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bi-sabi——侘寂它描绘的是残缺之美,残缺包括不完善的、不圆满的、不恒久的……现今一般也可指朴素、寂静、谦逊、自然……简单来说,它是一种以接受短暂,和不完美为核心的日式美学。
wabi(侘)原意是简陋,在禅宗中安于简陋被认为是一种美德, 是在简洁安静中融入质朴的美(比如竹子、稻草、泥土、石头中的图案)。与中国人说的“秀外慧中”相对,wabi讲究的是“陋外慧中”。以体现在茶道上的精神举例就是:不刻意追求饮茶的地点、环境、摆设,茶器是否华丽、圆润、亮丽,是否由名家制作等等,仅仅追求一点,便是品茶时的“清静之心”。
东京一家Wabi-Sabi大师的手造陶瓷店
sabi(寂)指时间的光泽,一件物品在使用中提升了它的价值和美。从老旧的物体(也可以是人)的外表下,显露出的一种充满岁月感的美;即使是外表斑驳,或是褪色暗淡,都无法阻挡(甚至会加强)的一种震撼的美。这种美感与“侘”的相似点在于,都在强调一种“不依托于外在”的美。
看侘寂wabi-sabi的发音,感觉总有些怪怪的联想…实际上,在日本文化里,这是一个很美的词汇,是由侘(wabi)与寂(sabi)两个字所结合而成的复合字,想理解侘寂,就要把两个字拆开来看。侘び的原意是简单朴素,意指去除装饰、无需繁华、“陋外慧中”的状态;
Wabi-sabi的哲学理念体现在日本人生活艺术的方方面面。从原木家具到陶瓷茶具,在简单设计和精心制作中,每一样都有自己的价值。
Wabi-sabi陶瓷大师,会在制作瓷具的同时并不只着眼当下,而更看重作品在使用了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后,带上了主人味道的样子。
每一个棉布背包,每一张实木椅子,包括每一条牛仔裤,在生产之初也许都一模一样,但经年累月,有了磨损和磕碰,变得不再完美,却变得独一无二。
没有直冲云霄的摩天大楼,没有宽阔的街道和川流不息的人群,藏身在面目越来越相似的城市之间,京都仿佛是别样的存在,也诠释了sabi具有自然观的美学意识,古朴的房屋挨在一起,经过岁月的洗涤和浸润,沉淀下来的就是sabi之美。
日本的陶瓷器皿用色极素,隐有禅意。那些匠人们手中质朴的陶瓷,每一条行走的痕迹,每一个起伏,若心静便能感觉到属于陶瓷器皿的韵律和侘寂美学,在安静的角落,静谧而典雅。
日本人对美的感悟、追求和表达,尤其在日常生活层面抵达的境界,堪可用上“极致”二字。东方美学的动人之处,大概就在于保存了一点自然、朴拙的东西。日本古代审美文化中的根基wabi-sabi(侘寂)表达的意境,这种缘于宗教禅宗的思想境界也深刻影响着日本的陶艺。
在生活上,“物质贫乏,精神富足”就是Wabi-sabi的格言。换句话说,Wabi-sabi要我们不要过分执着于追求成功——财富、地位、权势和奢华享乐,而要懂得享受毫无滞碍的生活。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描述wabisabi,那就是削减到本质,但不要剥离它的韵,保持干净纯洁但不剥夺生命力;它是一种不刻意突出装饰和外表,强调事物质朴的内在,并且能够经历时间考验的本质的美。
作为日本美学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wabi-sabi扎根在日本国民心中,经由设计师,展现给世界。它就像空气一样,是日本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用只言片语也绝对说不清。在日美酱看来,侘寂并不是一味追求老旧的事物,因为过于刻意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涵义。
侘是在简洁安静中融入质朴的美,寂是时间的光泽,侘寂是需要我们静下心,才能感受到的生活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