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明源地产研究院
明源地产研究院被客户誉为“中国地产百强背后的管理大师”,深度致力于房地产行业的管理研究、咨询服务、专业培训、解决方案四大领域。 微信内容:政策解读、行业趋势、市场动态、名企战略、名人韬略、管理前沿、干货收藏、图说地产、大数据等方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这还要你教?滚!-20250208223758 ·  15 小时前  
君哥说房  ·  老黄埔都跌了百分30了,鱼珠这个新房卖7万是 ... ·  14 小时前  
财宝宝  ·  deepseek完全无法使用。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明源地产研究院

房子卖不出去,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你根本不懂地产营销!

明源地产研究院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17-07-12 07:43

正文


每次明源君给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营销案例,或好的营销方法论,后台的留言总是很踊跃,但是大部分都是 “没有好产品,营销都是白搭”,“营销就是忽悠,产品才是王道” ,“案例很好,但是没法落地” ……这样的内容。“营销无用论”甚嚣尘上,几乎占据主流。其实说来说去,喊营销无用的人,无非是两种观点:


➊ 营销是 产品为王 认为产品好就卖的好,产品不好就卖不动

产品为王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绿城了,奉行“ 产品是最好的营销 ”。明源君自己也写过一篇文章《绿城为什么不需要销售》,绿城产品确实做的好,低调也有低调的气质和回报,典型的酒香不怕巷子深。


➋ 营销是 市场为 认为房地产受到政策和市场影响大,营 销是靠天吃饭

就像2015年的深圳,打开门就卖房,开个盘就日光,根本不需要营销。但是一旦政策风向一转,都是覆巢之下无完卵,再好的营销策略也白瞎。


不得不承认,这两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产品因素绝对是畅销的关键,在房地产这个行业里面,产品和项目本身的价值几乎就决定了销售速度。而市场因素更不用说,风口下猪都能飞。


但是,如果营销彻底受制于产品和市场,那营销作为一个独立的功能部门,价值又在哪里?是营销无用,还是你压根不懂地产营销?




01


营销不是“产品为王”

营销的价值在于创造产品


以产品为王来否定营销的价值,其实是把营销和销售画上了等号。关注点仅仅着眼于销售阶段,忽略了营销的整个棋盘。


一、“ 产品好”本身就是营销的功劳


什么样的产品算是好产品?明源君最近听说了一个有意思的案例,深圳一个中心区的滨海项目,位于前海中心的次级辐射区,产品开发非常讲究,建筑用材以及精装修材料全部对标深圳顶级豪宅。但是这个产品优势在实际销售过程中却非常尴尬,销售人员越强调精工和豪装,有些客户越不买单。原因就在于,这个项目的客户就是普通的改善型客户,他们会觉得,顶级豪宅用的我用不起啊,用材用料这么好,房价肯定虚高,买这样的房子反倒不划算。



这个产品好不好?好。房子好不好卖?好卖。多花在材料上的钱,能不能收回来?不能。成本花了却收不回来,这样不符合市场的“好产品”,没有任何意义。


很多人喊营销无用,是因为到了产品销售环节,营销很多时候确实是很被动。拿地拿得不好、产品开发不好,卖房时营销人手里拿的是一手烂牌,技术再好也无力回天。


这种营 销无用恰好是因为你前半场缺席


现在很多房企都开始做精装修,什么样的精装修噱头最有兑现价值,装修的钱花在哪儿客户最能感知到,在设计阶段就要把握准方向,这也是营销人发挥价值的地方。 营销人唯一不可替代的价值就在于了解客户和市场。只是大量营销人把精力花费在了交付阶段,放松了在开发阶段的营销前置

世茂的营销总告诉明源君,他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开产品的会议,因为什么样的房子好卖,只有他最清楚,最好的医生不是能治病,而是让你不生病。对于营销来说,最好的营销不是解决销售难点,而是从源头消除销售难点,如果你家的营销团队变成了救火队,那你家房企在营销管理上一定是出现了什么问题。


营销是一个了解客户的工具。 这个工具设计能用,成本能用,工程也能用。


万科内部有一个非常好的制度,每一个项目做完之后,都会由营销口来对项目整体进行全方位的复盘。户型的客户接受度可以直接反馈到设计部门,作为以后的研发依据;关于工期延滞和第三方配合方面的问题直接能够反馈到工程,进行经验总结。 这样每一个项目的开发,都能够形成闭环,营销的反馈让产品更符合市场

二、预售客户买的不是产品,是一个营销许诺


现在绝大部分的项目都是预售的项目,预售项目就意味着客户压根都没看见产品,他买的实际上就是一个愿景,是营销许诺的一个房子、一种生活。


营销拥有产品的解释权,能重塑产品


万科深圳有一个滨海综合体项目万科招商壹海城,有酒店、商业、公寓、写字楼多种业态。2015年销售16套联排别墅,有山有海,但是从产品的角度来看私密性、安全性有硬伤,没有封闭式小区,旁边是商业,门口就是路,阿婆在你家门口跳广场舞。客户也不买单,说“这是我见过最奇怪的别墅”,这样的别墅怎么卖?


万科的做法是,既然客户不把它当别墅,那就不要说它是别墅。把产品定位从前期的资源型自住别墅产品,转变为企业型资产配置,作为“城市第三空间”企业会所来卖。



同一个产品,你告诉他是别墅,他不买;你告诉他是会所,他就买单了。 这样的转变,不仅实现了别墅的快走量,而且实现了高溢价:2个月快速清盘,均价实现8万/㎡。同时客户对产品的认可度极高,总共16套房,老带新成交9套。再多的广告词,也不及对产品的一个新解释。营销的绝对解释权,给了一次重塑产品的机会。

➋  营销能 创造独特的产品体验,丰富产品


房子本身的使用价值可以靠产品去说,而居住之外的体验,只有营销才能做 营销最重要的就是带着客户一起想象,谁造的梦更美,客户就更容易买单。在这个阶段,产品的影响力很有限。


深圳一家本土开发商的项目鸿荣源·壹成中心,2016年给所有项目的业主办了一场万人演唱会,当晚深圳巨星云集,只为鸿荣源业主。这种专属的尊贵感,和全城型话题的直接参与感,给业主造了一场“住在他家的社区,就活在城市中心”的梦。


做梦的美感直接转化为品牌忠诚度,开发商不谈卖房却卖了房,在售项目新政之后推出新品单位,当期销售的单位中老带新比例高达50%。超过一般水平的老带新比例,背后的原因已经不再仅仅是产品本身。




02


营销 不是 “市场为王”

营销的目的一直是跑赢市场

市场好不好,本质上其实就是一个竞争的问题。一个项目一般也就是几百套房,大型项目一期也就是一千多套房。从单个项目来看,市场容量是远远足够的,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客户总量减少了,同样是这么多项目分,客户多的时候大家排排坐吃果果,不争不抢也能卖完,客户一旦少了,有人要轮空,竞争就激烈了。


1、市场好,营销其实就是买保险。


很多人认为市场好不需要做营销,市场好的时候,有房就有销量,房子不愁卖。事实上,顺势之下,营销的价值就在于“做大客户池”,而 做大客户池意味着降低市场风险 尤其是对于大型项目而言,在市场变天之后,客户池大,才能有足够的目标客户可以挖掘,支撑项目销售。


前面明源君提到的项目鸿荣源·壹成中心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2015-2016年顺势之下的强势营销表现突出,首次开盘前长达两个月的全城巡展,几十块户外牌同步齐发的户外风暴,巨星加盟的产品发布会造势,其他常规渠道也一个不落,可以说表演了一次目录式的营销。首批推出1600多套单位,参与选房的客户就超过6000人,积累的诚意客户数据几万条,强势的营销为项目积累了巨大的客户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