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官方微信,与您一起艺术改变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京日报  ·  福利!这次是《一生所爱》音乐会 ·  9 小时前  
麦音乐  ·  我看见许许多多他人的面孔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大剧院

石库门里的众生相: 中国电影史上的《乌鸦与麻雀》

国家大剧院  · 公众号  ·  · 2024-09-12 11:27

正文


9月29日至10月4日 国家大剧院制作话剧《乌鸦与麻雀》 将于国家大剧院戏剧场登台上演。将这部影史上的经典之作改编为话剧,无疑是一种大胆而富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实践,需要妥善处理电影与戏剧在媒介特性上的差异, 让影片在舞台上焕发艺术生命 。现在就让我们以电影研究的专业视角,对《乌鸦与麻雀》的电影原作进行一次深入的回望与检视,以此探查 跨媒介重塑经典 的独特思路与重要意义。


本文作者:苏涛

中国人民大学 文学院副教授


著名演员 赵丹 在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寄居在一间狭窄的弄堂房子里。因为房屋纠纷,赵丹和住在三楼的一名舞女对簿公堂,但法庭慑于舞女姘头的国民党特务身份,而不敢做出公正裁决,最后赵丹只得搬了出去。以赵丹的这段经历为蓝本,影片 《乌鸦与麻雀》 以敏锐的社会观察、卓越的艺术技巧和辛辣的政治讽刺,塑造了国民党官僚侯义伯、舞女余小瑛及其与一群租客的关系,生动呈现了 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夜上海小市民的众生相



出品该片的 昆仑影业公司 ,是中国早期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制片机构之一。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这家公司制作了多部优秀的影片,反思战争的创伤,批判战后中国社会的种种黑暗现实,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49年上半年,在解放战争即将获得全面胜利的历史转折时刻,一群心向进步的影人萌生了一个想法: 用电影记录蒋家王朝的末日,并迎接解放的到来。 于是, 陈白尘 沈浮 郑君里 赵丹 徐韬 王林谷 集体创作了《乌鸦与麻雀》的剧本,并于当年4月开拍。影片的拍摄遭到国民党当局的重重阻挠,为了不影响拍摄,剧组甚至要把剧本藏在摄影棚顶的麻袋包里,白天藏进去,夜间拿出来拍。在如此危险的环境中,影片在上海解放前完成了约三分之一。随着上海的解放,影片才得以顺利拍竣, 并于1950年在全国公映



《乌鸦与麻雀》承袭左翼电影的优良传统,有着鲜明的 社会写实风格 ,围绕一幢房子的归属,反映了新旧时代交替时期上海的社会面貌和市井生活。影片成功塑造了一组人物群像,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份和鲜明的个性。国民党小官僚侯义伯强占孔有文的房子,侵吞萧老板夫妇的抵押品,还妄图欺侮华太太。眼见国民党政权大势已去,他伙同姘妇打算将房子“顶”出去,换成黄金逃跑。在 李天济 黄宗英 的精彩演绎下,这两个反派角色的 贪婪 堕落 色厉内荏 ,跃然于银幕之上。



影片在人物塑造上最精彩的部分,还是对于 小市民阶层 的刻画。创作者以喜剧的手法刻描绘了一群“麻雀”面对欺侮时的反应,其中不仅有同情,还有善意的嘲讽。在报馆当校对的 “老夫子”孔有文 ,面对欺凌逆来顺受;与世无争的 中学教员华先生 无意中卷入“学潮”,在被捕后才有了一定的觉悟。赵丹饰演的 萧老板 ,可说是中国电影史上最令人难忘的银幕形象之一,他爱四处“广播”,自以为是,喜欢自我吹嘘;既有仗义执言、敢于抗争的一面,又有投机、贪财的一面。赵丹以其切身社会生活感受为创作源泉,在表演中将自己与角色融为一体,特别是萧老板靠在躺椅上,啜着老酒、吃着花生米,自言自语地做着发财梦的那场戏,把小市民阶层可笑而可怜的生活哲学表现得淋漓尽致。面对欺凌,这群租客经历了从 怯弱 觉醒 斗争 的过程。



时隔70余年,今天重看这部影片,仍然会叹服于郑君里、赵丹等电影工作者的斗争精神、社会良知和艺术创造。 《乌鸦与麻雀》不仅是时代的见证,而且以出色的艺术品质,跻身于中国电影史的杰作之列。 2006年的《上海伦巴》,以“戏中戏”的方式指涉了该片的创作过程,向前辈电影工作者致敬的意味不言自明。今天,将这部经典影片搬上 话剧舞台 ,无疑是一个大胆而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实践。《乌鸦与麻雀》 激烈的 矛盾冲突 鲜明的人物形象 ,都是跨媒介改编的优势;如果能妥善处理 电影与戏剧在媒介特性上的差异 ,让该片在舞台上重新焕发艺术生命,则是观众最期待的。


国家大剧院制作话剧《乌鸦与麻雀》
演出时间:2024.9.29-2024.10.4

演出地点:国家大剧院·戏剧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