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使自己不在梵蒂冈,却总有已经近距离欣赏过米开朗基罗作品很多次的错觉。因此,听说米开朗基罗展览开到了上海之后,除却激动,当下内心更多有的其实是亲切感。包括同比例大卫像;大师真迹手稿;湿壁画,策展人安东尼奥·德维托(Antonio De Vito)几乎把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搬到了上海,原样呈现给观众,也把我们拉回到中世纪,再一次认识这位文艺复兴大师。
欧洲史上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属中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巨匠都曾在十四世纪的艺术发祥地弗洛伦萨书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辉煌与壮丽的瑰宝。
当然谈到文艺复兴,我们或许都能在脑海里大致想象出几件作品可以代表文艺复兴时期那种极致的华丽。文艺复兴时期,正好是人类历史上充满战争与冲突的时期,但这个时期也塑造了人们对美的最初认知。但不可避免的,人们对美的认识与艺术的创作也因历史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对现代人来说,在去认识中世纪艺术时,因为时空所拉开的距离,却也给人们创造出了一种心理饥渴,现代文明下,看惯了后现代主义的极简风格和各种充斥着科技感的未来主义装置,人们反而开始期待看到一种关于中世纪繁复的美。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再到毕加索,这些艺术大师的作品风格盘根错节,但终归,我们很难去像列公式般一层层去解释这些艺术家作品相互之间的起源、冲突和变化。于我作为一个观看者,更期待被置身于艺术场景之中。只要在作品前站定,之后管他是对作品的欣赏,还是交流,或是挑剔,都是跳脱开当下时空的奇幻体验。这或许也是一直以来,美术馆存在的意义的一种:它为艺术提供场所,还原体验本身。
因此,在米开朗基罗展开到上海之际,周末画报iWeekly和这次米开朗基罗展的策展人安东尼奥·德维托(Antonio De Vito)进行了一次对话,希望从策展人身上挖掘到更多关于米开朗基罗的秘密。
Q = iWeekly周末画报
A = 安东尼奥·德维托 Antonio De Vito
Q:米开朗基罗是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除却他极致的创造力,他作湿壁画的方式也是典型的“匠人”风格,但这种方式可能并不为众人所知,能跟我稍微讲讲吗?
A:米开朗基罗使用的湿壁画绘画技巧“Fresco”是非常特别的,区别于一些其他的绘画方式。作湿壁画要付出大量的体力,它的材质也要求创作者能够快速完成作品。用Fresco作画,当作品还是湿的时候,它的颜色会渗透进墙体,印在墙面,所以它的过程也是一次性的。这次展出的湿壁画作品会将观众带到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教堂顶部创作这幅画时的情境中:你可以想象米开朗基罗当时作画时必须要一直仰着头画完整个西斯廷教堂的顶部。可以说作画这个过程是非常困难的,就连达·芬奇本人都做不好。
Q:这个技法有面临传承上的困难吗?
A:它的本身技术不是特别难,主要在于它对体力和速度的要求。画作完成后,需要把它从墙面上剥离下来,这个过程也需要你非常小心。
Q:这次展览中有米开朗基罗本人创作的湿壁画草图真迹,这些草图就是为湿壁画做准备的吗?
A:是的,你可以想象,在准备创作之前,做这种提前的构思对米开朗基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的一次性,所有的细节你都要提前在大脑中构思好。
Q:你如何看待湿壁画这种古老的技法在现代语境下的生存空间?
A:当今的艺术家也学习和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比如说毕加索,他也研究过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当代艺术是古典艺术的延续,艺术就像一个阶梯,没有前人的奠基你不可能达到艺术的顶端,米开朗基罗对世界的影响力都是至关重要的,不管是对中国还是美国,都是一脉相承的。
Q:这次展览你个人最喜欢的作品是哪个?为什么?
A:当然是米开朗基罗个人的作品,我最喜欢,包括他的湿壁画,尤其是他画的湿壁画《最后的审判》。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壁画,这次能跟意大利博物馆协商好,把他《最后的审判》的真迹手稿带到上海,其实非常难得,对我策展的意义也很大。
参观期限:2016年12月28日至2017年3月20日(2017年1月27日除夕休馆)
参观时间:周一至周五13:00-20:00(19:30最后入场)
周末及节假日10:00-20:00 ( 19:30最后入场 )
展览地址:艺仓美术馆 上海市浦东新区滨江大道4777号(近浦电路浦明路口)
票价:100元
神美·米开朗基罗大展 门票30张
获奖者可自行安排时间观展,或在展览专为iWeekly中奖读者开启专业讲解的时段(春节之后2月的某个周末)前去,具体时间会另行通知。
1. 请直接在本文下方留言,聊聊你对米开朗基罗展览的期待?
2. 点击阅读原文并上传留言截图,我们将选出30名读者每人送出米开朗基罗大展门票各1张,共30张。
3. 本活动参与截止日期为2017年1月24日。
所有福利中奖情况请向iWeekly周末画报公众号回复“中奖”两字查询中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