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破小是一线的特殊物种。
一线城市居不易,才让老破小成了刚需们的抢手货。
放到二线城市,压根不存在这种问题,新区有大量新房源供刚需、改善、新移民们选择。
但在一线城市,刚需想上车,首选要纠结的一个问题就是:
到底是选「老破小」还是「地段偏僻的次新房」?
这两种房子因为总价低,成了首付预算有限的刚需们的首选。
做了张表:
老破小最致命的问题在于「楼龄老」,而贷款年限直接和楼龄挂钩。
次新房能贷满30、25年,老破小却只能贷十几年,月供自然就多,而这么高的月供,明明可以去买更高总价的房子。
这便是老破小的尴尬境地,且不论居住质量,它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弱了。
而且越来越不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户型硬伤较多。单价也高,未来的升值空间一定不如近郊此新。
尽管如此,我自己在北京上车,还是用脚投票了老破小。
其实当初也非常纠结,同样的首付预算,完全可以去龙泽霍营买个80平以上的,靠近西二旗。
纠结了一番,我和女朋友未来也没有要孩子的打算,还想在职场上多花精力。
未来可能的工作地点主要集中在:东三四环版块、大西二旗版块、大望京版块(北京主要产业地),还是选择位置相对居中,去三个产业区相对方便的老破小。
没办法,有得必有失,谈不上对错,刚需就是这样。
但我强烈建议未来有要宝宝打算的读者,一定要买面积大的次新房,地段偏些也无所谓。有了孩子,老人也得常过来,人一多,对面积非常渴求。所以一定买大,否则日后置换麻烦还费钱。
对于想上车老破小的读者,也有几个实用建议:
地段地段地段,这是老破小最核心的优势。比如在北京,其实很多好地段的老破小单价也不贵,那肯定要优先选。
户型,60平米是红线,尽量超过这个面积。这么做的好处是可以得到还说得过去的客厅。50多平的老破小,都要牺牲一个卧室当客厅。
房龄,前面提到过。砖混结构尽量买1997年以后的,钢混结构尽量买1987年以后的,都可以贷足25年。住个五六年,接盘者还可能贷20左右,压力不大。
一线楼市的一个真相是:
市场是分层的。
正常情况下,市场大部分交易量来自置换,即卖刚需买改善。
然而现在限购了,改善被卡死,6成的交易量来自刚需,成交总价在500万以下。
而真刚需的首付预算非常有限,能买起500万都算好的。
大部分的刚需真实预算最多200万,对应300~400万总价区间。
这种房子在北京是血海市场。
加上地段好、品相好的老破小;近地铁、品相好的次新房,数量就更加有限了。
所以刚需盘多少都有些溢价,没办法,供需决定的。
因此「内在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样的单价,一定要横向比较。
挑个地段好,小区尚可,户型没硬伤的。
罗列下「人生要选对」星球里这两天的精华帖:
# 深圳落户一二三
# 九四年,我们发生了重要转向
# 普通人的经济学很简单
# 星球对还没毕业的大学生价值最大
# 什么样的赌博可以碰?
# 房价收入比要分城市而论
# 说说金融行业的「三胖」
# 公务员的工资哪来的?
# 总结下二线城市的好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