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学网
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科学社区,科学网(www.sciencenet.cn)致力于全方位服务华人科学与高等教育界,以网络社区为基础构建起面向全球华人科学家的网络新媒体,促进科技创新和学术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普中国  ·  以为是糖,结果放嘴里炸了! ·  20 小时前  
果壳  ·  千万别天天用冲牙器,真怕你...... ·  昨天  
科学世界  ·  “昆虫”一词是怎么来的? ·  4 天前  
科普中国  ·  什么是Transformer模型?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学网

理论创新“不足”OR“足”

科学网  · 公众号  · 科学  · 2017-06-05 19:49

正文

欢迎点击「科学网」↑关注我们!


应该很多人在投稿过程会收到审稿人或者主编对论文工作的评价:论文理论创新不足,因此,拒稿处理。

那么,问题来了,真的是理论创新不足吗?

经常听到有人评价一篇论文(当然很多人对该论文并不了解,只是感性认识):公式很少,理论差OR一大推复杂的公式,理论好深。慢慢地养成以“公式多少”来评判一篇论文档次的地步。明显常见的例子是,看到同行比较厉害的一个团队发表一篇论文,该工作暂且我们假设属于十分原创,且对一个领域有深远影响,那么,下面就开始以此为基础加入各种复杂的因素或者使用更加复杂的算法、理论去求解。这种方法效果往往很明显,即,可以快速发表一批“高档”论文。本来属于工程领域,因为“理论深”,可以去投一些数学类杂志。那么,这样又是真的理论创新高吗?

爱因斯坦说:Make everything as simple as possible, but not simpler.

使用结构优化术语来解释这句话:设计一个结构在不失去其本来功能的前提下使其最简单。

发现有一大批人跟在别人原创理论身后,“自己添加复杂理论”持续发表大量论文。自认为,这或许是我们学术论文量持续快速增加,质却提升缓慢的原因之一。并且,那些大体看下论文公式多少来直接评判好坏的审稿人是可悲的。我们尽力寻求可以让工程人员直接可以使用简单的方法和理论,让科学问题简单化,而不是故弄玄虚让它越来越复杂。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刘杰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508230-1059021.html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