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陆家嘴传媒
专注新金融、新价值、新思维的金融人知识分享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金融早实习  ·  越秀集团总部2025年实习生招聘 ·  2 天前  
金融早实习  ·  2025年春季校园招聘全面开启通知!校招网申 ... ·  2 天前  
国际金融报  ·  券商AH股表现分化,后市怎么走? ·  3 天前  
国际金融报  ·  终止!西南证券剥离海外业务“受阻”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陆家嘴传媒

上海科创基金总裁杨斌:中国科技创新将迎来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陆家嘴传媒  · 公众号  · 金融  · 2021-01-22 21:01

正文

近日,在第一财经主办的“2020陆家嘴年会暨第一财经投资家峰会”上,上海科创基金总裁杨斌受邀作了题为“科创大时代母基金的价值创造”的主题演讲,与现场参会嘉宾分享了上海科创基金关于科创大时代母基金战略使命的观察、思考与实践。以下为演讲实录(根据演讲内容整理):


我们如何理解科创大时代
“汤浅现象”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全球科学中心转移的态势。 日本科学史学家汤浅光朝提出,当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数量占世界科学成果总量的25%,就可以称之为世界科学中心。历史上的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分为5个阶段:意大利(1540-1610年)、英国(1660-1730年)、法国(1770-1830年)、德国(1810-1920年)、美国(1920年之后),平均维持时间为80-100年。从大历史观的角度看,相信下一站一定在中国。

全球科技创新已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时期。 据统计,全球研发经费投入2007年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从1760年工业革命算起,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用时近250年;2016年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仅用时9年,全球研发投入呈现出爆发性增长的特征,表明工业社会向智能社会转型进入加速期。高水平的R&D投入强度,是一个国家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R&D/GDP比例达到2.5%,往往是科技创新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2000年以来,中国R&D支出增长超过20倍,年均复合增速接近20%,研发投入持续保持高增长。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重构全球创新版图。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特点在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加速演进。过去十年,全球独角兽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美、中领跑。独角兽较为集中的赛道为软件服务、电子商务、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汽车交通、物流供应链等新经济领域。从目前国内政策导向看,“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相信中国未来将在全球创新版图中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
此外,从两个微观数据维度,我们可以一窥中国科技创新态势的“喜与忧”。

一是专利申请数量赶超,但含金量有待提升。 近年来中国专利申请数量大幅增长,2019年申请数量首次超过美国。但从专利类型看,中国申请专利中发明专利占比较低,多为外观设计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从质量或含金量看,中国申请专利多为一般专利,重要专利和核心专利占比有待提升。

二是世界500强数量实现历史性跨越,但战略性新兴产业仍需发力。 2020年,中国大陆(含香港)公司数量达到124家,历史上第一次超过美国,但中国企业“大而不强”特点较为明显,上榜企业集中在金融、石化冶金等传统领域,计算机软件、信息技术服务、医疗等技术密集型新兴领域企业不多。

放眼未来,中国科技创新将迎来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中国在人才、制度、技术储备等方面的“新红利”将成为从数量超越向质量超越迈进的催化剂。
母基金“三大功能”助力科创价值提升
交换产生价值,整合创造效益。从目前一级市场生态和传导机制看,需要从原来的资金传导(链状)向资源整合(网状)转变。上海科创基金经过三年多运作,已形成触角丰富的生态体系,通过母基金“连接器、加速器、放大器”三大功能,持续为各方创造独特价值。

连接器。 在供需分析基础上,上海科创基金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和战略落地。 一是依托广泛布局,打造资源整合的纽带。 上海科创基金已布局超过40支市场知名子基金,子基金基金管理人以市场头部机构为主。子基金本期及过往投资项目超过1000家,基本覆盖了中国科技创新、新经济、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几乎所有的头部企业。以此为基础,上海科创基金与上海各大产业集团、金融机构等紧密合作,梳理各方战略方向和业务诉求,通过精准对接释放资源整合效能。 二是依托触角丰富的生态体系,打造战略落地的纽带。 主要包括:与科技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战略合作,在共同设立子基金、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投资、子基金投后管理等方面加强联动;与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共同设立子基金,共同投资中科院孵化项目和中科院科研成果转化项目;积极推进与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上海市各区合作,结合上海各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与子基金管理人、各区政府部门保持密切协同,挖掘、培育区域内潜力大的优质科创企业;积极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穿透投资长三角项目数量约400个,投资金额超过180亿元,约占全部底层项目的50%;科创板对接会搭建一二级市场沟通桥梁,2020年8月,联合上海证券交易所举办科创板对接会,这是业内首次由母基金组织策划、系统性聚合全国优秀创投机构、深度对接服务科创板及科创企业的一次探索。

加速器。 通过产业引领、能力溢出、资源对接,母基金可以实现“双向赋能”,既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又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四新”经济培育。 一是依托子基金及项目集群效应,助力上海三大重点产业发展。 成立以来,上海科创基金紧贴国家及上海市关于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导向,通过与市场优秀子基金管理人深入合作,发挥母基金资源配置作用,重点培育符合国家战略导向、具有技术领先性和独创性、双循环格局下进口替代效应突出、具有独角兽潜质的初创型企业。 二是通过项目直投,精准锚定、定向支持优秀科创企业。 专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企业服务、工业互联网、先进制造、集成电路设计等重点细分行业,培育优秀科技创新类企业发展壮大。目前已投项目包括依图科技、京东工业品、比亚迪半导体、理想晶延、金云科技、文华财经、闪马智能、新扬新材、擎朗智能、大普通信、海和药物、臻驱科技、星际荣耀、芯视界、烨辉医药、上海兆芯等。 三是通过政策传导和上市培育,推动优秀企业加快登陆资本市场。 截至目前,子基金投资组合中,已上市企业达17家(中芯国际、心脉医疗、正帆科技、奕瑞科技、艾力斯、天奈科技、芯朋微、敏芯股份、奥来德、利扬芯片、欧科亿、帝科股份、中油优艺、小鹏汽车、乐享互动、Syracuse Biopharma、荣昌生物),其中科创板11家;已过会和已受理企业22家,预计到2021年底,已上市及申报上市的科创企业近100家。

放大器。 截至2020年12月底,上海科创基金已签约子基金43支,签约金额52亿元,子基金签约规模超过700亿元。2020年12月18日,上海科创基金完成二期基金意向签约,意向LP包括上海国际集团、国泰君安、上港集团、嘉定国资集团、国盛集团、上海信托、张江高科等,二期基金目标规模80亿元,将继续聚焦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环保新能源四大方向,重点关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产业互联网、5G相关、金融科技等细分领域。未来上海科创基金的集聚和放大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