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浙江日报有风来
云世界再美,也要有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杭州日报  ·  姚晨突然发文:喜讯传来! ·  15 小时前  
杭州交通918  ·  今早突发!杭州女子全城寻人!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浙江日报有风来

镇馆之宝丨发现者奖了两个热水瓶 却是故宫都缺的宝贝

浙江日报有风来  · 公众号  · 浙江  · 2017-03-13 18:53

正文

 

文|雷晓云 徐健中

摄|邱建平



每件镇馆之宝背后都有一个悠长的故事,一段鲜活的历史。曾经璀璨,今又流芳。

 

第二期,让我们走进一只长着一对凤耳的瓶子,它貌不惊人,却连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也要甘拜下风。


它是国家一级文物。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认为,是迄今为止国内同类型器物中保存最完好的一件。

 

它于1983年在丽水松阳县西屏镇道班工地出土,被普遍认为“国内最受瞩目”。

 

它是松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南宋龙泉窑粉青釉凤耳瓶。



 

这是一件什么样的宝贝?它是如何被发现的?与同类器物不可比拟的独特之处又在哪?

 

记者走进吴家山山脚的松阳博物馆,除了一睹它的芳容,更专访了现任松阳博物馆馆长宋子军,试图从中找到答案。


 

松阳博物馆建于1986年。2010年搬迁到吴家山山脚,建筑面积约有3800平方米。

 

“基本文物陈列”是展览的主体,分为六个单元。一单元“人文初始”、二单元“千年古县”,被放置于三单元“文化鼎盛”主展示橱窗正中间位置的,就是松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南宋龙泉窑粉青釉凤耳瓶。



凤耳瓶通高27厘米,口径10.3厘米,底径10厘米。浅盘口,筒形长颈,斜肩,筒腹,暗圈足,筒形长颈两侧对称贴饰凤耳一对。粉青釉色,如玉般细腻润泽,瓶身称得黄金比例,造型优美,胎质精良。

 

龙泉窑在南宋发展至高峰期,出现了两大最受欢迎且普遍的釉色,一是梅子青,二是粉青釉,器形上以凤耳瓶为代表。

 

令人疑惑的是,不论是从器形还是釉色看,这只凤耳瓶都似乎稍显普通。


 

但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认为,在国内外收藏机构收藏的多件龙泉窑青瓷凤耳瓶中,包括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及1976年韩国新安海底沉船打捞上来的几件青瓷凤耳瓶,无论在造型、釉色、工艺及视觉效果等方面,都不能与之比拟。

 

“目前,国内同类型器物中,保存最完好的当属它了。”介绍起这只凤耳瓶,松阳博物馆馆长宋子军很是自豪。

 


凤耳瓶的故事要从34年前说起。

 

1983年的一天,西屏镇道班于现今的西屏街道长虹中路47号处,建设工作场所。在取土时,工作人员郑寿潮和林开兰共同挖掘出两只凤耳瓶、两只鱼耳瓶。

 


几天后,松阳文化站工作人员王六祥和同事得知消息后,火速赶往郑寿潮和林开兰家中,经沟通,他们将床底纸箱中报纸包着的“宝贝”,献给了松阳文化站。“当时为了表彰他们,奖励了两个热水瓶”宋子军说。

 

据资料记载,1995年5月,这只凤耳瓶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耿宝昌、陈华莎等鉴定为一级属国家文物。一同出土的另一只凤耳瓶被鉴定为二级文物,另两只鱼耳瓶被分别鉴定为三级文物和一般文物。

 


“令人颇为遗憾的是,当时只挖掘到这四件‘宝贝’,除此之外,没能找到墓或是任何与历史文字记载相关的器物”对此,宋子军深感惋惜。

 

记者来到西屏街道长虹中路47号,这里是曾经的道班工地。如今,已作居民楼,唯有大大的公路管理标志涂画于外墙。

 

宋子军认为,若是此地有墓,则可能在历史上就被冲毁了。

 

为什么这样说?

 

首先,陪葬器物一般放置于墓内,凤耳瓶和鱼耳瓶被发现的四周却未发现其他相关墓或器物。

 

其次,人类在城市建设的进程中,随着人口不断增加,一些荒凉地带逐渐被开发,加上水土流失,时过境迁,曾经在地底下深藏的东西,皆会慢慢显露于地表。道班工作人员在建设工作场所过程中,所需取土量大,由浅及深数几米,仍无所获。

 


如今,这只从南宋穿越而来的凤耳瓶,正静静地立于松阳县博物馆内。三十多年来,它曾多次参加省级、国家级的展览,也曾远渡他国参展。更于1998年入选中国邮政部发行的四枚套邮票《中国陶瓷•龙泉窑瓷器》。

 

美好一直在延续。



本期制作 | 乔伊绘清风


有风来


云世界再美,也要有风。

微信号:youfenglai_zjr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