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和 DeepSeek 的结合,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如此迅速的大踏步,在微信不常见。
因此昨天 APPSO 主编李超凡昨天的一句评论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不仅各大官媒纷纷引用,还登上了微博热搜第一。
微信曾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里程碑产品,在这两年兴起的 AI 浪潮中,微信很少会被纳入讨论,但微信也在悄悄进行一些尝试,在接入 DeepSeek 之前,微信已经尝试将 AI 智能折叠在搜索框里。
张小龙曾在 2019 年的微信公开课上表示,希望通过产品分析他的价值观。
虽然近年张小龙已经几乎没有公开发声,但据 APPSO 和多位微信员工交流中得知,即便是微信很小的功能改动,张小龙依然会亲自审核。
因此我们相信,这次微信接入 DeepSeek 一定程度上依然能反映微信和张小龙的产品价值观。这背后有不少问题值得聊聊。
业界一直在寻找大模型的 PMF 「Product Market Fit,产品和市场达到最佳的契合点),以至于涌现各种 AI +xx,所有事情似乎都值得用 AI 重做一次。
这未必是唯一正确的路径,微信告诉 APPSO ,搜索场景接入大模型,是为了提升搜索的智能化和精准度,如更好地理解用户的搜索意图,分析和处理复杂的查询内容等,根据用户需求在搜索场景中接入了包括混元、DeepSeek在内的大模型。
我们认为拥有中国最大关系链条的微信,是在用社交重塑 AI 的落地场景。
APPSO 在实测提到,用户无需跳出微信,即可完成「提问-获取答案-社交分享」全流程,满足即时性需求(如旅行攻略、工作资料查询后直接分享给好友)。
这对微信内容生态是一个很大利好,可以大大激活历史内容,2000 多万公众号的旧文可以通过 AI 搜索推荐重新在社交链中流通,甚至开启公众号生态的第二春。
公众号这个中文互联网生态优质内容最为集中的平台,对近 14 亿用户来说无需学习就能享受 AI 的红利,这可能覆盖面最大的科技普惠。
从这个角度来说,不是微信需要 DeepSeek,而是 DeepSeek 需要微信。
没有 DeepSeek,微信还是
国民级应用。微信接入 DeepSeek后,DeepSeek 就产生了质变,真就可以畅想国运级 AI 的蓝图。
张小龙把微信的源动力总结为两点:
1. 做成一个好的、与时俱进的工具性产品。
2. 帮助创造者体现价值。
目前微信接入 DeepSeek 的合作其实还比较浅层,未来如果实现检索增强生成(RAG)与微信内容的结合,AI 搜索将不再只是工具,而是连接用户与生态的「神经中枢」。
微信可能进化成「场景化 AGI」,例如搜索「季度财报模板」直接跳转腾讯文档智能生成,基于小程序、视频号、微信小店等模块还能孕育出大量的可能。
微信独有的「数据-服务-社交」闭环能力,让 AI 有可能同时调用:
这与张小龙的「系统思维」很相似,技术必须服务于生态整体,而非割裂为独立功能。微信目标是做一个连接世界的工具,从而自发生长出一个系统。
去年包括 AI 六小龙在内的大模型公司创始人,但凡接受采访都有极大概率被问到同一个问题:AI 时代的杀手级应用什么时候来?
因为迄今为止,几乎没有一家公司或一个产品验证了在 C 端的商业模式,哪怕是 DeepSeek 豆包 kimi 月活也只是几千万,智谱 、零一万物、百川智能有很多一部分营收还是来自 B 端。
但「超级入口+超强模型」的王炸组合,可能开辟一种新的模式。
当价格战从单纯让利转向系统性成本优化,更低的推理成本和亿级的用户群,能让更多个体和企业低成本入场快速试错,一人公司或许会变得更加普遍。
以前 AI 是工具箱里的锤子,现在它变成了建造整座房子的脚手架。
这大量 C 端场景的功能被 AI 产品化后,AI 杀手级应用可能就会诞生,这些应用可能不是因为 AI 而诞生,并非 AI native,但却能创造一个全新的应用生态,但那时应用的概念也不存在。
在灰测的讨论中,一些用户提到微信是否会用朋友圈和聊天记录作为 AI 语料,甚至用 DS 做一个 AI 好友放在聊天列表里。
虽然微信回应明确,AI 搜索仅整合公众号及互联网其他公开信息,不会使用用户的个人信息和相关隐私信息,但我却萌生出一个念头——
我们或许能拥有一个 AI 分身账号。
现在数字主播已经能零失误播新闻,但这还不是真正的数字分身。
尼葛洛庞帝曾说,「信息 DNA」正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微信事实上已经形成一个线上的中国社会。
抛开数据隐私等合规问题,微信是最有可能塑造一个 AI 数字分身的,毕竟这里汇聚了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大量数字资产。
如果微信推出一个 AI 分身 ID,微信不再只是社交工具,而会进化为「意识工具」,成为用户数字人格的载体,这也是「让产品成为器官延伸」更终极的形态。
「ID 即人」是微信的底层逻辑,但将 ID 从符号系统升级为意识系统。AI 分身或将重新定义社交的本质——从信息传递升维为意识共振。
从春节前夕至今,中国AI领域六小龙(智谱AI、月之暗面、MiniMax、百川智能、阶跃星辰、零一万物)受到的影响可能是最直接的。
今天 MiniMax 和阶跃星辰已经开始陆续接入 DeepSeek ,其他家可能也正在准备或内部讨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