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逸言
文学与软件,诗意地想念。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手艺门  ·  你的收纳小能手,让家不再凌乱~ ·  昨天  
手艺门  ·  你的收纳小能手,让家不再凌乱~ ·  昨天  
每天发现一家店  ·  低价捡漏 - 0205 ·  3 天前  
小众软件  ·  另外两件事[250205]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逸言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三个项目

逸言  · 公众号  ·  · 2024-04-01 08:30

正文



算下来,我从事IT行业已有20多年。做过的软件项目大大小小也有几十个。对我来说,印象最深刻的,我自己回想一下,大概有这样三个项目。


一 EISaaS项目


EISaaS项目是我
最有收获也最有压力 的一个项目。


大概在2010年,我投入创业大军,做一款面向教育垂直行业的SaaS产品。我担任该产品的架构师,由我一人负责整个系统的架构和设计,其他团队成员则负责开发与测试。团队经过大半年时间,在很大的进度压力下,交付了产品第一版。


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我在这个项目几乎没有得到任何技术支持,当时的我对SaaS相关技术也完全不了解,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如阅读当时最火的Saleforce公开发布的技术文档),借助我已有的一些架构和设计经验,做出了一款还算可以的初始产品。


在这个产品中,我得到了架构和设计上最大的锻炼,甚至可以说我现有的一部分设计经验和设计能力都来自这个系统。


前几天,我重新整理了EISaaS的架构设计文档,共2万5千多字,这还不包括其他相关模块的各种设计文档、解决方案以及工作任务书。我不知道这个产品如果继续做下去,究竟会走到什么地步,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我离开了这家创业公司,加入到了ThoughtWorks。


二 Zynx项目


第二个最有印象的项目,也是我认为 做得最成功的一个项目 ,是我在 ThoughtWorks 时,为北美的一家医疗公司Zynx做的一个项目。

在这个项目,我从头到尾完整地遵循了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各种敏捷实践。一开始,我们到洛杉矶与ThoughtWorks北美团队一起在客户现场,完整地开展了Inception。在此阶段,我们共同梳理了客户的需求,确定迭代计划和交付目标,明确客户愿景,了解了现有遗留代码的整个情况,并进行了早期架构设计和技术选型。

这次Inception对我而言,是一次非常新鲜而又兴奋的特殊经历。短短的一个月,收获不亚于一个完整项目。而 第一次在海外工作的我,也感受到与以前完全不同的 压力,还有几次难忘的自驾旅游,至今仍记忆尤新。

做完Inception回到北京后,我们按照一套敏捷的流程开始迭代。每次迭代开发,都遵循了ThoughtWorks提倡的敏捷实践,包括持续集成、结对编程、测试驱动开发,还有Scrum的四会,也都严格执行,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这个项目中,我所谓的最成功一点就是 完全满足了客户的需要 满足了迭代的目标 。几乎每一次迭代,我们都做到了按时交付,并达到了客户的高满意度。每次评审会议,我们都邀请了客户参加,即便因为时差关系,为了照顾客户,不得不把评审会议定在北京时间的上午7点。而在每次评审会议上,客户对我们交付的内容几乎都表示了满意,当然,也有一些及时收到的反馈,让我们可以快速反馈,在下一个迭代中得到改进。

成功的另外一层含义,就是通过项目交付的成功证明了 这种敏捷的迭代方式完全可以高质量地完成项目交付,满足客户需求,且能够在不怎么加班的情况下准时交付产品

三 AirData项目

第三个最有印象的项目,也是我认为 最有成就感也最有遗憾 的一个项目。

这个项目是我在某民航信息公司带领团队打造的面向民航行业的大数据平台——AirData,名称是我取的,由此我也可以说是AirData之父。

AirData主要面向机场和航司客户,但是,它除了要处理和存储的业务数据与民航这一垂直领域有关外,整个平台的核心和具体的行业业务并没有关系,可以认为是一个通用的大数据平台。我将 平台的核心模块 命名为“海纳”,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象征意义。

我不仅打造了AirData这个平台,也帮助公司打造了一个大数据研发团队。

这个团队的组建,差不多是从“一穷二白”的基础开始的。加入该团队的开发人员,完全不懂大数据研发,部分成员甚至还是不具备基本项目开发能力的菜鸟。他们共同学习,共同努力,逐渐成长为大数据平台的核心研发人员,甚至成为公司在某些方向的技术专家。我作为一手打造这个团队的负责人,对此成果,颇感欣慰。

AirData完全遵循大数据分布式架构的设计要求,也采用了当时最新或主流的大数据技术和开源平台,技术选型上包括Flink,ElasticSearch,Kafka等。整个平台的设计也有一些创新,并由此获得了一项国家专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