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军工信使”报道,美国和俄罗斯在人工智能战斗机器人研究领域几乎并驾齐驱,但美国的发展前景似乎更明朗一些。就陆军列装的新型装备话题,俄陆军总司令萨柳科夫大将日前在接受采访时特别提到了地面机器人系统:“战斗机器人在部队中的运用和理论发展将促进合成集群战斗行动运用程序、方式方法发生根本性转变”。
萨柳科夫大将列举了作为国防工业成功的典范的三种机器人系统。其中之一——“天王星-9”即将准备就绪,完成国家试验。另外两种——“强击”和“战友”尚处于研制阶段,尽管“战友”的试验型号早已在国防部视频中展示了自己强大的战力。
然而有理由认为,萨柳科夫高估了上述机器人的能力。俄军事委员会评估了“天王星-9”在叙利亚战场上的表现,对这一机器人的态度更加冷静客观。
重达10吨的履带式“天王星-9”机器人由“卡拉什尼科夫”康采恩旗下的“766生产技术配套局”研制。但严格地讲,这是一种遥控机器人,完全听从远处操作员的指令。
“天王星-9”全副武装:炮塔配备30毫米口径2A72机关炮,7.62毫米并列机枪,4枚“攻击”反坦克导弹,12枚射程达500米的“熊蜂-M”火箭弹,电视、红外成像光电系统和激光测距仪。使用辐射毫米波窄波束的天线对“攻击”反坦克导弹实施无线电指令制导。操作员通过双工无线电保密信道对机器人进行控制。
“天王星-9”用于在战场上实施侦察和为摩步分队提供火力支援。独特的行驶部分与BMD-2伞兵战车的结构很相似,配备防弹装甲。
2016年在没有敌人对抗、良好天气条件下机器人表现优异:勇往直前,用机关炮和机枪射击靶标,反坦克导弹准确命中了坦克靶。
然而2018年在叙利亚战场上“天王星-9”却饱受诟病。国防部第3中央科研所在报告中指出实战条件下暴露出下列不足:无法行进间射击,只能停下射击。机关炮可靠性差。从发出指令到射击时间间隔过长。履带平台的支重轮经常出现故障,行动迟缓,只有35千米/小时,且火力不够猛。在侦察状态下电视摄像机号称能识别2000米外的目标,但天气恶化时这一距离大大缩短。操作员与机器人之间的信道不稳定。以上还不是全部的不足。
军事委员会得出结论:即使能够消除技术缺陷,增强火力和行驶性能,近十年内也不可能在军队中大量运用“天王星-9”类机器人。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机器人能力有限。
控制机器人的操作员无法获取关于机器人所处条件的完整信息,即遇到了何种威胁,如何支援己方部队?在无法正确判断战场情况的条件下有可能造成误伤。具有人工智能单元的机器人本应在战场上独立做出大量决策,而现在这一切却都交给操作员,人工智能设备处于事件之中,本应最客观地判断情况,选择最佳解决方案。
但“天王星-9”不具备上述能力,操作员无法获取全部信息高效控制地面机器人,也不能获得立体、宽幅视频图像。
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一年之后俄副总参谋长马库舍夫中将宣称,研制者排除了在叙利亚查明的所有不足,“天王星-9”准备投入部队使用。
更有甚者,2019年12月,“卡拉什尼科夫”康采恩总经理德米特里耶夫宣布,“天王星-9”已经列装部队。
地面机器人武装到牙齿——并不复杂。困难的是,机器人要娴熟地运用武器与部队并肩作战。地面机器人的行动效能不仅取决于武器的质量,而且取决于操作员对战场态势的感知能力,对机器人的灵活高效控制,机器人及其整个系统的生存力。
可以与“天王星-9”做个对比。英国BAE Systems公司美国分部研制了“黑骑士”机器人,其设计思想与“卡拉什尼科夫”集团同出一辙,甚至重量(10吨)、高度(2米)也别无二致。在履带式平台上安装了武器战斗模块,技术监视设备和控制系统。“黑骑士”也是由远处的操作员遥控。
美国机器人的武器配备弱一些:配备30毫米机关炮,6.72毫米机枪和藏于内部的反坦克导弹模块,但速度快得多,达77千米/小时。
监视设备更加发达:监视模块配备瞄准物镜和日间、夜间光电系统,甚至可以监控两侧及后方的态势,提供前方的全景立体视野。配备立体光学系统:一部光学子系统在水平面对空间进行扫描,另一部垂直面也装备雷达。显然“黑骑士”的观察视野比“天王星-9”强得多。
俄T-14“阿尔玛塔”坦克试验时,军事委员会对光学系统的生存力表示置疑。一定被弹片击中,车组可能丧失在地形中的定位能力。因此,系统加入了专用护罩,能够自动启动并保护光学设备。“天王星-9”和“黑骑士”有没有类似护罩,不得而知。
美国的机器人成功通过了靶场条件下的所有试验,但并不足以让试验型号投入量产,列装部队。即使视野比俄罗斯的机器人好很多,也不足以精准地将自己的位置和战场态势发送给操作员。需要立刻展开行动时,要么机器人的控制会出现错误,要么操作员反应迟钝。
地面机器人与空中无人机的控制差异巨大。控制无人机与控制地面机器人相比,操作员所需的信息要少得多。对于许多侦察无人机甚至不怎么需要。美国的战略侦察无人机RQ-4“全球鹰”可以在空中连续飞行36小时。其间靠程序控制,在惯导系统和GPS信号的校准下可以按规定航线完成飞行,此时也可以从地面修正飞行任务。例如,无人机飞行中可能遭遇敌人的地空导弹,就像在伊朗那样。
当然,现在技术状态下的地面机器人可以使用,只是能力十分有限。或者用于低强度战斗行动中,或者遂行侦察任务。当敌我双方大量投入装甲装备,实施密集炮火急袭时,机器人难堪大任。尽管武器精良,战斗基数充足,在战斗技能方面机器人却比步兵差得远。在合成集群高机动行动中,履带式战斗机器人只能是碍手碍脚。
“卡拉什尼科夫”康采恩投入大量经费继续研制不止一种战斗机器人,而是一个系列。使用战斗机器人相当时髦?
这一项目还是由第766生产技术配套局负责,新的项目称为“战友”。据国家采购网站公布的信息,第一阶段研制经费为1.28亿卢布,于2020年末完成。
早在2016年“战友”机器人的试验型号已在国防部视频中进行了全方位展示。但现在“卡拉什尼科夫”集团总经理德米特里耶夫却说,在新的机器人上根本找不到之前“战友”的影子。在试验设计工作框架内要研制各种用途、具备强大战斗潜力的全新战斗机器人族。
可以预测,也将研制全新的“天王星-9”,因为第766生产技术配套局将推进机器人的人工智能研究,哪怕是从初始阶段起步。
问题在于,第766生产技术配套局只是一家诞生于2006年的年青公司,是“俄国防部生产技术配套局”的合法继承人,之前从未研究过机器人装备,只是从事国防部设备的特种安装、试验,为了研制机器人,必须引进新专业工程师。
最终“天王星-9”诞生了,而其前身是遥控玩具——坦克、拖拉机、汽车。机器人不错(如果确实能消除在叙利亚发现的不足),完全适于试验使用,演练,甚至可以参加演习。
根据国家采购网站的信息,研制“战友”机器人时,第766局并不打算与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公司开展合作。根据“天王星-9”判断,企业自己却没有这方面的专家。
如上所述,美国也在加紧研制战斗机器人,尚未实现量产,无法在战区大规模应用。然而美国战斗机器人发展前景广阔,而且并不急于求成。准确的说,项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研制比“天王星-9”、“黑骑士”行动更加自由的机器人,第二阶段将获得不依赖操作员的自主机器人。
这一项目称为MET(任务驱动技术)。项目主要参与者是美陆军科研中心,这里有控制论领域的专家。现在已经基于BTR M113装甲车建造了2台验证机器人,仅配备25毫米口径机关炮和机枪。只是少量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负责驾驶安全,即确保不翻车、防止撞上无法越过的障碍。已经通过了靶场条件的自主试验。明年要开展与步兵的联合试验。
但是这一机器人战车尚未列装现役部队。在研究试验的基础上最终将研制履带式地面机器人族,将与有人战车并肩战斗。其中侦察机器人小巧玲珑,最大的战斗机器人却重达30吨,战力完全可以与“艾布拉姆斯”坦克相媲美。
科夫曼准将主持这一项目,与几所大学积极开展合作,其中包括卡内基-梅隆大学,这里有多位人工智能军事专家正在从事研究。目前专家要解决的主要任务是,搞清楚地面机器人究竟需要识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