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高教学会语文教育专委会
语文学术交流、语文学术资讯、语文师资培养、语文课标教材教学法研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谷粉学术  ·  刚刚,2025中国大学排名发布! ·  2 天前  
政法频道  ·  湖南省教育厅发布重磅通知 ·  2 天前  
今靖江  ·  优秀!靖江4名 ·  2 天前  
今靖江  ·  优秀!靖江4名 ·  2 天前  
信息时报  ·  防止民办义务教育过高收费,广州出新规!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高教学会语文教育专委会

杜霞 张晓彤 | 经典诵读:深度走进传统文化语篇

中国高教学会语文教育专委会  · 公众号  · 教育  · 2024-10-12 18:48

主要观点总结

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了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及其价值。文章指出,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尽管诵读活动广泛开展,但存在一些问题,如短期性、低覆盖面等。因此,应重新发掘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重要价值,深入解读传统文化经典语篇,引导青少年切己体察,涵养身心,表达真情实感。文章还从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两个角度阐述了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价值,并提出了加强经典诵读的具体措施和建议,包括深入解读文本、注重个人切身体悟、情境创设强化情感表达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观点2: 当前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存在的问题

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常常被视为一次活动,具有短期性、低覆盖面的特点,且往往着眼于一些外在形式的演绎包装,忽视了经典语篇的内涵精神与重要价值。

关键观点3: 重新发掘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价值

应重新发掘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重要价值,深入解读传统文化经典语篇,引导青少年切己体察,表达真情实感。

关键观点4: 从文化传承角度谈诵读价值

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能够借由感官的综合调动,有效盘活古代语篇的音调节奏,充分体现古典诗文的韵律之美,传递语篇的深层含义,彰显经典语篇的博大精深。

关键观点5: 从人才培养角度谈诵读价值

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能够帮助青少年保持专注力,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感知能力与审美素养,培养综合型人才。

关键观点6: 加强经典诵读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包括深入解读文本,注重个人切身体悟,创设情境强化情感表达等。


正文



经典诵读

深度走进传统文化语篇


中华经典诵读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路径之一。从《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倡导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确定为课程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中华经典诵读的文化传承价值与育人作用不可忽视。

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常常被视为“一次活动”,具有短期性、低覆盖面的特点,且往往着眼于一些外在形式的演绎包装,忽视了经典语篇的内涵精神与重要价值,影响了学生的思考体悟与情感表达。为此,应重新发掘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重要价值,深入解读传统文化经典语篇,引导青少年切己体察,涵养身心,表达真情实感,从而真正发挥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作用,落实核心素养,增强文化认同感。



重拾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价值

对经典诵读价值的把握,需要我们准确理解“诵读”的内涵。许慎《说文解字》中对此定义为:诵,讽也;讽,诵也;读,诵书也。郑玄注解:倍(背)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段玉裁注曰:抽绎其义蕴至于无穷,是之谓读。可见,“诵”注重音律节奏,“读”侧重含义理解。诵读是一种充分调动感官,在音韵、节律感知中不断深化理解、体悟情感的综合性活动。古代诵读实践十分丰富,《周礼》有言:(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朱熹提出“熟读精思”的读书方法,王阳明强调讽诵时应“紬绎反复,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诵读与传统文化经典语篇相伴而行,在当代具有重要价值。

从文化传承角度来看,传统文化经典语篇往往具有丰富的音律韵致,又承载着深厚的意义内涵。以“语音”为核心导向的诵读,与传统文化经典语篇具有天然的内在结合性,能够借由感官的综合调动,有效盘活古代语篇的音调节奏,充分体现古典诗文的韵律之美。与此同时,以“内涵理解”为基础要求的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能够更好地传达语篇的深层含义,展现经典语篇的博大精深,彰显古人的生命智慧。可见,诵读是焕发传统文化经典语篇魅力、强化其现实指导意义与重要文化价值的有效途径。

从人才培养角度来看,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为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重要助力。诵读能够于感官认知中帮助青少年保持专注力,细心品读、分析语篇所表达的深意,锻炼提高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原传统文化经典诗文所描绘的深远意境,唤醒青少年对韵律之美的向往与热爱,提高感知能力与审美素养。

在诵读过程中,青少年能够学习古人涵泳身心、定静安虑的有效方式,体会诗文所蕴含的节奏美与音韵美,从而静心体悟,感知美好,缓解压力,放松身心,以更从容舒展的心态面对学习与生活。可见,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是培养青少年综合素养、调节其身心状态,扩展其生命境界的重要方式。

基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优秀人才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价值,针对当前经典诵读存在的问题,我们更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经典语篇的深入解读,引导青少年结合个人经历,加强思考体会,涵养自身心境,表达真切情感,从而真正发挥经典诵读的文化传承与育人作用。


谋求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深度

有效的经典诵读应形成一个深度走进传统文化语篇的完整过程,包括语篇的输入、体悟与加工、输出及呈现。当前经典诵读的症结,在于过度强调外在呈现形式与声光电效果,忽视了深入解读、切身体悟与情感体验。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应强化语篇解读的基础性作用与诵读者的主体性作用,立足于对传统文化经典语篇的深入理解,从语篇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并结合个人切身体悟,表达真情实感。

 一、经典诵读应立足于对语篇的深入解读。

“诵”重音律,“读”重理解,而音律的呈现亦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即所谓以声达意,以音传情。可见,诵读的核心前提是对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与感受。经典诵读是将静态的传统文化语篇动态化,以音律节奏的展示表达语篇内涵情感的过程。能否准确把握语篇的情与意,对诵读效果具有直接影响。经典语篇跨越时空,以特定形式呈现,与当下的语言环境具有差异性;同时,传统文化语篇内涵丰富深刻,表意含蓄隽永,需要细细品读,才能参透其内核精神。因此,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立足点及重难点在于深入解读文本。

孙绍振先生的《文学文本解读学》为深入剖析传统文化语篇提供了有效指引。从根本上说,文学文本解读就是通过具体分析文本,揭示隐秘的内在矛盾,把语篇背后的特殊性、个别性予以还原。文本解读不仅要关注显性的表层意象群落,更要探求隐约联结意象的意脉,关注文学形式(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的不同,注重篇章风格与流派,加强宏观层面的历史语境和母题分析,以作者的身份和作品对话,还原艺术感知与情感逻辑。

  以《诗经》中的名篇《蒹葭》为例,“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神秘迷人的“伊人”形象,而伊人究竟是谁,是爱人、朋友抑或圣贤、隐士、理想?伊人到底身在何方,既然明确了“在水一方”,为何探求之路却阻碍重重、终难抵达?……所有这些,使得对“伊人”形象的理解成为解读文本的关键点。在具体的指导中,我们就可以抓住“伊人”这一核心意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开掘“伊人”意象背后所蕴藏的丰富意涵和心灵密码,从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的时间推演与“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的地点变换中,去还原架构诗人独特的心灵时空与情感逻辑,感受诗人山重水复的心路历程,把握到诗篇的深层意脉,从而带着丰富细致的体验进入到经典语篇的诵读中。

二、经典诵读应注重引导个人的切身体悟。

传统文化经典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哲学、道德、艺术、审美等方面的思想和传统,代表了千百年来的智慧与文化传承,体现着中华文化“以文化人”的核心精神。思想性的经典语篇兼具“智性”与“德性”,前者蕴含古人参透世事后所呈现的人生思考与处世智慧,后者则体现古代君子所秉持的道德追求。这些思想结晶对立身处世具有重要启迪意义,因而朱子读书法强调“切己体察”,即通过读书自省内观,立身修德。

  作为经典诵读的主体,诵读者是否从语篇中获取智慧启迪与道德熏陶,是影响输出效果的重要因素。诵读不仅是语篇的解读与传达,更隐含诵读者的个性化体验与独特体悟。正如德国美学家伊瑟尔所言,文学文本的不确定性所形成的“召唤结构”,为读者的“二度创造”提供了空间,使得文学文本贴近个人生活。经典诵读就是在还原语篇内涵、情感的基础上,对语篇所作的二次加工。加工的核心要义在于诵读者结合个人经历所生发的切身体悟。否则,经典诵读便只是一次“语篇搬运”,无法发挥化人、育人的作用。

引导青少年在诵读中切己体察,就要善于寻找经典语篇与现实生活的联结点。《论语》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揭示了人际交往中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孟子》所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表明了不同处境下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岳阳楼记》所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彰显了不为外物所累、超然平和的思想境界。这些经典要义,是激发青少年切身体悟的重要切口。同时,还要善于联系日常的学习与生活经历,对比古人彼时境遇与个人当下处境,汲取古圣先贤丰富的思想智慧,传承道德精神,引导青少年结合自我经验,在不断深入内心、反思省察中涵养个人品格,提高德性修养。借由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能够筑牢传统文化语篇与青少年学习生活之间的重要沟通桥梁,实现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以文化人”的目的。

三、经典诵读应以情境创设强化情感表达。

对语篇的解读、自我切身体悟,是开展经典诵读的重要基础与核心前提,而这些理解与体悟,则借由诵读的具体展示呈现出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舞美、服饰、配乐等辅助手段不断更新,使得经典诵读更夺人眼球。同时,诵读方法指导也更为全面,提高了经典诵读的技巧性。但最核心的情感传递却往往会遭到忽视,难以激发诵读者的真情实感,无法以情动人、直击人心。因此,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展示应强化情感表达,而调动诵读者情感状态的有效方法之一,便是创设情境。

  传统文化经典语篇具有特定的时代烙印,与现代社会具有一定的差异。还原经典语篇情境,是打破屏障的重要路径。经典诵读的情境创设,既可以因地制宜,搜寻本土环境中与经典篇目相匹配的自然或人文场景,带领诵读者走进相关场域,置身真实情境,体验古人彼时心境,也可以借助现代技术,通过图片、音视频创设画面,营造贴合经典语篇情境的虚拟场景,给予诵读者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结语

经典诵读是全面调动感官、于感知中强化情感体悟的综合性活动。在情境创设中,应借由景观、画面、影像等内容,充分刺激诵读者的感官,增强具身体验与审美感知,强化诵读者与场景的互动,深化情感体验。同时,基于经典语篇的情境还原,进一步强化诵读者对传统文化语篇内涵、情感的认知与感受,引导他们深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并通过联想、想象,代入自我,倾注个人经验与体悟,让诵读成为内心情感的外化,形成个性化的诵读展示。言为心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在对语篇内蕴情感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让自我的真切感受自然流露,达到情感表达的真实生动,用富有感染力的诵读实现对经典语篇的二度创作。

  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能够促进青少年综合素养的提升,增强文化自觉与认同,而发挥经典诵读价值与作用的关键,在于破除对诵读外在呈现效果的过度依赖和追求,深度走进传统文化语篇。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应以语篇解读为立足点,以其中所蕴含的生命智慧与道德思想为核心,引导青少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切身的感受与体悟,并借由诵读传达语篇内涵,表达自我感受与真情实感,从而发挥出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以文化人”的真实效用。


来源 | 转自中国教育报

声明:以上文稿,贵在分享。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END-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编辑 | 李梦柯 刘瑜勍

审核丨刘永琪 昌津平 肖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