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百年老店,是许多创业者的梦想。对于投资者,经历时间洗礼的百年老店,是否因为竞争力的稳定而更有价值?
根据商务部网站信息,国内荣登“老字号”的企业大约有1100余家。新财富统计发现,
创立时间超过百年的A股上市公司,不到30家,剔除央企和国有大型金融企业,只有23家。
其中,中医药和酿酒板块企业占大头,不仅股价涨幅跑赢大盘,平均分红率也是领先A股,堪称较受青睐的投资标的。
错过腾讯?A股也有几十家百倍股
宣称要活102年的阿里巴巴集团(09988.HK/BABA.NYSE),创立已有20年,美股上市5年多后再挂牌港交所,股价涨幅超过1.9倍,当前市值大约5200亿美元左右,日本软银和雅虎的投资收益几百倍上千倍,二级市场投资者也能分一杯羹,算是喝到汤。同为科技股代表,港股长期“股王”腾讯控股(00700.HK)2004年6月登陆港交所,至2019年11月26日,累计涨幅为479倍,其市值稳居阿里巴巴集团之后,成为中国第二大市值公司。
腾讯上市以来479倍涨幅,让二级市场投资者眼热,但在A股,也有几十家百倍股。现炙手可热的贵州茅台,股价已经涨至1100元以上,上市以来累计涨幅为275倍,足可比肩腾讯。格力电器、万科A、福耀玻璃更有千倍涨幅的骄人记录,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无论新经济代表公司还是传统企业,均有百倍收益机会。
老字号上市企业涨幅超过百倍,并非只有贵州茅台,还有泸州老窖和五粮液等。A股中老字号自然是稀有物种,从行业分类来看,23家老字号企业,
有8家是医药类,且基本都是中药企业;有11家属于酿酒业,除张裕A、通葡股份外,其余9家都是白酒企业,还有3家属食品行业。
老凤祥则是珠宝首饰行业独一份,上海家化也是唯一日化企业(表1)。
“民以食为天”,和吃喝有关老字号共14家,超过60%;中医药则为国粹,经过几百年乃至上千年沉淀,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上海证券交易所从1990年12月19日开始交易,基点是100点,最高曾经达到6124点,即最高涨幅为60倍;当前在3000点左右震荡。也就是说,开始交易30年来,上证指数累计涨幅大约30倍。
截至2019年11月26日,23家老字号上市企业,跑赢上证指数30倍涨幅的共有9家,10倍股有14家(表2),其中云南白药、泸州老窖、贵州茅台、老凤祥、五粮液和山西汾酒上市以后涨幅更是超过百倍,分别是474倍,472倍、275倍、154倍、152倍和117倍。
23家老字号企业上市后平均涨幅为83倍,也远远超过上证指数的累计30倍涨幅。但也有唯一一家上市后至今不涨反跌的,即太安堂,累计跌去37%。太安堂2010年6月上市,发行价为29.82元/股,经历过两次1:1送红股(含转增),现股价不到5元/股。
A股目前超过3700家上市企业,上市后涨幅超过30倍的企业共150余家,其中“百倍股”有29家,万科A、格力电器和福耀玻璃三家公司累计涨幅更是在千倍以上(表3),有高处不胜寒之感。三大千倍股企业上市时间都较早,万科A于1991年1月,福耀玻璃1993年6月,格力电器1996年11月上市,且发行价较低,每股分别为1元、1.5元和2.5元。
上证指数经历腰斩,老字号抗击打强
上证指数从2007年10月19日历史最高点6124点,至今(11月26日)收于2907点,腰斩不止。跌幅为53.53%。同一时段,23家老字号企业平均涨幅为266%,且没有一家跑输上证指数,最弱是全聚德,跌幅为44.46%,还是“跑赢”上证指数大约9个百分点。
图1:片仔癀和上证指数对比
数据来源:wind
在此期间,依然有一家公司跑出10倍股行情,即片仔癀(图1),以1125%累计涨幅笑傲群雄。另有古井贡酒和贵州茅台,接近10倍涨幅,分别为涨977%、948%,还有12家企业股价成功翻番。
对比老字号企业和上证指数在两个时间段的走势可见,
大盘上涨时,老字号奔跑速度更快;
在大盘下跌时,却有更强抗击打能力,医药和白酒股甚至有独立行情,根本不受大盘影响。
究其原因,
或许是中医药和酿酒板块行业乃是消费者刚性需求,周期性较弱。
以贵州茅台为例,自2001年上市至2018年,每年均保持增长,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25.57%(图2)。即便在2012年末遭遇行业性“塑化剂”影响,在2013年收入增长还是超过两位数,达到17.45%,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为31.88%。
图2:贵州茅台上市后收入变化
数据来源:wind
不过中央“八项规定”对高档白酒销售有更大打击,在2014-2015年,贵州茅台收入增长只有个位数,却也韧性十足。贵州茅台毛利率自2008年后几乎都保持在90%以上,同时净利率也稳步上涨,从2001年21.16%净利率提高至2018年51.35%(图3)。
图3:贵州茅台上市后毛利率净利率变化
数据来源:wind
云南白药同样如此,1993年上市至今超过25年,每年收入均保持稳步增长,收入增加460倍,年复合增长率为29.1%;净利润增加254倍,年复合增长率为25.93%(图4)。
图4:云南白药上市后历年收入变化
数据来源:wind
沪深两市上市后涨幅最高的万科A,年收入从1991年的4.23亿元涨至2018年的2977亿元,增加703倍,年复合增长率为47%;净利润从2600万元增加至338亿元,增加1300倍,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2%,是云南白药两倍多。既然云南白药股价累计涨幅为474倍,万科A能加冕“涨幅王”,也就不奇怪了。反之,太安堂自2010-2018年收入增加大约10倍,归母净利润同期仅从5600万增加至2.7亿元;2018年扣非净利润只有3900万,甚至还低于刚上市水平,
作为上市后股价唯一下跌的老字号,基本面疲软应或是根本原因。
高分红
老字号企业不仅股价涨幅碾压大盘,高比例现金分红同样傲视A股。
上市以来,老字号企业平均分红率为38.15%,泸州老窖、九芝堂、全聚德分红率超过50%。与A股所有上市企业相比,上市以来平均分红率为28.51%,老字号领先A股平均大概9.64个百分点。
老字号企业现金流充足,利润充沛,自然分红就有保证。
贵州茅台近年出手更加阔绰,2015-2018年连续4年,分红率均超过50%以上。
更为豪气的则是泸州老窖,自1999年以来(2000年未分红),股利支付率均在50%以上,还有多年分红率在100%以上(图5)。自1994年上市以来,泸州老窖累计实现净利润316.3亿元,累计现金分红为190亿元,分红率超过60%,领跑老字号企业。泸州老窖的企业宗旨“全心全意酿酒、一心一意奉献”,也落实到为股东高现金分红上。
图5:泸州老窖历年分红情况
数据来源:wind
股价长红,分红有保证,是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两个重要途径,老字号企业表现可圈可点。
千倍股企业代表福耀玻璃,上市以来累计实现净利润297亿元,现金分红超过155亿元,分红率为53%,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对公司“纳税100亿,做慈善100亿和分红100亿”也颇为自豪。
机构“爱宠”
截至2019年中报,23家老字号的机构持股比例平均为65.42%。A股上市企业的机构平均持股比例为37.55%,与老字号企业相比,要少大约28个百分点。数据显示,A股29家白酒红酒企业,机构平均持股为58.16%;69家中药企业,机构平均持股为44.34%,可见白酒和中药是机构投资配置重要标的,而老字号则更是机构爱宠。
同仁堂、云南白药、贵州茅台等8家企业,机构持股比例为80%以上,机构最高持股为古井贡酒,比例为90.74%。
这应和老字号企业大多是地方国资委或地方政府控股有关,但是细究起来不全然如此。
机构持股贵州茅台比例为80.64%,其中大股东茅台集团持股62%;但是古井集团持股古井贡酒比例为53.89%,而其余机构持股比例为36.84%。最近10年,机构持股古井贡酒比例除了2013年底为79%以外,其余时间都超过80%,机构平均持股比例为86%以上,最近5年,基金持股呈上升趋势,截至2019年中报时,基金持股比例为15.99%(表4)。
老字号企业无论是分红、股价涨幅,是机构重仓重要考量。
或许机构略微遗憾的是,老字号企业占A股整体比例不到1%,可选范围并不多。
每10万家企业只有1家老字号
根据《财富》2019年世界500强榜单,Top500家中有129家来自中国,历史上首次超过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美国(121家),更是将第三大经济体日本(52家)远远甩在身后。不过若统计百年老店数量,日本却遥遥领先中国。
日本调查公司帝国数据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月,日本国内拥有100年以上历史的企业共有33259家。日本NHK纪录片揭露的数字显示,日本创业200年以上的企业总数多达3000家。世界最古老企业,日本寺庙建筑公司“金刚组”,于公元578年建立,迄今1441年历史。建国240多年历史的美国,百年以上企业有1100家,著名的拍卖行苏富比成立于1744年,甚至早于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全球著名饮料品牌可口可乐成立于1886年,老对手百事可乐创建于1898年,虽然晚12年,也都跨越了三个世纪,这可是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的梦想。
商务部中华老字号信息管理平台信息显示,我国除西藏、港澳台地区外,30个省市自治区,堪称“老字号”的企业共有1128家。上海最多,有180家,其次是北京117家,江苏、浙江以96家和91家分居第三和第四位,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只有57家,排在第七位(表5)。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信用监督管理司、中国市场监督管理学会联合公布《企业年度报告(2018)》显示,中国处于开业状态的法人企业共2009.7万户,则老字号企业占比为万分之0.5。如果再加上全国大约6000万个体户,老字号和总基数大约8000万对比,则占比将低于十万分之一。
在商务部上榜的千余家“老字号”中,若再以“百年老店”打标签,还要筛选掉不少;最终得以登陆资本市场更是凤毛麟角,仅有23家。
云南白药、山西汾酒、老凤祥、五粮液、同仁堂堪称A股“老司机”,上市时间较早,于上个世纪即登陆资本市场。贵州茅台、洋河股份、全聚德则于本世纪上市。
截至2019年11月26日,A股上市公司总数为3734家,荣膺百年老店上市企业不到1%。
老字号大多是一家上市企业,同仁堂却较为另类,集团旗下上市企业不仅有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还有港交所上市的同仁堂科技(01666.HK)、同仁堂国药(03613.HK)。
国家队
百年老店中也有少数中央企业,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历史超过百年,因此有“百年中行”,“百年交行”之称,招商局集团、华润集团和中国旅游集团成立时间则在70-90年之间(表6),其成立背景各有不同。
晚清“洋务运动”期间,重臣李鸿章主张设立招商局获批。1872年,招商局正式成立,这也是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中国银行于1912年经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批准在上海成立。交通银行创始于1908年,也是近代中国发钞行之一。
华润集团前身是1938年在香港建立的地下交通站,1948年更名为华润。中国旅游集团暨香港中旅(集团)前身是银行家陈光甫于1928年设立的香港中国旅行社。
中国人寿成立于1949年10月20日,与新中国同龄;鞍钢更早一些,成立于1948年,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也是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被誉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20世纪60年代,鞍钢人总结出一套企业管理经验,被称为“鞍钢宪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现有鞍钢集团文化宪章中,鞍钢宪法精神作为文化传承,“长子风范、世界品牌”作为鞍钢形象,留下时代印记。鞍钢集团2018年以326亿美元营业收入,第六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位列榜单第385位。
北京有“宫廷”,上海看工业
整体而言,中华老字号以饮食、酿酒、中药行业数量居多,还有明显地域和时代特点。比如四川省首批26家老字号,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全兴、郎牌、沱牌、江口醇等酒类品牌悉数入选,其他几乎全和“吃喝有关”。
但“中华老字号”,并非全是百年老店。
以北京为例,同仁堂、全聚德、稻香村、六必居、瑞蚨祥等自然是实至名归,但是诸如新华书店总店、中国照相馆则是20世纪30年代成立,迄今都不足百年。
老字号品牌有时也并非代表一家独立企业。
比如聚德华天控股有限公司,由全聚德集团、北京华天集团和福建超大集团发起,各占股30%,员工占股10%。聚德华天旗下则有13家品牌入选老字号,数量已然超过北京老字号总数1/10;虽众星云集,从年份上看,部分并无百年之久。
比如聚德华天所属峨嵋酒家创建于1950年代;“西来顺”和更有名气同时更接地气的“东来顺”呼应,自20世纪30年代才正式开张,此前以私房菜定位,只为少数人享用;当然若论缘起,西来顺也是时代久远,可追溯至晚清时宫廷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也不易,聚德华天虽以商业组织运营,对中国饮食文化流传无疑也起到重要保护作用。
封建王朝明代和清代定都北京,民间手工艺流传,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此,饮食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宫廷”更是重要印记。打上宫廷标签的还有众多中医药老字号。同仁堂创始人乐显扬的祖辈,自明朝永乐年间迁往北京,靠走街串巷、行医卖药为生。乐显扬后来在清朝皇宫太医院出任文书,有机会收集大量宫廷秘方、古方、民间验方及祖传秘方,1669年乐显扬始创同仁堂。雍正年间,清宫御药房用药指令到同仁堂拣选,同仁堂一时成为供奉御药翘楚。
图片来源:
同仁堂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