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东晓教授曾举过一个医疗案例:一位病人有一种复杂症状,可能对应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第一种情况需要立刻手术,但手术后很可能瘫痪;第二种则无需马上手术,只要静养,待成熟时机再动手术,瘫痪风险就会大大降低。
在面对这种症状时,医生要快速判断患者属于哪种情况。许多人因为误诊,把属于第二种的患者当作第一种来处理,导致严重后果。也有人因为错失时机而延误了手术,结果更糟。
有经验的医生会回顾过去的病例,因为以前积累的诊疗结果对区分这两种疾病很关键。比如,有位患者由于有完整的病历记录,医生明确判断他是第二种情况,后来术后恢复很顺利。
但这只是一个个例。在现实中,许多疑难杂症并不是所有医院都能处理,因为有些医生十年难遇一次复杂案例。而在某些专门医院里,这类病例很常见,医生见多识广,因此能更从容地应对。
目前,一些学者在尝试整合各地的病例库,并训练大型 AI 模型。所谓大模型,可以理解为用大量数据和案例训练出来的智能系统,就像一个经验非常丰富的 “大专家”。通过数据整合,即使是稀有案例也能达到足够数量,帮助大模型从中学习,变得更有判断力。
这样一来,当医生使用这个模型时,它能提供更完整的信息支持。医生就不必在茫然中摸索,而是像拿到一份全局地图一样,轻松找到方向。这会让医生在决策和行动时变得更简单,从而提升他们对 AI 的满意度。
其实这种情况不只在医疗领域适用。在科研中,年轻研究人员如果在一个高水平平台或顶尖团队中工作,就能轻松获得高维度的信息。相比之下,一个独自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中摸索的人,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收集信息,做决策难度自然更高。这时如果有一个 AI 系统能提前整合科研领域前沿关键信息,就像为你提供地图和导航,那你的决策就会简单很多。这不但能减少你的心理负担,还能提高工作和研究的效率。就像拥有一张清晰的路线图,你只需顺着方向走即可,而无需在迷雾中不断试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