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讲武堂
腾讯网军事频道出品。专业军事评论,解码环球军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最红安  ·  古朴而美丽的传统村落——红安祝家楼 ·  12 小时前  
最红安  ·  古朴而美丽的传统村落——红安祝家楼 ·  12 小时前  
重庆之声  ·  二十四节气丨雨水落,万物生 ·  昨天  
福州日报  ·  错过再等一年!周末福州这里人人人 ·  3 天前  
福州日报  ·  错过再等一年!周末福州这里人人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讲武堂

踢馆 | 图95与F22贴脸侦察多年,为啥俄罗斯对隐身战机的理解还这么差?

讲武堂  · 公众号  ·  · 2021-01-24 16:48

正文

怎样天天看《踢馆》?只要打开微信,进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众号搜索里输入“讲武堂”,就可以关注我们公号啦,第一个结果就是我们哟。

今天堂主忙,早踢早收工。

战略忽悠局提示 :欢迎大家关注腾讯军事 讲武堂 微信公众号,更欢迎各位以留言的方式向我们提问题,只要是有关军事领域的,在我们《讲武堂》微信公众号的最下面留言栏中先输入 #踢馆# 标签,然后写下您的问题,通过后台筛选后(在不违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讲武堂就会解答您的疑惑,我们的口号是 无所不知,欢迎踢馆!




追求学♂问的分割线


问:楼主你好,如果说F-22刚出来的时候,俄罗斯说它隐身差是自己电磁理论弱导致的。那么F-22服役这么多年了,都已经在北极拦截轰炸机很多年,俄罗斯应该有更直观的认识,为什么对隐身还是认识这么弱智呢?

因为F-22都挂着龙勃透镜嘛……

图:挂着龙勃透镜的F-22,腹部那个小黑球就是。当雷达波通过龙勃透镜时,透镜会将雷达波聚焦,并沿着原方向反射回去,雷达反射界面面积会大很多,俄罗斯所获得的数据参考价值不大。


当然这只是皮一下而已。

官僚机构,存在的核心意义是维持自己的存在,如果存活了就保证自己的不断增殖,至于要做什么事情、做成什么事,那不重要。

对于俄罗斯的军工官僚体系来说,保证自己有项目能做下去、能让研究所生存下去就是最大的成功。苏-57研制时期的最核心问题,是普京需要他们尽快出项目来填补防空的大漏洞,印度也需要尽快看到自己的隐身战斗机服役。

图:一开始俄国打算拉着印度搞FGFA,根据2011年达成的计划,印度支付了预期总成本的50%,但印度真正参与的份额却只有13%。印度已为初步设计支付2.95亿美元,俄国建造了6架原型机,在印度的反复请求下, 俄已同意在2014年进行一次演示飞行以作技术评估,让出席现场的印度团队感到惊讶的是,俄罗斯不允许他们接近飞机。

但是你看现在苏-57服役这速度,就这样的四代半战斗机都比五代机的歼-20还慢得多,比F-35更没法说了。如果真要做隐身飞机,那2030年能投产不?

实际上现在俄罗斯连能整机测试的大型微波暗室实验都未必有,各种隐身设计的基础设施都缺乏。去年有人吹苏-57隐身测试,结果只拿出来机头放在微波暗室内的照片,那稍微懂点的都知道,这其实是电磁兼容性测试不是隐身测试啊……

图:只有机头段放进微波暗室的苏-57。

图:整机吊进微波暗室的F-35。

还有隐身需要更先进的工艺和更细致的生产管理,不然造出来就跟FC-31像橘子皮一样不隐身了,而这都是需要高额投资和较长时间准备的,赶工应付普京和印度人,哪儿能这么沉下心来?

图:苏-57的工艺水平,座舱盖这么大的缝隙。

图:武器舱盖的缝隙更大,倒也不用担心座舱盖。有消息称,因为结构强度不足,苏-57弹舱内只能装加强结构的支架,所以才迟迟不敢开舱展示,这个可信度很高。


所以就只能卖自己老脸,在期刊上面发文贬低对手的隐身水平,给军官们制造“其实我们的苏-57和F-22一样隐身,比歼-20强多了”的假象。

图:PAK-FA也就是苏-57项目的总设计师达维登科认为,F-22A的RCS在0.3-0.4平米之间。这么一比,苏-57确实在隐身上不算差嘛。


问:堂主!再踢一脚,说说对讲机吧,几十年过去了,这个东西怎么还和大哥大一样笨重,就算特种队员也是把降噪耳麦插到古董对讲机上吧?手机都已经换了多少阶段了。前段时间中印边界,我方士兵走失到三哥那边喝茶,巡逻队应该每人配一个。结合当前技术,在对讲机上融合定位功能现在不是什么难事啊,我古董手机都可以,为什么就不装备呢?

因为手机的工作原理和对讲机完全不一样啊……

手机一般都说叫做蜂窝式移动通信设备,他的核心构成不是我们手头的手机,而是到处布置的基站,固定的基站负责很小范围内的通信,我们在运动中只是在不同基站切换而已。

图:基站架在铁塔或高楼上,市区内几百米到1公里一个基站,市区外因为没有那么多楼房遮挡,可以几公里到十几公里一个基站。

所以通过不同基站和手机通信的时间差、相位差,是很容易很简单的直接定位出来手机位置的。但是这个前提就是手机必须围绕基站这种核心节点组网,一切通信都必须通过基站。所谓定位其实不是手机自己测量自己的位置,而是基站测量以后把你的位置发到你的手机上。

图:手机如果不用GPS定位,就是基站给你定位,通过比较多个基站的信号抵达时间,确定手机的位置,原理和GPS一样。

而对讲机是不存在基站的,本身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复杂拓扑结构,每一个机器都可以不依赖其他任何一台机器和网络内任何其他机器通信,这话好像有点套娃?

既然去了中心化,那大家都是对等的对讲机而不是位置固定功能强大的基站,那单纯的手机除非靠GPS/北斗,否则也没法实现定位啊……

图:军用对讲机要保证几公里、十几公里范围内的清晰联络,所以发射功率较大、耗电较高,这样体积就下不来。

图:要实现单兵导航、实时高速通信都可以做到,现在就能做到,甚至现在就有设备可以采购。但这一切都要钱,所以一般是配给特战部队等少数单位,边防部队还轮不到。


问:堂主您好,您的栏目我非常喜欢。苏联在反导上可以讲也是下了大本钱的,搞了狗窝、橡皮套鞋这些东西。我想请问您对苏联反导领域技术水平有什么看法?好好说话,咱不带张嘴就黑滴。

黑啥啊?60年代的东西放到1202年,说啥性能说啥实战效果,你信么?

实际上就是60年代美苏都搞了的货色,无非就是相控阵雷达指挥下的高层大型导弹,加大气层底层的超高加速导弹,使用核弹头来拦截洲际导弹。美国人服役就觉得毫无LUAN用,几年后直接拆了而已。苏联人继续留用,还做了一些升级,包括雷达升级了几次。

图:橡胶套鞋拦截弹,这种圆锥形结构一看就是高加速度的类型,以此分散前部气动压力。

图:导弹采用地下井发射,为了抗核打击还采用悬挂部署方式。

图:A-135预警雷达站莫斯科地区分布图。

但是换汤不换药,导弹的基本设计和原理都没变,还是那一套。除非相信苏联人有什么黑科技,比美国强得多,否则没有任何道理能证明美国的核弹拦截不管用,苏联的管用。

第一发拦截很可能就让自己的整个导弹预警系统因为电磁脉冲崩溃,而且拦截成功率本身就不高,单发拦截导弹弹体和一发完整的大型洲际导弹没区别,比一个弹头的投送成本高得多。别人一个导弹打1发过来,就得用10发同样贵的导弹拦截?这谁都养不起,还不如多部署点洲际导弹强化威慑。

图:核电磁脉冲是核爆炸瞬间产生的一种强电磁波,杀伤半径随爆炸高度升高而增大。核弹爆炸过的区域,雷达在几十分钟到几小时内都会因为空气电离而无法正常工作,如果被强电磁脉冲烧毁那就得直接送修。

图:A-135的53T6拦截弹发射,这个弹就是加速性特别好,可以迅速冲上天去拦截来袭弹头,问题是价格也太贵。中俄前几年进行了首次战略反导联合演习,就可以确定我国技术上已经比俄国人好,不然他们不会同意。

实际上到了现在,中美的动能杀伤拦截器都有好久了,俄罗斯还在嘴犟说这套没用,还是要靠爆炸乃至核弹杀伤的S-500,就知道苏联/俄罗斯的反导拦截系统是啥水平了。除了雷达站部署规模大以外(还是苏联40年前的电子技术水平),也没啥值得谈的。

图:动能碰撞杀伤器悬浮试验,这是动能拦截弹的必要前置条件,用于测试发动机和控制系统,堂主大约15年前就知道我国做过了。如果俄国人能做,他们一定会大肆宣传。


问:请堂主介绍下美国波音公司研制的“航天发射系统”(SLS)火箭芯一级点火试验,除了软件问题,不知道其硬件方面采用了哪些新技术。软件操控新老硬件协同方面,是否有所滞碍呢?

SLS是NASA登月计划中打算使用的超大型火箭,和廉价的马斯克方案(马斯克记得打钱)比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你看马斯克那不锈钢飞船闪闪发光,看起来就是暴发户档次,哪儿比得上SLS的SSME发动机才是真正至尊之选。

图:太空发射系统目的是维持星座计划以及取代已经退役的航天飞机,使用航天飞机固态助推器和主发动机的改进版本RS-25D/E。

图:未来系列化发展计划,有效载荷从70吨要提高143吨,月球轨道入轨重量从27吨一路提高到46吨。

猎鹰的发动机算起来相当于普桑的话,那SLS的发动机就相当于超跑了。SSME也就是航天飞机主发动机,是当代第二大但是比冲最高的氢氧动力发动机,单纯推力也只比液氧煤油的RD180和简单循环氢氧动力的RS68差,是当前还在生产使用的第三大推力和最强悍液体发动机。箭体的各种先进技术也都是堆满了的,共底储箱之类都有。

图:SLS的火箭燃料箱由复合材料制造,这照片真是美轮美奂。

不过这些先进带来的性能增益太小,毕竟只有四台SSME只能提供900多吨推力,剩下还得靠两根航天飞机用的固体助推器。本质上其实就是80年代就提出来的一次性货运版航天飞机而已,或者美国版本的能源火箭。而且航天飞机主发动机非常昂贵,以前都是要回收反复使用了,现在SLS上一次性用那真是非常奢侈,就和苏联的能源级火箭一样了。

出问题其实很正常,SSME发动机不是新生产的,而是老的存货,在仓库里面放了十几年天知道是啥状态……

图:1月16日SLS核心级上的4台发动机测试,计划持续燃烧485秒,但仅在67秒后就提前关闭。NASA官员称,发动机提前关机与硬件无关,是由故意保守设定的测试参数触发的,旨在确保测试期间核心级的安全。


问:堂主,我在想中型、轻型旅用122榴弹炮都很正常,但是重型旅的plz-07重25吨左右,却只配一门只有推弹机的122炮,是不是过于大马拉小车了点?听说155炮因为最小射程过大,和120迫榴衔接不好,所以无法装备到旅级,那能不能在plz-07的基础上搞一个双管122炮?

实际上搞122自行炮,本质是因为我们当时做不好155炮……

122一切都是现成的,步战车底盘、普通的炮,就是凑合做一个炮塔装上就行,比起二战美国人搞M7、德国人搞黄蜂难不倒哪儿去。

图:07式是典型的因简就陋,不需要开发什么东西,研制速度就快。

而搞155炮,发动机、变速箱、炮控、火控、指挥、自动装填、炮管、弹药,甚至连履带和负重轮这种看起来最没有含金量的东西,都全是新的,跟以前的基本没一点兼容。当时搞的时候我军也是七上八下,要是拉胯了咋整?所以为了心理安慰,总得找一个技术上简单可行的来兜底吧。

图:我国最早开发的155自行火炮是出口的PLZ-45-155,因为是外贸装备,所以可以使用很多进口零部件,开发自用武器时可不行。

至于最小射程过大这种问题,就呵呵吧,德国人PZH2000不也一样直接下发到旅级么?美国人新的58倍炮之下也没有105毫米榴弹炮啊,他们的120毫米迫击炮射程比我们的120毫米迫榴炮还短得多,也没抱怨不能衔接吧……哪儿那么多事啊,这种纯属是拿落后当先进,为落后找理由。

图:德国RCH155榴弹炮自重只有23吨,比07式122榴弹炮还轻。

图:卡车底盘的AGM榴弹炮,要说轻便这还不够?


问:我也问个船舶问题,美国的合众国号邮轮巡航速度可以达到35.5节(可以保持这个航速做长达数天、英国至美国的跨大西洋航行),吨位比衣阿华级战列舰还要大一万吨,动力系统与衣阿华级战列舰完全一样,但为什么衣阿华级战列舰的最大航速只有33节,而且也不能保持这个航速连续数天航行?好像蒸汽轮机时代普遍存在这个现象,吨位更大的高速邮轮可以长时间高速巡航,吨位小、功率差不多的巡洋舰却不行。

这个第一是线形的问题,战列舰首先是战舰,要考虑的是作战能力,而对于战列舰来说防护非常重要。虽然二战时期已经普遍使用了重点防护模式,只保护首尾炮塔之间的核心区,首尾部分作为可以放弃区域存在。但是这个放弃的前提,是首尾哪怕损失了也不能影响整体浮力、导致直接沉没。因此战列舰的长度不可能拉到太大,太大了首尾的浮力占比就太高了。

图:衣阿华级的装甲盒布置图,中部灰色区域是装甲盒,首部船体很窄,尾部较短还容纳了操舵系统的装甲盒。

所以衣阿华的满载吨位是57000吨,只有262米长33米宽;而合众国吨位是47000吨,小了一大截,长度却有287米宽30.9米,这长宽比就分别是7.94和9.29,比伯克和提康德罗加的差距还大。合众国的动力系统功率比衣阿华实际上还大两万马力,加更细长的船体,跑得快是自然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重庆之声  ·  二十四节气丨雨水落,万物生
昨天
互撸漫话  ·  不要在我面前说别人坏话
7 年前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  两步搞定,App断网提醒设计
7 年前
数字营销微刊  ·  “包容审慎”视角下的微商创新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