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近日刊登《在金融科技领域,中国闯出一条路》一文,文章称,中国的银行从使用算盘的年代走出来还没多久。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银行还在使用这种古老的计算工具处理大部分业务。但如今,算盘已经成为一种象征,更多是被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用作商标。
文章称,不论如何,中国都是世界金融科技领域的领头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支付市场,遥遥领先其他国家。去年,世界创新性最强的金融科技公司名单中,前五名有四家是中国企业。
如今,中国的金融科技领域发展前景很好。这个领域正在改变笨重的银行系统,帮助建立起一个尤其是对消费者和小企业来说更加有效的银行体系。许多年来,中国都在向发达国家学习如何管理其金融体系。而在金融科技领域,世界其他国家将向中国学习。
文章称,中国金融科技的崛起在三个领域尤为明显。第一个是在日常生活中显而易见的移动支付。中国的中产阶级消费者在互联网崛起时出现,他们一直以来都倾向于线上消费。这使得他们中许多人很早就成为电子支付的用户。中国还有后发先至的优势。发达经济体很早以前就用银行卡取代了现金,而中国直到10年前还是以使用现金为主。
▲顾客使用支付宝支付购物款。(香港《南华早报》)
从现金到电子支付的转变还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而加速。如今绝大多数的中国网民使用移动设备上网。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的支付宝迅速成为消费者首选的移动钱包。但支付宝很快就面临来自腾讯的挑战,这家公司在其非常流行的微信应用里加上了支付功能,充分利用其巨大的用户基础。中国主要的搜索引擎百度也推出了自己的钱包。
竞争引发一系列创新。QR码是一种矩阵二维码,在西方没有流行起来,却在中国的餐馆和商店里随处可见。用户只要打开微信或者支付宝,扫描二维码,就可以支付。同时,点击一下,用户就可以展示自己的二维码,商家可以扫描进行收款。
微信和支付宝的许多支付功能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有,但没有整合在一起。而在中国,所有这些不同的功能都集中在一个平台上,使用率非常高,手机可以当做钱包使用。去年移动支付流水超过38万亿元,是美国市场体量的50倍,而5年前移动支付几乎还不存在。
文章称,中国领先世界的第二个领域是互联网借贷。大部分国家的银行都忽视小额借贷者。这个问题在中国尤其严重。国有银行主导中国金融系统,它们都更喜欢贷款给国有企业。因为缺乏可以衡量消费者信用风险的成熟体系,银行不太愿意贷款给个人。像当铺一类的灰色市场放款人可以提供资金,但都是高利贷。
金融科技可以填补这个空白。电子商务再一次提供了推动力:互联网购物平台开发了借贷服务,利用客户的交易和个人信息建立信用分数。在中国最大的两家电子商务门户网站阿里巴巴和京东上消费的人能够方便地借到一般不到1万元的小额资金。蚂蚁金服和京东在其平台上还放贷给商户,其中许多都是长期被银行忽视的小企业。
▲支付宝(左)和微信提供的小额借贷服务
但是,电子商务贷款从本质上来说很小心谨慎。目标群体是购物平台已经熟知的客户。但更为激进的中国互联网借贷平台则转向P2P信贷。从2011年只有214家P2P放款人,到2015年已经有超过3000家。最初P2P借贷不受监管,到处都是骗局和危险融资模式,很多P2P公司已经倒闭。
但P2P放款人在中国的作用还是很大。尽管出现了一系列被大肆宣传的倒闭消息,这个行业还在继续发展壮大。
其他国家的P2P公司一般在网上给客户提供贷款,但从机构投资者方面获得资金。中国最成功的放款方完全颠覆了这种方式。因为缺少消费者信用评级,放款方都当面审查借款人。而融资方面,中国P2P公司基本都是从散户投资者那里获得资金。
文章称,中国金融科技第三个强大的领域是投资。直到最近,中国人只有两种极端的理财:存在银行里,利率极低,但很安全;或者投到股市里,和赌博一样。金融科技打开了“中间地带”。
▲在北京一处证券营业大厅查看大盘的股民(法新社)
随着投资者转向互联网,西方的资产管理人越来越担心将面临“非中介化”浪潮。中国的资产管理人甚至都没什么机会成为中介,市场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与国际相反的代际差异:中国收入最高的人一般比较年轻。他们可能更愿意信任互联网平台理财。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说:“美国人22岁的时候也喜欢技术,只是他们那时没有钱。”
最大的突破是阿里巴巴2013年推出的互联网基金余额宝,用户可以得到比银行高的利息率,而且风险很小。
新的竞争者很快出现了。2014年,腾讯推出了理财通。与此同时,陆金所则已经超越其原本的P2P模式,成为一家金融“超市”,提供个人贷款、资产担保证券和保险等。
在金融科技的跑道上,中国“弯道超车”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欢迎转发分享↗↗
打开参考消息客户端看更多外媒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