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场景化
是购物中心入市、调整、升级的核武器之一。
具体来说,就是在购物中心室内做主题商业街。那么,主题商业街是如何吸引消费者的呢?
第一步:
创造第一眼的视觉冲击感,吸引消费者进入;
第二步:
依靠故事、场景,激发消费者的情怀、情结、共鸣;
第三步:
通过文创、餐饮、娱乐等体验业态,来延长消费者停留时间,提升消费可能;
第四步:
通过消费者自发的社交功能,实现品牌的口碑传播。
当然,为了避免“
千街一面
”的审美疲劳,购物中心在主题商业街的道路上加快了探索速度。
如果回顾一下2017年以来开业的购物中心(
室内主题商业街项目
),可以看到一些趋势已经格外明显:
主题商业街区成购物中心“标配”
据赢商网不完全数据统计,2017年全年新开业购物中心主题商业街区数量
超过40个,
比2016年增长了1倍。无论是新开业的购物中心,还是存量商业进行新一轮的升级改造,做一个有明确主题、鲜明特色的强体验式空间,
基本已成为“标配”
。
细分业态主题化的加快,也使得购物中心为了增强差异化的优势,一个购物中心内甚至集合了多个主题街区,例如北京西单大悦城已经是“样街(潮流)+查特花园(餐饮)”、北京朝阳大悦城是“悦界(生活方式)+悦色(设计师零售)+拾间(餐饮)”的配置。
我们上述所提到的,是针对购物中心内明确命名的主题街区。而事实上,虽然没有名称、但也实现了局部场景化的项目已经占据了很大比例。
并且,从局部,到整层,甚至是多层,购物中心场景化的面积正在逐步扩大;从店招、公共休息区到洗手间,购物中心场景化所涉及的细节越来越丰富。一些成功项目的经营数据也显示出,
具有“场景化思维”的购物中心,确实有可能成为消费者不可或缺的“第三空间”
。
环境差异与复古情怀成为“王炸”
总的来看,购物中心打造以手作、生活方式店为主的文创类主题街区的数量最多,特别是处于城市核心商圈或商圈核心位置、面向城市级广客群的购物中心项目。
同时,主流的儿童业态(如万达的糖果城)、餐饮业态、运动业态(如万象城的N次方公园),以及面向女性消费者的女性主题街区、面向95、00后的新型亚文化主题街区(入上海静安大悦城的二次元主题八吉岛)也正成为主题街区的主攻方向,这也预示着购物中心差异化加剧,已经迫使项目“大开脑洞”,不得不加快对每一类细分消费者行为的洞察,从而及早树立自身优势。
一方面,打环境差异牌。
特别是对于自然环境相对欠缺、冬季寒冷且漫长的北方来说,通过在购物中心内营造大量绿色主题、自然主题空间(例如印力集团在天津、沈阳的印象城),为消费者创造优美的、舒适的反季节环境体验,能够博得不少消费者好感。
另一方面,打复古情怀牌
。
对于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一些项目正在积极挖掘可以代表城市形象的文化符号,通过老物件、老场景营造出历史变迁中值得追忆的情结,引发本地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未来,没有什么不可以跨界融合
然而,我们也需要看到,这一轮主题街区的“开枝散叶”之后,可能将是
新一轮的同质化竞争
。
也因此,当未来已经是
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跨界融合的时候
,主题的设定、主题之下内容与品牌的选择,还将需要更多的想象力与传染力,从而让消费者能够持续发出感慨——好玩,好美,好感动!
文章来自商业与地产,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盛方近期课程安排
▼
2018年4月17-21日【北京游学】
考察泛都市圈经典休闲农场、美丽乡村,民宿体验与培训答疑
亲,长按二维码可以报名哦
2018年4月21-27日【台湾游学】
田园综合体+文创农业+经典民宿深度游学
亲,长按二维码可以报名哦
2018年5月5-11日【日本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