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warfalcon
想每年读完100本书吗?想在100天内培养一个好习惯吗?想搞定拖延和注意力不集中吗?关注我,让你成为一个行动者,跟几十万读者一起成长,欢迎参加100天行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王路在隐身  ·  我坚决不看任何AI写的东西。 ·  昨天  
界面新闻  ·  韩束母公司CEO回应为引进AI而裁员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warfalcon

通过多巴胺来搞定拖延法,让你立刻行动

warfalcon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9-10-08 22:03

正文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书籍是《超级大脑的七个习惯》,通过训练自己的大脑,我们不仅可以提升问题解决能力,而且还能让人生变得更高效、轻松、富有活力。


2019年第103本书



作者菅原道仁,是一个神经外科医生,通过脑科学和心理学的方法帮助自己提升行动力,老实说道理大都知道,但作者的描述方法和角度有些新意。


把书中对抗拖延症的方法,做下分享。 千万别停留在阅读上,试着应用下文章中的建议,去立刻行动。


增加行动力的基本物质


巴胺控制法




体步骤如下:


Step1 自我暗示


所谓安慰剂效应,即指病人虽然获得假药,但由于相信“药品有效”,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在术后镇痛、咳嗽、头痛、焦虑、感冒等各种症状中,安慰剂效应竟对21%~58%的症状有效。


每一天,我的各方各面都在不断变好(Day by day, in every way, I'm getting better and better)。


库埃疗法的精髓在于不断重复这句话。


关键就是在起床后、睡觉前等放松的时刻,大声念出这句魔法般的话语,约重复20次。


其理由从脑科学的角度可解释为: 越是放松的状态,大脑越容易渗透语言的真谛。


Step2 将大目标分解成阶段性小目标



直接挑战大目标,而是将大目标细分为阶段性小目标。 如此一来,每次达成小目标时,都能品味成功的喜悦。 换言之,即踏踏实实地积累小小的成功体验。


请将重点放在反馈的次数,而非目标的重要性或达成度。


如果细分为“以年为单位”“以月为单位”“以日为单位”的阶段性小目标,实现大目标的可能性就会大幅提高。


Step3 促进多巴胺分泌


多巴胺可以让人记住达成目标后的成就感与充实感。 因此,也被称为“快乐物质”(与快乐相关的脑内物质)。


多巴胺与记忆力、注意力、情绪、睡眠、学习等各种人体机能息息相关。


广泛分布着大脑皮质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mesolimbic dopamine system)是最重要的奖励机制神经系统。


接收到预期奖励的信号时,“伏隔核”(accumbens nucleus)通过增加多巴胺的分泌来进行反馈。


当大脑察觉“可能发生大事件”时,无论事件好坏,为了保护自己必须马上行动起来。 因此,我们变得干劲十足。


换言之,只要能成功营造类似状态,就可以控制“干劲”。 以此为背景,多巴胺也被称为“干劲激素”。


科学研究证实,感受巨大压力时会刺激多巴胺大量分泌。


高多巴胺水平的方法


这些方法提高多巴胺


  • 享受运动(步行或散步、瑜伽等,轻度运动即可);

  • 冥想;

  • 专注兴趣(阅读、手工制作、手工艺、乐器演奏、摄影等);

  • 听音乐(但请注意,由于大脑不擅长处理多重任务,所以切勿边听音乐边工作);

  • 寻找新乐趣;

  • 挑战新鲜事物。


什么容易半途而废?


在使用多巴胺控制法之前,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出于何种动机设定了该目标


类似“因为收入高”“因为有面子”“因为是公司下达的工作指令”“因为父母的期望”“因为不想被骂”……


叫: “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


在该模式中,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等理由成为前进的动力。


受外部动机驱使设定目标时,即使采用多巴胺控制法,也难以做到持之以恒。


那么,究竟哪种情况才能做到持之以恒呢? 那就是以纯粹的“自我意志”为前进动力。


“虽然不能增加收入,但工作内容很有趣所以想做下去。 ”“虽然社会知名度很低,但这是我的使命所以想做下去。 ”“想为他人尽一份微薄之力,所以做下去。 ”……


此类动机被称为“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


在该模式中,内心纯粹的自我意志成为前进的动力。


从长远而言,受内部动机驱使而设定的目标更加强大,换言之,即不易半途而废。



最初以外部动机为开始契机也无妨。 当然,为了“中途强化内部动机”,诱导至关重要。


事实上,多方见解认为: 一味依赖外部动机容易渐渐丧失干劲。


当“体验成功即可获得奖励”这一现象成为常态,人们反而容易丧失动力。


当然,这其实也是大脑讨厌墨守成规的天性所致。 该状态被称为“破坏效应(抑制效应)”



立刻行动


当你面对不擅长的工作,也要以“激发干劲为目标”开始动手做,此为上策。


当必须打电话给棘手的客户时,不要给自己找借口,总想着“太麻烦了,

等下再打”“客户提出无理要求怎么办,真不想打”等,而是“火速”拨打电话。


当必须提交报告时,不要几天“置之不理”,总想着“多花点儿时间好好写报告”,而是应该立刻行动。


或许有人认为有些“用药过猛”,但从脑科学角度而言,这种“火速”“冷不防”正是开始工作的最佳方法。


听起来或许有些自相矛盾,但只有你的身体、你的“行动”才能成功启动大脑的干劲开关。


为了实现“立刻行动”,无论身处怎么样的环境,必须先动手做。 通过工作活动身体,启动大脑的干劲开关,激发干劲。


该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工作刺激”(加法作业曲线),最早由德国精神病学家埃米尔·克雷佩林(Emil Kraepelin)提出。


该现象是指: 一旦真正开始工作,就会渐渐投入其中,从而感到兴奋,并激发干劲,变得越来越快乐。


另一个现象是人类普遍具有一种倾向: 往往越“接近终点或目标”时,注意力越集中。


相信大家一定有这样的体验: 当实际感觉工作进入尾声时,工作速度、工作效率远胜以往。


即使完全不感兴趣,也请借助“工作刺激”之力开始工作,最后再利用“趋近成功法则”,高效率且心情舒畅地完成工作。


只要了解大脑的特性,就可以在无意识中轻松实现多巴胺循环。


丧失干劲时建议大家出门步行或散步。 其理由在于,希望利用“工作刺激”的原理时,适度的运动可有效促进大脑活动。


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先生(Steve Jobs)曾说过: “如果想提高想象力,那就放下工作出去散步吧。


按照常规理解,散步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向人体各个器官传输血液中的氧气,也为大脑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通过散步,身体各项机能都得到了提升。


此外,科学研究表明: 定期散步还有助于促进脑细胞之间建立新的联系,增加海马体体积,刺激新生神经元的生长,提高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分子水平。


研究者表示: 在追求发散性思维的测试中,一边散步一边思考效果更好,而在需要专注思考想出唯一正确答案的测试中,一边散步一边思考反而会适得其反。



加分不扣分




有些完美主义者,因为过于追求完全,反而经常拖延,针对这种情况可以: 使用一种方法: 加分法


完全主义者一旦“失败”或“犯错”,就会过多关注这些“缺憾”,从而丧失前进的动力。


哪怕只是小细节也无妨,请多多关注自己的“小小进步”“小小成功”,不断积累“小小欣喜”才能逐渐养成“立刻行动”的习惯。


他们可以把目标分解,分为不同的小分部,每一部分都不会让自己产生心理负担。


每次确认达成“某项成功”时,积1分。 如此一来,一天偶尔能积累好几分。


请制作表格或卡片,敲章或标上记号,实现“积分”的可视化。 “可视化”可以给予我们极大的鼓励与无穷的勇气。


此外,积分卡“一个劲儿增加”(只要不使用)这一特点符合心理学追求的理想状态。 毕竟不可能有人无缘无故“被店员强行扣除积分”。 换言之,我们内心会形成一个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 积分是不断增长的。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思维习惯,让积分卡变成我们可靠的伙伴。


“不需要满分,及格就好。 ”通过下调目标就可能让工作速度一下子“飞”起来。


先行动,不要考虑质量和细节,再行动的过程中,再反复优化和改进。



持之以恒




什么难以做到“持之以恒”?




从脑科学角度分析,原因非常简单: 因为人往往“喜新厌旧”。


经常有人会说自己“喜新厌旧”,事实上,从脑科学角度而言,“喜新厌旧”乃人之常情。


人会对行为本身产生厌倦感,自然也会对奖励产生厌倦感。


或许有人认为“对奖励产生厌倦感太过奢侈”,但非常遗憾,这就是事实。


如果总是获得相同奖励、缺少奖励,或者奖励稍显魅力不足,大脑便一下子失去了兴趣。


如果希望大脑持续工作,必须不断更新奖励。


戏化 防止思维“公式化”




为了与“总是渴望新异刺激”的大脑保持良好关系,促使多巴胺控制法“持续生效”,请务必记住这个概念——“游戏化”(gamifaction)。


所谓游戏化,即指将“游戏”融入工作。 为了调动个人积极性,使自己自发地朝着某个目标前进,可以运用游戏化思维让枯燥的工作变得有趣。



麦戈尼格尔女士 在《游戏创造美好生活》一书中提出四个要点:


①成功在即的乐观心态(Urgent Optimism);

②社会关系网(Social Fabric);

③快乐生产力(Blissful Productivity);

④史诗级意义(Epic Meaning)。


首先,保持“主动完成工作”的“积极、乐观态度”。 (即使失败也绝不气馁)

其次,伙伴之间相互认同、相互信任,建立社交关系,激发团队积极性。 (也可以利用SNS等虚拟社交平台的互动关系)

然后,通过不给自己增加负担的方式获取新收获,提升幸福感。 (建议选择心理难度较低的任务)

最后,设定一个以未来或世界为背景的宏大故事,并将自己融入其中。 (绘制理想蓝图的方式极其有效,通过绘制蓝图,可以将自己成功的样子或未来的样子深深刻在脑海里)



例:
“游戏化”



在不同寻常的地方工作


越来越多的企业抛开固定的个人办公桌,采取敞开式办公室设计,员工可以自由变换位置。 我们也可以学习这种方法。


一旦对工作产生厌倦感,可以变换地点,选择在图书馆、自习室等继续工作(当孩子对儿童书桌产生了厌倦感,可以选择在客厅的桌子上继续学习)。


自由变换工作顺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