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澎湃思想市场
致力于提供思想交锋平台,青睐有思想的学术和有学术的思想碰撞!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支付宝会员体系全解:等级设计和荣誉激励,让会 ... ·  昨天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人人都能拥有审美,做出好看的东西 ·  2 天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微信接入DeepSeek满血版 ,王炸来了 ·  2 天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太难了!3年产品经验,薪资还没到10K是不是 ... ·  3 天前  
91产品  ·  直播电商爆款选品指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澎湃思想市场

2024年追番札记:新秀崛起与老店“失足”

澎湃思想市场  · 公众号  ·  · 2025-01-31 14:45

正文

有竞争的思想,有底蕴的政治


文| 张翼

被称为“痞子”的庵野秀明曾在2015年时说,日本动画业界的寿命只剩5年。“痞子”这话虽然几乎和宫崎骏的退休一样从“暴论”变成了“梗”,但2024业界的表现确实令人失望。尽管作品数量庞大,个别细分领域未必没有佳作涌现,然而类似2022年《孤独摇滚》这样素质过硬的“六边形战士”与现象级作品的确“无人可堪”。《孤独摇滚》的监督、我们敬爱的“圣斋藤”(斋藤圭一郎)确实为观众贡献了同样在各方面素质极为优秀的《葬送的芙莉莲》。但这部开播于2023年秋的半年番到底能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2024年新番可能还值得商榷,否则2024年的最佳动画可能在年初时就早早尘埃落定了。

《葬送的芙莉莲》

但就私心而言,我个人并不会把2024的年度最佳颁给《芙莉莲》,因为让“斋藤”得以封“圣”的那种天马行空的分镜想象力终究还需要时间和更多作品的考验。2024年“物语系列”的回归让我仿佛回到了新房昭之和SHAFT风头最盛的年代。南泽——哦不对,新房昭之作为最具风格的动画导演之一,总是能以最令人意想不到的镜头展开叙事,并在画面的各处角落中埋梗或塞进恶趣味的吐槽。这种风格在经历了《不可思议的教室》和《再见!绝望先生》之后,在2009年的《化物语》中到了纯熟的境界,使得这部作品此后常年霸占着“21世纪日本TV动画销量霸权”的宝座,直到被《赛马娘2》取代。依赖“物语系列”的“长期饭票”,制作公司SHAFT很是风光了一段时间。但随着新房本人逐渐隐退,以及他的弟子们不断被其他公司挖角,SHAFT近几年似乎迅速走向衰落。2017年的《终物语》即使有情怀加分,也在最后三集的演出方面存在褒贬不一的评价,而到了《续终物语》时,整个系列似乎真来到了气数已尽的时刻。就像当年以极为独特的风格风靡一时的动画公司GONZO一样,SHAFT似乎也不可避免地走上同样的道路。

《化物语》

这时,Aniplex的及时注资为SHAFT带来了新的生机。时隔5年后推出的“物语系列”新作《物语系列 Off & Monster Season》(以下简称《物语off季》)因近乎完美再现了“物语风格”而成为我心中当之无愧的年度最佳。我承认这个“最佳”当然有私心的成分在,因为作为“物语厨”,我很难不对制作组展现的诚意打动。从第一集开始,过去物语系列中出现的经典分镜、演出和桥段悉数回归,其插入画面之巧妙常常使人会心一笑。而情节中关于抚子的成长和忍野忍的过去,无论是节奏把控或风格化的演出,都展现出良好的平衡。当然,这一切优点实际上都只有在看过大量前作的铺垫之后才能理解,换句话说,《物语off季》作为一部情怀拉满的作品,同时也拥有相当高的欣赏门槛,对于新入坑的观众而言很不友好,但这并不妨碍其在整体素质上的优异表现。唯一遗憾的就是作为金主的Aniplex非要把自家歌手YOASOBI的歌塞进片尾曲,导致在风格典雅肃穆的“忍物语”篇每集结束之后突然接上夜店蹦迪风格的曲风,犹如给马车加装排超跑尾翼一样让人忍俊不禁。

Aniplex作为索尼旗下专门负责动画领域的子公司,因为不差钱而赢得了“A爹”的名声。其旗下的动画制作公司A-1 Picture和CloverWorks更是在其作品的画面中处处透露着“有钱”的味道。充裕的资金支持使这两家公司能够大胆起用野心勃勃的新人监督,并尝试各类大胆前卫的演出模式,有时甚至能够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2024年的夏季番《败犬女主太多了!》作为典型的校园题材轻小说改编作品,就故事而言很难说比一般“厕纸轻改”强多少。但A-1 Picture硬是用令人咋舌的制作资源把本作堆料成为下半年最有趣的新番之一。

《败犬女主》

除了顶级的作画之外,《败犬女主》在光影方面的表现尤其突出,大量自然光的使用在同类型作品中难得一见,也唯有超高质量的作画才能与之相配。不过单纯堆料并不能成就作品的口碑,否则《紫罗兰的永恒花园》的风评也不会如此两极分化。A-1 Picture的另一种硬实力就在于敢于起用有想法的年轻监督,《败犬女主》的监督北村翔太郎在这部自己初监督作品中,在分镜演出的创意方面展现出不俗的实力,让这部剧情本身有点烂俗的轻改作品妙趣横生,间接催生了大量“二创”作品。而这些“二创”作品所造就的观众生态反过来又增大了原作的人气,形成正向反馈。这也是《孤独摇滚》的成功路径。顺带一提,《孤独摇滚》的制作公司同样是Aniplex旗下的CloverWorks。

《败犬女主》的光影

CloverWorks近几年可谓风生水起。2022年一举推出了《孤独摇滚》、《更衣人偶坠入爱河》和《明日同学的水手服》三部口碑极佳的作品,并以《间谍过家家》系列火出圈外。今年CloverWorks起用新人山崎雄太,推出了《擅长逃跑的殿下》。此作虽以日本南北朝时代的战乱为背景,不过整体风格更像是“小鬼当家”的喜剧而非严肃历史剧。CloverWorks同样在此作中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制作实力,尤其第一集中少主在乱军从中脱身的演出,绝对有竞争年度最佳的水平。我想这与其说是山崎个人的想象力,不如说是最强制作人梅原翔太为他带来的无可匹敌的作画资源造成的结果。因此不得不感慨如今的业界确实是拼硬资源的时代。资源有限的小企业为了避免风险只能钻进既定的成功赛道疯狂内卷,制造出千篇一律的“异世界轻改”作品,反而是财大气粗的大公司才能把资源交给初出茅庐的新人监督,打造出风格迥异的新体验。

《擅长逃跑的殿下》

Aniplex的财力通过人才聚集化为制作实力,而京都动画无疑在这方面成为受害者,当然这实际上并非全然是“资本”的“过错”。曾几何时,京都动画的作品以慢工出细活的精美作画而享誉宅圈。即使它由于没有和出版巨头角川合作而依赖自家文库而往往拿不到好的故事原案,但无论如何其作画质量从来都是有口皆碑。《吹响!上低音号》系列作为京都动画的“拳头产品”,在两季TV动画和剧场版《利兹与青鸟》中以气势磅礴但又无比细腻的乐器合奏场景给所有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2024年该系列终于推出了万众瞩目的第三季,也就是主角久美子和丽奈高中三年的最后一次全国吹奏大赛的故事时,观众惊讶地发现本来应当以乐器合奏画面收场的最后一集,居然只剩下音乐配合回忆过去的画面。如果只是一般公司的作品,观众可能会认为这是资源不足时不得已的办法,但是因为京都动画过去曾经树立的高标使这种“堕落”变得不可原谅。深究起来,京都动画在《京吹3》中乐器画面表现不佳确实和那场悲剧性的火灾有关。

在事件中丧生的高桥博行作为《京吹》系列的乐器作画监督,以令人难望其项背的技术和热情包揽了几乎所有高难度乐器作画工作,可以说是《京吹》系列在画面表现力方面的首功之臣。因此,高桥的意外离世使京都几乎完全丧失了驾驭乐器演奏场景的能力,这恐怕是比大多数人诟病的剧情走向更为严重的问题。当然,《京吹3》确实在人物塑造上存在严重的脸谱化倾向,尤其是为了贯彻丽奈的“实力至上”原则而视其与久美子,或者说和所有观众间这么多年的羁绊为无物,很难说不会造成一种深刻的背叛感,这或许也和山田尚子出走,石原立也失去了左膀右臂有密切关系。

《京吹3》

同样因为人员变动而表现得差强人意的还有《摇曳露营》的第三季。作为“萌豚动画”的标杆级作品,《摇曳露营》以极低的成本,为生活在“水泥丛林”中的城市人打造了无与伦比的治愈氛围,因而广受好评。然而,2022年上映的剧场版以主角长大之后为背景的故事已经遭到了“破坏梦境”的批评,今年播出的第三季又因为完全更换制作班底而令人相当不适应。8-bit对观众的高期待自然是心知肚明,因此在接手之后采取了保守的制作策略,但这却无意中破坏了前作中“悠然自得”氛围和“可爱有趣”剧情之间的微妙平衡感,使过于拖沓的剧情犹如加长版的地方旅游宣传片,只能和《邪神与厨二病少女》第三季坐一桌。

《摇曳露营》第三季

类似《摇曳露营》这样的萌豚作品数量在2024年确实不如以往,大概只有《地下城里的人们》给我带来了比较好的追番体验。或许是一般观众对单纯的“美少女贴贴”动画已经失去兴趣,这些年以美少女“相互扯头发”为卖点的扭曲题材异军突起,这其中尤其以乐队、偶像或广义娱乐圈团体为主角作品最具代表性。

《地下城里的人们》

有《LoveLive!虹咲学园学园偶像同好会》的“沉重系”主角步梦的“夹脚”演出珠玉在前,2023年的重磅作品《BanG Dream! It's MyGO!!!!!》更是以无与伦比的造梗能力成为当年最具话题度的作品,至今热度未减。

《BanG Dream! It's MyGO!!!!!》

大概是受此影响,2024年同样出现了两部类似题材的作品《夜晚的水母不会游泳》(以下简称“水母”)和《Girls Band Cry》(以下简称“GBC”),引起了不少争议与对比。《水母》的第一集堪称惊艳,在24分钟内吹起了一个绚丽而梦幻的巨大泡沫。繁荣涩谷的亚文化角落,在现实与虚拟世界追梦的少女,以及一切后现代消费文化的符号以极其精巧的方式彼此镶嵌连缀,如同21世纪的“东京梦华录”一般展开。如此高开之后,整部动画的剧情却一路低走。从故事基调来看,涩谷作为故事展开的空间,鲜明地显示出其消费主义的背景基调,故事中几位主角大多家境优越,并无现实忧虑。他们每天担心的无非是用各式各样的消费品彼此连接,在网络社区内消费文化符号,同时也成为消费的对象,出售从他处借来的自我,换取流量支付的“关注”。这当然是当下现实体验的一种呈现,也应该是编剧屋久悠树想要表达的主旨。但这位轻小说出道的作者,其最著名的作品《弱角友崎同学》,在我看来充满了刻板而肤浅的说教,其对人际关系微妙性的描绘远不及这部作品想要对标的《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系列。在这部作品中,当用现实主义的角度去审视内容创作者的艰辛时,你会发现诸如用一个晚上完成编曲、创作和上传的桥段足以将这部作品从“现实主义”的分类中除名;但它又不像真正的芳文社作品,例如《请问您今天要来点兔子吗?》或《New Game!》那样营造出近乎完美的治愈世界。这就使得整部片子恰好处于“梦幻、但又不够梦幻”的尴尬处境中,既不能带来纯粹的放松,又让剧情营造的冲突点显得过于肤浅。屋久本人大概要为此负主要责任,他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充满了支离破碎、小题大做、无理取闹、心血来潮以及难以收拾之后的自我掩盖。这些当然可以用所谓“生涩的青春”来诠释一切,但这也就意味着整个故事失去了回味的余地,以至于结束观看之后,其所吹起的泡沫瞬间破裂得无影无踪,没有在记忆中留下一丁点印记,可谓“形在神已散”。

《夜晚的水母不会游泳》

不过必须承认的是,这确实是一个好看的“泡沫”,至少竹下良平这位“1.5流监督”利用动画工房的制作资源从画面表现力本身为该作扳回一城。我之所以将竹下良平称之为“1.5流监督”,首先是因为他确实足够优秀,曾经监督过让“媚宅”一词火起来的《埃罗芒阿老师》,同时也曾在《月刊少女野崎君》和《平家物语》这两部佳作中出任协力。在《水母》的第一话中,无论是SHAFT式的虚镜头专场、雨宫哲式的“连贯性粉碎”,以及不断闪回的折叠性叙事,竹下良平可谓驾轻就熟。然而遗憾的是,他似乎在第一集就耗尽了自己为数不多的神来之笔,在后续剧集中,再也看不到如此密集而抓人眼球的分镜了。说到底,我认为竹下监督可能尚未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因此距离跻身真正的“一流”尚有差距。他只能用自己的“毕生所学”押宝在第一集中,只要把话题炒热就万事大吉。这种急功近利的策略在近年来的许多动画中都有出现,例如《僵尸百分百》和《古见同学有交流障碍症》。这类“第一集欺诈”大概也是资源不足的企业在网络时代以最小成本赚足噱头的手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正是《水母》这部作品整体基调的一个戏外注脚。

《GBC》的故事基调和《水母》截然相反。《水母》中的角色似乎总是自然而然的身处中心,他们是东京的土著,消费主义和最前卫的生活方式对于他们而言只是耳濡目染的日常。但《GBC》的大部分角色无疑是“边缘人”,作为“京漂”的她们,总是在无数个暂且安身的逼仄小屋和走马灯式更换的打工场所间徘徊,不断用无奈的将就勉强接续其不连贯的时空,也因此常常陷入窘境。她们在人际关系上同样因想要逃离却无法摆脱的各类关系而呈现边缘性特点。这种边缘心态和“无根”的生活构成了那些进入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共有的心态,而在这一背景下,音乐作为寻找自我、宣泄情感和重建人际关系的契机才成为故事的主题。即使故事最后不可避免地还是要走向“王道展开”,但实际上所有角色都不得不直面自己的过去,无论是家庭、责任或者曾经幻灭的梦,并寻求一种并非彻底解决,而是寻求一种彼此都能接受的中间状态的和解。这种温吞的结论虽然和“Rock”精神格格不入,但毕竟那种把一切都梭哈进音乐最后走向成功的故事实在过于老套,反而这种偏现实的处理方式更能引起共鸣,这也体现了花田十辉作为老资格编剧家的实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GBC》作为3D动画,其在动作和人物表情的精细程度上表现亮眼,因此《GBC》的gif表情包随处可见,使其几乎成为一款“迷因动画”而不单纯是音乐番。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