表达,那么对于下游基因的表达变化,肯定会做出贡献,但要分析这个过程,就需要查看SA对于下游基因造成的表达差异具体是什么,假设的迭代在这里充当了一个课题推进关键的推动剂,不清楚假设或者假设迭代的话,可以去看看《科研的推理和逻辑:从实验台到咖啡桌》和《信号通路是什么鬼?》系列 ):

为解答这一疑问,研究人员进行了 SA 处理后的单细胞测序。结果发现,SA 可诱导部分基因表达,而这些基因的激活均受 PD1 影响。进一步溯源,PD1 的启动子上结合着 c - Fos( c - Fos 是较为常见的转录因子,位于 MAPK 信号通路中 ERK 的下游,而MAPK信号通路在免疫细胞的研究中,或是与炎症相关的反应中,都比较常见,若你对此信号通路不熟悉,可查阅《信号通路是什么鬼?》系列中的 MAPK 信号通路相关内容 )。基于此,研究团队提出大胆假设:鞘氨醇通过 c - Fos 影响 PD1 的转录,进而促进 FOXP3 的表达,实验结果也初步证实了这一可能性。

鞘氨醇又是如何影响 c - Fos 的呢?研究人员推测两者能够结合,且这种结合会影响 c - Fos 的转录活性。他们在分析二者的物理结合后,对 c - Fos 上与鞘氨醇的结合位点进行突变,并以突变体和野生型开展下游分析,旨在探究鞘氨醇与 c - Fos 无法结合时,是否会影响 c - Fos→PD1→FOXP3 通路中 FOXP3 的表达。 这是文章中验证最为严谨的环节之一,研究人员并未简单粗暴地敲除 c - Fos,而是将验证重点聚焦于 c - Fos 与鞘氨醇的结合,有效避免了 “肯定后件” 的逻辑谬误(若你对 “肯定后件” 概念不了解,可阅读《科研的推理和逻辑:从实验台到咖啡桌》和《信号通路是什么鬼?》系列) 。结果表明,鞘氨醇→c - Fos→PD1→FOXP3→Treg 细胞分化这一过程依赖于鞘氨醇与 c - Fos 的结合。

那么,鞘氨醇与 c - Fos 的结合是否会影响 c - Fos 与其他靶基因启动子的结合呢?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鞘氨醇对 c - Fos 下游靶基因启动子结合的影响,结果显示,鞘氨醇能够促进 c - Fos 募集到靶基因的染色质可及区域,进而促进 c - Fos 下游的转录过程。

总体而言,这篇文章的研究思路颇具启发性。研究人员从微环境中的代谢组学差异入手,逐步深入剖析 Treg 细胞中响应代谢变化的基因,进而揭示代谢产物对 Treg 细胞分化的影响:

在机制假设方面,研究团队表现得较为大胆,鉴于鞘氨醇对 FOXP3 表达的影响,直接假设鞘氨醇与 FOXP3 上游的 PD1 上游转录启动相关的 c - Fos 存在关联,而未先考虑 FOXP3 相关转录因子与鞘氨醇的联系,或分析 PD1 蛋白与鞘氨醇的结合,逻辑上略显跳跃。然而,研究结果令人满意,真正做到了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尤其是在验证鞘氨醇和 c - Fos 结合对下游表达变化的影响时,实验设计严谨周密。综合来看,这无疑是一篇值得深入研读的优秀论文。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若你对该研究感兴趣,不妨查阅原文深入探究。 祝愿大家在科研探索中目光敏锐,有所收获!

喜欢夏老师讲文献 的话, 可以点点星标,点点赞,点点“在看 ”,多分享多转发。

公众号回复“公克”,没事可以翻翻精华帖,里面有不少宝藏工具, 当作是科研过程中的一种调剂也是不错的选择哦 科研并不一定要这么无聊又尴尬



图片
目前夏老师已正式出版11本书,想要的可直接点以下微店小程序直接购买:
《“一本正经”的基础实验手册》适合刚入门的科研小白;
《实验万事屋》适合刚要入门的科研菜鸟;
《夏老师带你读文献》是教你们如何读文献(含科研解迷彩蛋);
《列文虎克读文献》通过文献精读讲解简单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及原理;
《轻松的文献导读》通过几篇不同风格、不同领域的文章解读,简单讲解了文章的思路和逻辑性;
《信号通路是什么“鬼”?》系列(1-5)(含科研解迷彩蛋),介绍各种信号通路,每条信号通路配有对应SCI文章的解读,由表及里;
《科研的推理和逻辑——从实验台到咖啡桌》给你讲讲科研中的推理和逻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