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已经过半,北京的气温也是嗖嗖嗖直往下降,趁着出门还不算太冷,抓紧时间去看展吧。
因为展讯实在太多,其他城市的展览,已经在整理中,改天发~
马修·巴尼:
堡垒
UCCA尤
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时间:
2019.09.28-2020.01.12
地点: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
票价:100
元
当你埋头苦干得疲惫不堪时,就是时候来看看马修• 巴尼的展了。在这里,你可以暂时忘记操蛋的工作 ,想想人类、艺术、自然和宇宙。
只是列出这些关键词,你就能感受到艺术家宏大叙事的企图和瑰丽浪漫的风格了。
马修·巴尼,《堡垒》,2018,静帧影像。版权归马修·巴尼所有,图片由格莱斯顿画廊(纽约,布鲁塞尔)和赛迪HQ画廊(伦敦)提供。摄影:雨果·格兰迪尼。
在两个小时的影片中,马修• 雷尼充分发挥艺术家的创造力,让这个关于猎狼的故事显得更为奇异和浪漫,比如说,狩猎女神化身现代枪手追逐孤狼;而全片的剧情推进和人物交流也全靠舞蹈呈现,无一台词。
马修·巴尼,《堡垒》,2018,静帧影像。版权归马修·巴尼所有,图片由格莱斯顿画廊(纽约,布鲁塞尔)和赛迪HQ画廊(伦敦)提供。摄影:雨果·格兰迪尼。
总而言之,艺术家探讨了艺术、神话、生态主义、宇宙、电化学、冶金术等多重主题,展览因而显现出宏阔且迷人的姿态。
马修·巴尼,《堡垒》,2018,静帧影像。版权归马修·巴尼所有,图片由格莱斯顿画廊(纽约,布鲁塞尔)和赛迪HQ画廊(伦敦)提供。摄影:雨果·格兰迪尼。
时间:
2019.08.31-2019.11.24
这是一个关于
90年代
的展览,因此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回忆。
徐坦,《回忆与制造》(静帧),1996-2019,综合媒介,尺寸可变。
展览现场
但艺术家们可不是单纯为了勾起人们的怀旧情绪,他们有更大的野心与企图:
那就是通过影像、装置以及档案资料,全景式地呈现上世纪90年代的断裂与变革,
展现个体在面对社会变化时的迷茫困惑、焦虑不安。
展览现场
他们同时也反观自身,聚焦艺术家这一群体是如何应对时代巨变。
李巨川,《与一块砖头共同生活一星期》,1994,行
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艺术苦苦挣扎在创作和生存的夹缝中;另一方面,和西方现代艺术百余年的发展历程相比,90年代中国艺术尚处于成长期,面临着何去何从的巨大挑战。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
90年代已结束,90年代艺术却仍“未完成”。
地点:
北京市朝阳区金蝉西路OCAT研究中心 地铁7号线欢乐谷景区站B出口向北100米
此条推荐由@刀娘插播
是OCAT研究中心去年的“研究型展览策展方案”征集入围的7份展览方案的展示展。
“研究型展览”是学术与艺术的结合,其特别之处在于将艺术品、艺术家或艺术现象作为资料收集和研究阐述的对象,并转化为视觉和空间的呈现。
虽然还只是展览方案的展示,但这个展览还是让人颇为惊喜。
有对群体、文化、现象的思考,如“幼年与历史”、“寻异志——人迹、城际与世变”;有对学术进行“艺术思考”,如“再思考当民族志作为艺术的方法论”和研究“叙事”本身的“苏格兰高原的狮子——写作的平行展览”;还有对声音的研究:“全球回响:声音的人类学研究”。
对其中和将气象意义中的“空气”和并不明确的文化意义上的无形又可感的“气氛”,中国文化里的“气韵”联系在一起思考的“光音恒久:对( 空 )气的考古“印象颇深。因为一直觉得艺术展览很重要的意义是拓宽人的想象力,而在这个策展中看到了艺术研究展帮助人拓展对原本分属于不同学科的知识的想象力的可能性。
时间:
2019.08.30-2020.01.05
地点:
北京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钱粮胡同38号,3号楼
还记得那幅大卫• 霍克尼那幅大名鼎鼎的《大水花》吗?
作为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大卫• 霍克尼的这一跳,“跳”出了名气,”跳“出了标志性格,更“跳”出了对艺术的颠覆。
这一次,这幅《大水花》从伦敦“跳”到了北京,大卫• 霍克尼开始了在中国的
“首秀”。
而这场“首秀”,势必溅起更大的“水花”。
因为霍克尼的作品会与中国古卷
《康熙南巡图》
一起展出。
这样的安排大有深意,因为《康熙南巡图》中独特的构图和观看方式曾对霍克尼产生过莫大影响。观众可以在两者的对比中,更好地理解大师的创作理路。
“
英国艺术教父
”
、最贵在世画家、中国首展、中西交汇,这样的展览,再不去看就晚了。
时间:
2019年10月25日–2020年2月23日
人和环境的这种大尺度对比,总是能引起无限的思考与慨叹。
光和影的边界,是似是而非的透明,是半遮半露的暧昧。
里斯汉姆便利用这种模糊感和不确定性,延展事物的边界,突破事物的框架,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设计。
时间
:
2019.08.19-10.24 周一闭馆及春节期间闭馆
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苹果社区4号楼
艺术与科技联姻总是能催生叫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展览也是如此,它将主题聚焦
在人工智能AI与人机互动,而且为了更加强调观众的参与感和主体感,它特地设计了两条观展路线供观众自由选择。
如果你特别喜欢交互式展览,这个绝对不容错过~
展览聚焦探讨艺术家最新作品《蜻蜓之眼》的创作主题,深入挖掘《蜻蜓之眼》的创作幕后和主要线索,并与艺术家过往四十余年代表性的艺术概念与部分作品进行比较研究,从而获得一种丰富而立体的思想感官体验。
《蜻蜓之眼》是徐冰首次执导的艺术影像作品,片长81分钟。这是一部完全从CCTV监控录像中截取素材,并形成这一“剧情片”的影像作品,自正式问世以来,即在国际国内获得广泛的回响与研究。
今日美术馆在本次展览中以超大巨幕为公众完整呈现这部影像作品,同时将《蜻蜓之眼》作为这次文献的切入点,联合策展人董冰峰从中梳理出九大关键词:复数性、社会能量 、文字与影像 、陌生化 、档案热、身体、非形式、肖像权、直播和剪辑,以期令观众能深入系统了解徐冰作品的学术脉络。
时间
:2019.07.20-11.17 周一闭馆
“隐形于色”抽象艺术展,精选13位艺术家的作品,欢迎白日梦想家。
地点:
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798艺术区2号院B10
此次展览所呈现了70多件灯光装置作品,全面呈现了艺术家陈庆庆二十余年的创作面貌。
作为职业艺术家,陈庆庆的创作道路开始颇晚:走上艺术创作道路的时候,她已经年过40——一个普遍意义上被认为是中年危机的年龄。
但人到中年的事实并未让她丧失少女心,相反,少女的梦幻感和中年的稳重感被她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了一起。
她的作品材料几乎全都来源于身边平凡至极的事物:旧衣物的扣子、老抽屉、废灯管,废弃的电脑主板,残缺的贝壳沙石,各种包装材料……
她用这些旧物,打造出一个个如梦似幻、精巧美妙的艺术装置。
著名批评家、策展人栗宪庭在展览开幕式中说道:舞台、西洋景、布莱希特是陈庆庆作品中的三个关键词……她通过这些一个个小舞台化的空间,上演着一幕幕魔幻的戏剧。但这些魔幻的场景又与现实很密切,所以说她的作品虽然非常接近现实,但是作品形式却是魔幻的和舞台化的。
这确实是陈庆庆的作品带给人们的感受:日常生活的戏剧,现实世界的梦幻。
任小林:模糊的末端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时间:
2019.09.28-11.13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
路4号798艺术区E06
看画的体验并非是愉悦,因为会恍然间觉得自己看的并非是画,而是画家支离破碎的心和鲜血淋漓的创伤。
通过那一个个扭曲的形体,个体或许会回忆起自己自己深藏内心的痛,在反复回忆和咀嚼中,我们会和一个同自己一样饱受煎熬的灵魂相遇。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
路4号798艺术区E06
作为90后新锐画家,谭永勍虽然是具象的,但依然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怪异感。因为他笔下的情境是反日常的,但这些非常规的画面,有时却会让人感到被击中内心,因为他描绘的并非是循规蹈矩的“自我”,而是夹杂着欲望与恶念的“本我”,或者理智游离的一瞬。
迄今为止隋建国艺术生涯中最大规模的个展,呈现艺术家1997年以来的艺术创作和思想体系的转变历程。
展览共分为六个单元和四个展区,200多件作品包括雕塑、行为、装置、影像和手稿、纪录片、文献记录等多种媒介和形式。
地点 :
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中二街D07